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特立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要求读书人在读书的过程中应该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做上批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批注式阅读法。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它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大仲马曾经说过:"人生就是一串念珠,乐观的人总是笑着将它数完。"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马平川,也有荆棘小路,要看我们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而乐观,就像一剂营养素,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坚强,更丰润。  相似文献   

3.
“人”是文学作品与学生的一个衔接点。学生通过这个接入口进入作品,作品中的人与作为人的阅读者产生了某种关切,有效的阅读行为才能发生。小说、散文、诗歌里的情境,都是“人”的境遇的陈述,我们于其中读到了“人”,文中的境遇就是一个个人生的案例。读了文学作品,便有了美丑善恶的标本作为自己未来人生的参照。这种文学阅读行为从本质上说,就是读者人生的预演。  相似文献   

4.
编前语:2020年初,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但也给"宅"在家里的人们带来了难得的时光。疫情也让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显得很特殊,不少人纷纷选择回归阅读,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我们邀请来自京沪粤浙等地的五位语文名师讲述他们的读书感受。我们相信,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足以改变人生的运行轨迹。一本书,一句话,足以点亮一缕希望之光,用已知的精神力量,去抵抗未知的黑暗。  相似文献   

5.
陈怡 《四川教育》2008,(5):46-46
有人说读书如交友,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多读书让人变得高尚。多读书让人增长见识,多读书让人变得智慧豁达。阅读的魅力就在于有助于阅读者不断充实精神生活。我们说,阅读是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对话,它应该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试贯穿人的一生。当然,这里所说的阅读。显然不单单是课堂内的阅读,还包含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的课外阅读。怎样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终身习惯,愉悦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6.
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增长知识,愉悦身心。著名学者朱永新说过:"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史。"以书香打造特色,以书香追求卓越,让书籍点亮人生,让书香溢满校园是我们美好的、理想的追求。一年多来,九江市教科所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以  相似文献   

7.
"书像一扇门,只有推开这扇门,才能真正懂得书里藏着的知识。(王一婷)""书是一个宝库,里面的东西比黄金还珍贵;头脑就像无边的大海,需要用智慧去装满它。(郑启明)""只有认真读书,你才能知道更多故事中的隐含意义。(胡叶)"孩子们的读书感言让我深深感受到课外书已成为孩子们的好伙伴,书引领孩子们走向知识的海洋,走向快乐的天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有修养,读书使人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阅读能使人常思常新。"阅读尤其是全民阅读具有一般文化活动所不具有的功能。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唯有阅读才能使其文化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始终显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延续着并进发出新的灿烂辉煌。如今,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海量信息纷至沓来,文化与政治、经济交融不断加深,更需要我们将读书的传统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从而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博采众长中日益充盈、更加丰饶。袁琨老师一文,无疑给我们以引领和启迪。希望我们行动起来,去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9.
<正>有资料表明,中国人年均读书只有0.7本,与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相比,我们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同样,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生的阅读情况也不容乐观。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其实就是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毫无疑问,阅读会让人获得智  相似文献   

10.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前人说的读书体会,不是让我们通过读书去想入非非,而是指读书能使我们浮想联翩,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发现和认识生活的美好。所谓"开卷有益",最大的益处就是通过读书可以提高自身,改变我们生存的命运。人的一生会有许多陪伴的事物,而书籍则是我们最好的伴侣。"黄金屋"也好,"颜如玉"也罢,也许也是我们生活的目标,但盯着这样的目标,人生的意义也就显得急功近利和微不足道,我们应怀有更远大的志向和目标,这才是我们生存于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的人。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文学家也曾对阅读的价值给予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具有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与书相伴     
《新作文》2007,(4)
人生好比一次长长的旅行,在旅途中有快乐、有烦恼,也有很多思想。曾经有人把这一切记下来,就成了书。读书就是读许许多多的人生,读书就是叫你如何去生活。所以,读书的本质就在于阅世读人。人的一生要读很多的书。"人生始自读书时",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都在读书。幼时读书,为的是识文断字。少时读书,为的是博览群书,汲取知识。开始上小学,教科书是我们读书的主体。长大一点,  相似文献   

13.
光阴的韵律     
正光阴是一个蒙面的过客,天天都与我们擦肩而过。它行色匆匆,"坐地日行八万里",那急促的脚步啊,让人惶恐,让人心急。好多时候,我都想伸出手去将它一把抓住,但它像光、像空气,总是不声不响地从我们的抓握中一次次溜走了。我们身边的时间,依旧无影无形,瞬间即逝,那已醒的故梦是不会再圆了,逝去了的青春也绝无复活之日。说实在话,对光阴的流逝、生命的运动,我们毫无逆转之力,有的恐怕只是那"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的感叹。日出日落,白天黑夜,林花著雨,草长莺飞,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时间不断行走,光阴不断翻飞。春回大地,植物发芽→开花→结果……岁月不断渐进,春→夏→秋→冬……我们明白,这就是时间的秩序,这就是时间的阶梯。从这些秩序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每一个段落,我们读到了人生的一章一节。一天  相似文献   

14.
正最喜欢的一本书:《撒哈拉的故事》推荐理由:因为《雨季不再来》了解三毛,但却因为《撒哈拉的故事》喜欢上三毛。读着这本书,我仿佛也跟着三毛和荷西去了撒哈拉沙漠,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或喜或悲的生活。古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做什么事都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自实践才能有所收获。而我以为读书与写作就是这样的关系,读书就像是纸上谈兵,写作便是将所读所感展现出来。因此读书是基础,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上才会有所感悟有东西想要表达,这也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吧。  相似文献   

15.
《人生十六七》2011,(01Z):45-45
人最初的学习虽不是从读书开始,但如果不读书。他的一生就是有缺陷的。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相似文献   

16.
<正>真正的阅读,是忘掉身边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一世界里哭笑、愤慨。它让人独处而不孤寂,让人跟另一个自己,也就是自己的灵魂对话,这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慢"。难道读书不是一种"慢"吗?制造书籍本身就是一种慢的艺术,从构思到创作,再到排版,选纸,印刷,一本一本装订成册。若干天乃至若干年后,书到了读书人的手里,阅读的愉悦也是在缓慢中接近心灵,一行一行,一段一段,一页一页,像琴弦一般达到共鸣,享受美妙。读书讲  相似文献   

17.
朱永新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在时间资源紧缺的今天,选好书、快读书、讲好书,这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魅力、成长的喜悦。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速信息化时代,科技发达、信息爆炸、市场经  相似文献   

18.
法国哲人笛卡儿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也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智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也曾有人这样形容读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近些年,因职责所系,我一直通过阅读为自己"充电",力求自己的精神源泉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至今,给我启迪最深的便是《中国名师》教育丛书系列,它就像一位智者,循循善诱地引我向前。《中国名师》系列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教学艺术、个性教学、示范课堂、  相似文献   

19.
<正>俗话说,开卷有益,只有好好读书,才会有出息,小学生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起步阶段,这时的孩子就像一株株刚刚破土的幼芽,希望得到知识甘露的滋润,而这"甘露",不只是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采撷,中国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要是你问那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的经验,他们说是得益于课外。"这充分说明语文学习不是只局限于课堂中,学生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  相似文献   

20.
唐跃 《教师》2013,(24):125-125
教师是"蜡烛""春蚕";教师是"梯子""渡船";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灵魂的工程师。韩愈在《师说》里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培根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陶行知强调:"先生不应该去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去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