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近五十年来山海经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回顾“神话”学派的山海经研究历程,概述海外学对山海经的研究,论述山海经研究地舆范围的扩展和延伸。对山海经研究的全国性学术活动进行评介。强调山海经研究的重大意义及将为全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玉器时代指距今约四千至六千年之间的这段历史时期。玉器时代包括了仰韶中晚期、大溪中晚期文化 ,以及大汶口、红山、屈家岭、龙山、良渚等相应时期的其它文化并存的共生代。这期间父系氏族公社的瓦解、部族大联盟的形成促使奴隶制社会的提前。我国玉器时代正是有巢氏、太昊氏、神农氏等氏族大联盟从形成走向消亡和三皇五帝相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山海经》既是我国玉器时代信史 ,也是三皇五帝王权形成和统治时期信史。  相似文献   

3.
论现阶段《山海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研究有年矣。自晋郭璞注《山海经》以迄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千余年间,《山海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只限于浅表层次上,正如袁珂先生所言,“山而在山川古今异同”。现阶段的《山海经》研究,从地理范围上说扩展到世界圈,从内容上说则提出了“信史”说,从研究方法上说则与其他学科开始接轨。以上三方面,则构成了现阶段《山海经》研究的特征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对于《山海经》的研究,已经有了两千余年的历史。在众多的研究者当中,叶舒宪先生立足于文化人类学大视野,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山海经》进行了知识考古性的思想发掘与现代性的意义诠释,为《山海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一书中的英雄神形象,都功高盖世,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特征.女性多为半人半兽的人兽合体,且兽性特征突出.男性英雄神,虽然还有半人半兽的人兽合体神形象,但人性的特征较突出,甚至强调人性和神性的统一,出现了神性和人性共处一体的英雄神形象.由于《山海经》神话构象方面表现出的高度整一性,使得神话英雄形象在性格方面缺少变化,具有平面化、扁平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人类的精神开端,是民族文化精神生成的土壤,它代表着一个民族对于世界的感知和把握方式,也以叙事的手段表达着本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最初取向.<山海经>是古代一部地理著作,但书中还记载了很多神话故事.有些故事在成书之前直至今天都长期在民间流传,其中蕴含的伦理精神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和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人格建构和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洲原住民强烈反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神话.哥伦布带给美洲人的是侵略、奴役与大屠杀.而200多年来,众多中外学者热心研究表明,中国人在早于哥伦布一千年乃至三、四千年前就发现了这块大陆.美国默茨博士<几近褪色的记录>通过对中国古籍<山海经>的研究,认为"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2200年就已到达美洲".而以中国太平洋学会研究员王大有、宋宝忠以及笔者多年的研究,更从体质人类学、图腾学、语言学、古文字学、古代地图学等多方面雄辩地考证出,多批中国人确实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研究史初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提出《山海经》属性、成书时代和《山海经》研究史分期等见解的基础上,沿着刘歆进书前的萌芽期、汉晋奠基期、以征辑为主流的南北朝至宋元期、以考据校注为主流的明清期、20世纪以来全方位研究的现代期的线索,对《山海经》研究的发展进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阐明“《山海经》神话群系”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源自《山海经》的女娲神话、射日奔月神话、黄帝蚩尤之战神话、西王母神话、桑蚕神话的传承流变,并在东西方神话比较研究中展示了东方《山海经》神话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研究5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是一部“奇书”。最晚从晋代起即有学者研究该书。近 50年来 ,在《山海经》研究中 ,参与人数之多 ,学术活动之活跃 ,前所未有。中外学者在研究中对《山海经》性质的认识有“神话”说和“信史”说两大派。在全体矢志于《山海经》研究的中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 ,其研究的终极成果 ,必将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流传史上的"暂显于汉"是值得注意的现象,这与其魏晋时的"寝废"状态形成了明显对比。《山海经》之"暂显于汉",主要决定于两汉以其为内容可信的地理典籍。两汉与西域交流、谶纬之学兴盛等时代因素也为《山海经》在当时广泛传播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刘歆的校订对于扩大《山海经》在两汉传播亦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是一部流传了两千余年的上古时期的典籍。从成书至今,人们一直视其为一部奇书。众多专家学者与研究人员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和解读它,然而,众说纷纷,莫衷一是。本文从剖析《山海经》的内容入手,力求说明《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本地理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神话具有非情节性、片断性和多义性等显著特点,因而不同典籍中的神话材料可相互补正之处甚多。作为我国上古神话材料总汇的《山海经》,其中有诸多的神话材料可补楚辞神话之缺、释楚辞神话之义,甚至可以之探究楚辞神话之原型。同时,我们也可以用《山海经》中神话材料来釐清《楚辞.天问》诸多问题的解答,纠正前人对楚辞的种种错误解释,从而促进对楚辞更加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中神人形象分为三类:人兽组合类、以“虫”为助手类和五官奇特类。人兽组合类神人形象取人和兽的器官组合而成,动物扮演各种角色;在以“虫”为助手的神人形象中,人与动物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相互利用、友好相处。动物是人们游戏的伙伴和工作的助手,帮助人们沟通天地。五官奇特类神人形象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的比例变化、器官数量的增减等奇特形象,是人体器官功能的延伸。人猪组合的神人形象属于人兽组合类神人形象之一,取猪身、猪喙与人面或人首组合而成,猪赋予人神奇的力量从而使人具有异常的功能。这类神人形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湖北传承有许多原始崇拜的习俗遗痕,与《山海经》所记有着内在关联,诸如崇鸟尊鸡、崇竹、崇枫、崇桃等等。梳理这些习俗的表现及其与《山海经》的关系,可对《山海经》的神话系统有所资证。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中神人形象分为三类:人形兽貌类(人兽合体类)、以虫为助手类(人兽伴生类)和五官奇特类(异形神人类)。以蛇为助手的神人形象属于以虫为助手的神人形象。在这些神人形象中,人与蛇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相互利用、友好相处。蛇是人们游戏的伙伴和工作的助手,帮助人们沟通天地。  相似文献   

17.
各种文献资料表明,《山海经》不存在“古图”,最早为《山海经》配图的是晋代的郭璞。关于《山海经》图的记录均是东晋以后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黄代本的散文集《我的河山》中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信息,涉及到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等诸方面,堪称是一本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散文集。  相似文献   

19.
两河流域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史变化。其神话传说,阿拉伯语、楔形文字及苏美尔人的一些文化传统都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20.
对《昭通旅游导游词》中的主要常见的山川、河流以及地点名词英译进行考量与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