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廿一世纪做准备——美国教育的抉择●北京师范大学张淑细二战结束,美国取代了日不落的老牌资本主义英国的地位,真的实现了亨利·卢斯于1941年预见的本世纪是“美国世纪”的霸主地位。但冷战时期,遭到了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的震撼深感不安后,又屡屡遭到来自日本等国...  相似文献   

2.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是什么?没有教科书的澳大利亚教育如何独树一帜?日本的通识教育与日本文明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印度理工学院的精英是如何炼成的?曾被评为美国"年度教师"的罗恩创造了怎样的教育奇迹?  相似文献   

3.
德国,是一个具有发达人文传统的国家,可是,它为什么会产生法西斯主义?日本,是一个格外崇尚礼仪的民族,同样,它也出现了法西斯主义。我们知道,美国校园里那么多的暴力行为发生,从教育的角度来理解,本质上就是美国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乏人文教育的恶果。那么,面对人文教育这样一个全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我们的学者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中国的人文教育又该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4.
“回”教室去由于国会讨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报告,新闻媒介又一次开始面向教室。称之为教育年的1983年,意味着美国人的注意力又回到教室里来了。自从1957年苏联首次发射人造卫星以后,美国就开始将公共教育提到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来。政府在改善公共事业方面的努力中,我们感到最成功的就是公共教育。  相似文献   

5.
1982年9月26日美国《主日俄勒冈人报》刊登了黛博拉·史密斯的一篇文章:《日本学校成功的关键 是规范化吗?》讨论日本的高度集中的教育制度和美国的分散自治的教育制度的利弊问题。 问题的引起是美国一个心理学家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宣布,日本学生标准的智力测验的分数比美  相似文献   

6.
在高三复习“天体运动”内容时 ,时常有学生问到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 ,为什么有的是圆、有的是椭圆 ?这个问题虽超出了教材范围 ,但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下面笔者就此问题做一些探索和拓展 .一、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是决定其运行轨道的主要因素人造卫星是靠运载火箭发射的 ,火箭在运行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当人造卫星与火箭分离时 ,人造卫星的速度也就达到最大 ,这个速度叫做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 .当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 7.9km/s)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 ( 11.2 km /s)时 ,被发射的物体就成为人造卫星 .假设卫星与火箭分离时 …  相似文献   

7.
本月份正陆续?校的中学生和大学生,都是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后的一代人。他们也是二十年前美国教育“革命”的受惠者。这场受到高度赞颂的教育“革命”改革了科学、数学和外语教学。但是,事实证明这套新课程并不是  相似文献   

8.
梅丽·怀特,美国著名教育家,现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周际教育主任,著有《面临日本教育的挑战》。下面的答话是他从日本回来后谈对日本儿童教育的见闻。问:为什么日本人在儿童教育方面是成功的? 答:这是因为教育是日本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日本整个社会都已被调动起来关心儿童教育的问题。目前,日本大约有50家月刊杂志是专供学龄前儿童父母订阅的。各个书店有大量关于如何培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人类共向太空发射了130台遨游太空的空间望远镜,这些“太空眼”大都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发达国家。日前,我国自主研制成功了首台空间太阳望远镜,它将被装载在人造卫星上,计划于2008年发射进入太空。它外形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创造力问题的研究 ,美国始于 2 0世纪 30年代 ,60年代初走向兴盛 ,并迅速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创造力的理论 ,实践中也形成了一整套方法。这缘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政治背景 ,即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上天 ,致使美国人开始反思自己因教育的缺陷而导致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种种问题 ,于是开始着手创造性思维力的研究及实践。而日本关于创造力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但自从重视创造力培养之日起 ,无论是政府还是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人员 ,均致力于人的创造力研究与实践 ,并将创造力培养纳入教育培养目标之中。美国和日本均为经济发达国家 ,均致力于人的创…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让我提几个问题。什么是美国人?我们为什么不同于法国人、德国人或日本人?这些差别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和社会?最后 ,这些差异又如何帮助塑造了美国的教育制度?当然 ,时间不允许我深入地讨论这些问题。假设有一个法国人和一个美国人 ,他们俩都因为政府缩减预算而突然失业 ,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法国人可能会责怪政府 ,而美国人则会怪他自己。这位美国朋友会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政府为什么没有解雇别人 ,而解雇了我呢?这种差别是由于两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造成的。法国是一个传统社会 ,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责任都是明…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发展为主要是“创新能力”的竞争。长期以来,创新能力的教育在美国和日本一直倍受重视。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开设了《创造性开发》课,此后,各种形式的创造性教育活动逐渐推广普及到中小学。1955年日本开始由美国引进创造学,并在全国普及了创新活动。1982年一份普查报告表明,当时日本已有大约40%的企业对职工进行了关于创造性思维和技法的教育。纵观美国和日本的创新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创新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深入性,尤其是日本进行的职业岗位创新教育,向我们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即职业教育如何开展创新活动?职业学校学生如何进行创新学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中小学数学教育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1957年前苏联的人造卫星先于美国发射成功,这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十分震惊,他们认为自己科技落后的原因是教育落后,问题主要出在基础教育上。1959年9月,美国三十多位科学家(其中有6位数学家)聚集于伍兹霍尔,在美国著名教育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教育代表团一行10人,应美国教育部的邀请,于1982年5月15日至6月5日访问了美国。访问的目的是了解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包括数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957年在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刺激下,美国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改革,六十年代出版了许多新教材。美国的改革不仅影响到西欧和日本,影响到第三世界的国家,而且反过来对苏联和东欧也有影响。但是美国社会对这次改革有争论,七十年代的“回到基础运动”就是针对改革而出现的。美国为何掀起这次改革,以后如何发  相似文献   

15.
“发现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了大批专家、学者到苏联去进行教育考察,尔后又成立了各种教材编写机构,先后动员了包括11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与教授,参加中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此间,教育理论也有相应发展。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布鲁纳相继发表了《教学论》、《认识生理学》、《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再探》等一批专著,系统地  相似文献   

16.
当前,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初中自然科学课程,多是采用综合课形式。究竟综合科学课本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么设课?有什么好处?有什么问题?在英国考察中学理科教育期间,我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赵惠玲:姊崎洋一教授您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之邀为我们做了一场"当前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学术报告。我作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受《大学·研究与评价》杂志编辑部的委托,想就此报告的内容请问您几个问题。日本大学在促使高等教育发展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其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姉崎洋一:日本进行的是美国式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本书,书上有这样一个案例:中国小孩在读小学时,一回家妈妈会问:小明,今天上课听讲了没?老师教了什么?而美国孩子的妈妈常问的是另外一句话:彼得,今天你又问了老师些什么?看完这个案例我被深深触动了。作为既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也常会问孩子类似的问题。可是这种教育抑制了孩子的智力发展,使得他们从小就不敢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界历来很重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作关系,在这次教育大改革的浪潮中,该问题更是被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和研究的。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涉及面很广,其中“家庭作业”被不少人认为是一个必须重视却又经常被忽略的大问题。中小学生该不该有家庭作业?每星期有多少时间的作业是适当的?目前普遍的情形是作业太多呢?还是恰好或者不够?对这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常被世人所诟病,教改对国人来说并不新鲜,有关部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的尝试。可是,教育制度似乎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改革,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什么不能像美国一样,从基础教育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原因是行政化的教育体制,束缚了师生的手脚。只有去政治化、行政化,教改事业才能顺利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