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松  苏进跃 《传媒》2016,(23):87-89
为推动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广播电视管理部门要求在电视节目综合评估体系中纳入融合力评估指标,由此,构建融合力评估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融合力评估体系包含了指标体系、方法体系、操作体系、分析体系、应用体系等子体系.融合力评估在推动电视媒体思想观念转型、体制机制转型、发展战略转型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闻莺 《新闻世界》2010,(11):223-224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要培养具有跨媒体的传播策划力、准精深的资讯整合力、多媒体的信息传播操作力的人才,就要走一条学校教育与传媒业界培养相融合、新闻教育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相融合、新闻教育与媒介教育相融合的"融合型"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媒体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介,即融媒体.在推动融媒体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新闻工作者,在融合思维的基础上,还需要锤炼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认识"四力"、践行"四力"、提升"四力",需要我们坚守初心,始终站在媒体融合的前沿思考问题,并将"四力"要求贯穿于融合发展全过程.本文从意义与对策方面出发,分析践行"四力".  相似文献   

4.
刘寅  刘子豪 《传媒》2022,(14):28-29+31
媒体融合是时代大势,在新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必须持续要从实践和理论上发掘媒体深度融合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推进媒体融合向深里走、往实里走,从而进一步增强主流媒体的“四力”,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本文基于融合力理论提出的媒体融合新思维,以受者为中心立论,分析阐释了影响力覆盖和传播力构建的一般逻辑,以期对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媒体融合与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文明 《传媒》2022,(15):39-41
南方报业集团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极具“南方特色”的创新之路,实现了传播力、影响力、营收力等多项重要指标数据的提升。其转型理念紧紧围绕重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而展开,融合策略重点推进内容、技术和经营的一体化实施,改革成效总体上激发了活力提升了效益。南方报业集团的媒体融合转型值得更多媒体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媒介融合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融合传播的"爆款新闻"并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就是打造"爆款新闻"的重要方法。践行"四力",不仅是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更是互联网时代融合传播的呼唤。  相似文献   

7.
“编辑力”是编辑学的重要范畴,研究编辑力在新的出版生态与产业链中的内涵和要素,对编辑主体及出版企业的生产活动大有裨益。本文说明了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系统阐述了编辑力的历史概念及讨论范畴,并以广东省出版集团为例,提出了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出版活动应体现的新编辑力“五力”,即基于强化内容精品建设的资源整合力、基于优化内容呈现方式的全媒传播力、基于深化科技创新赋能的技术应用力、基于细化项目运营管理的产品经营力、基于活化文化产业融合的协同创新力,以期帮助编辑个人和出版企业更好地投入高质量出版实践,为出版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王娇 《传媒》2019,(2):76-78
融媒体中心建设对于县级媒体来说,可以助其冲出生存困境,提高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打破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已涌现顺义模式、江西经验、玉门样本等较为成功的典型。未来,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应在融合思维、融合内容和融合战略上作出更加全面的布局。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融合逐步走向纵深之际,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立足点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品牌建设主体,科技期刊应突破传统品牌建构的路径依赖,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供的际遇与条件,积极探索新的品牌建设之路。结合媒体深度融合的内在要求以及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现状,科技期刊重点可以从提升数字连接力、资源整合力、社会嵌入力着手,在与用户、行业、国家和社会发展建立更深层连接以及为其创造更多价值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品牌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逐步开启深度融合时代的品牌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0.
媒体融合是基于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复杂传媒现象,主要包含了传媒领域各个行业,重点体现在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三个层面。在新形势下,要想提升媒体的传播力,需要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7年新年伊始,中央召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增强媒体的引导力、吸引力和传播力,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2.
现在,全国传统媒体都在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力求再造纸媒的影响力、传播力,各家纸媒也都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实现传新融合的目标,关键在落实,不管是哪个岗位、哪个人,都要积极"动起来",就是走在了"落实"的路上。只要坚持走下去、不放松,纸媒就会在传新融合的道路上越走越通畅。如何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笔者从搭建新平台、从意识上融合、靠"四力"提高本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作为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现给当下新闻业的转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媒介融合经历了技术融合、形式融合以及产业融合三个不同阶段的发展之后,大幅度地提升了广电新闻传播力。基于此,本文就以关系重构——提升融媒时代广电新闻传播力为研究论题,系统地进行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苗苗 《新闻世界》2022,(4):46-49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广电媒体以“视觉化”为方向积极探索时政新闻与短视频、Vlog、H5、直播等新媒体形式的多样态融合创作创新;通过增强策划统筹力、创新突破力、传播研究力,讲好时政故事,传递“政”能量,不断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分析了时政新闻报道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视觉化”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窄。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有效融合,互促互进,形成合力,实现“突围”?本文就广东《云浮日报》深化与新媒体融合,开创报端深度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赢得广泛读者群、客户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LBS等新技术集群的形成,媒体向智能媒体发展,媒体融合从判断上不再限于过去以人为主的经验式决策方法,从关系上也不再限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上的融合,而是在技术的广泛赋能下,向无界的、多元立体的融合关系发展,向“连续统一体”的融合状态发展,将媒体融合推向新的阶段。并在此过程中去探索如何将智能媒体的理解力、决策力与创造力同传统媒体的深入思考力、谨慎判断力、发掘经典力配合起来,以受众为聚焦点,寻找“社交+”媒体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与智能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优路径,达到媒体融合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2023年,作为国家战略的媒体融合进入第十个年头。在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5G、AI相关智能技术驱动下,媒体融合正进入智能升级快车道。“十四五”规划对媒体融合实践的路径与方向作出明确指示: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以内容建设、先进技术、创新管理为根本,打造具有组织力、传播力、引导力的全媒体传播生态。生态重构是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转型的重中之重,在传播媒介泛在化、传受关系多元化的趋势中,紧紧围绕以“智”赋能,在全新的社会文化版图中找准坐标,打造公共议程设置、舆论引导能力,实现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重新构建传媒产业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8.
2017年12月23日,由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传媒茶话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新思路、新举措、新力量"为主题力邀广电、报业、传媒公司等行业内专家共话传媒行业热点议题,探索媒体未来融合发展。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姚军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7年第二届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正是中国行业报协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采取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传播力是检验媒体融合改革效果的一把尺子,实现融合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媒体融合的最终目的。新闻产品是媒体核心业务,是媒体融合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提升传播力需要从满足受众新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出发,全面提升新闻产品的高度、锐度和力度,千方百计突破新闻产品的生动表达。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以来,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全国各地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都在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央主要媒体和一些地方主流媒体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媒体融合的实质是内容和渠道的融合,两年多来,各媒体的融合发展主要是媒体内、系统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纵向融合,深化媒体融合,不仅要深化媒体内、系统内的纵向融合,而且要推进和深化一定区域、跨媒体的横向融合,即跨媒体融合.跨媒体融合是一条投入小、见效快、易操作,而且能够迅速提升媒体整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