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 “初学画图”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的第九课。主要是面向初—年级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本册书从第九课到第十四课共六课内容。讲述如何运用电脑绘画,使学生掌握运用电脑绘图工具绘画,让学生领略电脑绘图的神奇。初学“画图”这一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环境,认识各种画图工具圾其大概功能。重点学习使用“铅笔”工具画图,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 “初学画图”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第三册的第九课。丰要是面向初一年级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本册书从第九课到第十四课共六课内容。讲述如何运用电脑绘画,使学生掌握运用电脑绘图工具绘画,让学生领略电脑绘图的神奇。初学“画图”这一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环境,认识各种画图工具及其大概功能。  相似文献   

3.
教材:江苏省小学计算机教材第26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综合运用Windows95“画图”软件和美术知识与技能创作图画。2.在灵活运用“画图”软件和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对计算机的兴趣,体会表现的乐趣。3.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能力、熟练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把美术画图知识通过“画图”软件灵活地表现并进行富有个性的创作。教学过程:一、自我欣赏,引发疑问,激发“活用”兴趣。1.课件展示“画图”软件创作的主题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犤上课时,每位学生面前的窗口是一幅优美的绘图作品犦同学们…  相似文献   

4.
教  材:北师大教材第二册第九课年  级:小学三年级课  时:1课时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重点:图片的选定、移动的方法、透明和不透明工具的使用教学难点:学会观察事物,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的任务教学准备:画图软件教学设计:1.学生和教材从教材本身来看,知识点多而且分散,包括选定工具、任意裁剪工具、透明、不透明、移动、复制、粘贴、取消等,都不太适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一课时内掌握,因此我把该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处在整个画图软件的中后段部分,学生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后,对…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分析《神奇的曲线》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0课《画线》内容中的一部分,是针对画图软件中曲线工具的使用而开展的教学,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按照教材的布局,这课内容是认识画图后的起点教学,但本人认为如果把这课当做画图的起点教学,针对刚刚接触电脑的三年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请你认识我》原是广东岭南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五课的内容,教材本意是想让刚刚互相认识的小朋友通过书写自己名字和制作个性化的名片等形式,加深小朋友之间的印象及感情。我在这节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电脑程序中的“画图”软件来书写自己的名字并掌握画图程序中各个工具的使用方法。由于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对于电脑操作还不是太熟练,对画图软件也缺少必要的认识,所以我选择了二、三年级的小朋友为教学对象。  相似文献   

7.
<正>一、说教材《可爱的家》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并能灵活运用工具绘制"可爱的家"。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关于画图软件的认识、操作,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能运用一些常用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本节课教材首先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画图模块时,  相似文献   

8.
三年级是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形成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内容中时有渗透。如“搭配中的学问”一课(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涉及的有序思考、画图连线的策略,“生活中的推理”(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牵涉的列表的策略.以及“体育中的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图解、列表的策略等内容。下面我以画图的策略为观察点.以两道习题为载体.来具体分析学生的画图意识。  相似文献   

9.
李海军 《孩子天地》2016,(4):182-183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系列教材,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3章《画图常用工具的使用》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完第二章《认识画图软件》后的课程,学生已经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已经窗口构成,为本次课打好了基础;学习本课为后续使用画图软件画画做好铺垫,使图画做到图文并茂,图片内容更趋丰富多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本课内容是笔者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江苏省小学教材的《画线羚部分内容中分解出来的。我把曲线分为两种形式——开口曲线(交叉曲线)和闭合曲线,采用“以扶为辅、以放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领悟曲线画法的精髓。这一课既是“画图”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直线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深化,因此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韩国荣 《学周刊C版》2011,(7):184-184
本案例选自河北人民出版社六年级信息技术第三课:智慧之花齐绽放的第一课时。同学们是在学习了画图软件的基础上学习flash软件的。虽然有了画图软件的基础,其中的某些工具大体相同,但学生初次接触这款软件,加之这款软件相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学起来不是很轻松。但它的功能较强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1)学会创建“新元件”。(2)学会设置渐变颜色(直线性渐变、放射状渐变)。(3)学会使用椭圆工具并用“复制并应用变形”的方法绘制小花。(4)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苏科版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上册)》将画图模块安排在第7-16课。“画图”成为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工具软件。考虑到中低年级学生对动画片比较感兴趣,在进行该模块的教学中,我选择了“讲故事”的教学方式,即把故事穿插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原本枯燥无趣的操作技巧。正是这些生动活泼的小故事,让我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处理各章节教学内容时缺乏对教材的整体考虑和知识之问的关联分析。通过对小学各册信息技术教材解读.我对教材有了整体的认识,明确了每一学年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能将不同年级的知识由点串成线,将零散的知识梳理成板块,从而做到了“见木见林”,从局部到整体地把握与实施教材。例如,三年级教材共有18个教学内容,但教材没有明显标识单元,也没有强调每一课的知识点与所需课时。我通过对教材由点到面的解读,将内容分为四个大的板块:认识程序、工具画图、处理图片、其他软件编辑图片。在教材分析中,我又发现所划分的每一个板块内容,其实可以联系一个信息技术学习的操作要素,认识程序(对windows窗口的认识)、工具画图(对windows软件工具的使用)、处理图片(对windows菜单的认识和使用)、其他软件编辑图片(软件的功能不同,相互弥补)。  相似文献   

14.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处理各章节教学内容时缺乏对教材的整体考虑和知识之问的关联分析。通过对小学各册信息技术教材解读.我对教材有了整体的认识,明确了每一学年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能将不同年级的知识由点串成线,将零散的知识梳理成板块,从而做到了“见木见林”,从局部到整体地把握与实施教材。例如,三年级教材共有18个教学内容,但教材没有明显标识单元,也没有强调每一课的知识点与所需课时。我通过对教材由点到面的解读,将内容分为四个大的板块:认识程序、工具画图、处理图片、其他软件编辑图片。在教材分析中,我又发现所划分的每一个板块内容,其实可以联系一个信息技术学习的操作要素,认识程序(对windows窗口的认识)、工具画图(对windows软件工具的使用)、处理图片(对windows菜单的认识和使用)、其他软件编辑图片(软件的功能不同,相互弥补)。  相似文献   

15.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画图程序中对图形进行自定义颜色及对图块进行“翻转/旋转”操作,使学生在学习了使用绘图工具和对图块的复制、粘贴后,对画图的颜色填充和图块操作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本节课主要通过自制CAI课件《小蜻蜓满天飞》的激趣导入,以实例制作、作品欣赏、作业设计、信息反馈为主要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画图教学,巩固对绘图工具的综合运用以及复制、粘贴的操作,学习对图形的自定义颜色和图形的“翻转/旋转”操作。因为教学内容较多,所以采用自制CAI课件《小蜻蜓满天飞》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一一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重点、难点突出,给学生形成形象、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了旧知识、掌握了新知识,并能综合运用画图知识进行电脑美术作品创作,培进行电脑美术作品创作,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教材:《信息技术》小学第二册汉字输入与电脑画图(下篇)第八课《小蜻蜓满天飞》。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基本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能在画图窗口中综合处理图形操作,具体掌握对图形的复制、自定义颜色和旋转的操作。能力目标:巩固使用绘图工具制作电脑美术作品,并对图形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16.
【教材结构】《彩色世界》是江苏省编教材信息技术小学上册第13课的内容。它是对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贯穿着以后的整个画图教学。从教材的安排和课文的内容来看,这一课属于画图软件中的基础知识点,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置换前景色和背景色,以及对封闭图形进行色彩处理的方法。本课首先以几幅彩图引入课文,接着介绍了置换前景色、背景色的方法,接着以彩色房子为例,介绍了"涂色"工具,在读一读中提到"还可以用‘喷枪’‘、刷子’‘、取色’"工具来处理图形的颜色,最后以画几个简单的彩色图形作为练习。  相似文献   

17.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画图中对图块进行缩放、翻转、旋转、拉伸和扭曲的操作。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了怎样启动画图软件,了解了画图软件的组成,能用一些工具进行画图并填充颜色。是学生在学习了图块的选定、移动、复制和粘贴以后,对图块的操作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探讨。上课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准备了一个教学课件和几张图片:一根金箍棒、猪八戒找方向、猪八戒整理物品、猪八戒学本领等。上课地点是在有29台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室,采用Windows 98联网,学生2人一台计算机。  相似文献   

18.
画图法是"问题解决"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和具体化,能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选取教材中有代表性的几个课例,循序渐进地阐述画图法对培养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剪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7课的内容,教材主要介绍图形的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绘图操作技巧,是画图模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内容体系看,剪贴图形既是对学生已有画线、画图形、涂色及修改图形等画图技能的提升,又是后续进行图形创作的主要技能手段。从实践角度看,剪贴图形的操作属于较高层次的技能。通过这种操作,可以创作出许多形态各异的图形,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 "蜻蜓飞飞"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9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有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飞翔的重要性;创作一幅以蜻蜓为主题的作品.完成该教学目标的前提,就是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到蜻蜓的各种姿态.为此,笔者用Flash软件制作"蜻蜓飞飞"课件,利用该课件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各种形态的蜻蜒,以及蜻蜓的各个部位和飞翔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