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查有梁 《教育学报》2007,3(2):16-23
新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是指课改的进程要减慢速度,课改的实施要稳步成功.钟启泉教授的一篇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结性《对话》提出的一系列观点,都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软着陆",是对课程改革的误导.这些误导表现出了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思潮.新课程改革如何"软着陆",这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查有梁 《教育学报》2007,3(2):16-23
新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是指课改的进程要减慢速度,课改的实施要稳步成功。钟启泉教授的一篇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结性《对话》提出的一系列观点,都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软着陆”,是对课程改革的误导。这些误导表现出了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思潮。新课程改革如何“软着陆”,这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对新课程改革的三点提醒》、《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吗”的不同意见,进一步提出:新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软着陆”意为课程改革要“放慢速度,调整方向,确保安全,确保成功”。课程改革要回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准确地理解《纲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完善《纲要》;课程改革需要引导,不要误导;课程改革需要大家一起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4.
查有梁教授在《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一文提出了《对话》里的“八个误导”,指出这些误导表现出了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思潮,因此得出课程改革需“软着陆”。查文对新课改“突变式”、“运动式”、“大跃进式”的非难,对新课改成果悲观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有必要就“误导”涉及的关于教育基本价值取向、基础学力观和知识观、课程实施观和教师角色转型、课程改革立足点与发展趋势等问题与查有梁教授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校长既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马前卒",又是所在学校的"将帅"。作为一个独特个体,校长面临着自身完善和专业发展的问题,校长需要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课程知识素养,要"有主见、有远见、有创见",要有课改领导力。本文认为校长提升课改领导力需要进行"五项修炼"。  相似文献   

6.
查有梁教授在《论新课程改革的“软着陆”》一文提出了《对话》里的“八个误导”,指出这些误导表现出了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思潮,因此得出课程改革需“软着陆”。本文认为,查有梁教授对新课改“突变式”、“运动式”、“大跃进式”的非难,对新课改成果悲观的寿法有待商榷。本文就“误导”涉及的关于教育基本价值取向、基础学力观和知识观、课程实施观和教师角色转型、课程改革立足点与次展趋势等问题与查有梁教授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世纪初开始的课程改革采用单向突变的策略,整体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却遇到了激烈的文化冲突与不适应。目前课改取向要从"突变式推开"转变为"渐进式深化",学校校长和教师等要学习新课程,主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课程改革方案要适应我国基础教育实际和教育文化,课改当事人应冷静地对待课程改革的成就和问题,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主动参与变革。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过程中,校长要勇于担当,积极主动地发挥对课程教学的领导力,提升师生团队的学习力,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造性地搞好设计、舆论宣传,从而全面提升新课程教学质量。在课改中学校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注重在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发力,具体体现在:一、吹响课程改革的"进军号",激活课程理念的"引擎力"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和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树立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条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早已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历经多年的实践,课改已经进入"深水区",以"质量提升"为特征的深化阶段,是目前课改的主要任务。聚焦于标准完善、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教学改进等核心领域,正是课改推进的重心,因此校长对新课程的领导力开始成为课改深化的焦点。在现代学校制度下,课程领导力越来越被认为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要素。作为校长,如何率领自己的学校团队在课程开发、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价过程中来推进新课程改革显得至关重要。教育在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初探特校“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搞好"课改"必须掌握教育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素质教育要求也是时代需要下提出来的,支撑这一系列改革的必定是一些教育新思想、新理念.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搞好"课改"就必须了解掌握有关的新观点、新理论,转变观念适应"课改"新形势,进而推动"课改"的健康发展.据一些资料介绍"课改"的新教育理念和新课程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董爱华 《教书育人》2013,(23):22-23
一、校长要担起课改引领者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在课程改革中,校长要引领全体师生走进新课程,实现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能力,在课改中承担  相似文献   

12.
课程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要坚持"以人为本、成功育人、和谐发展",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的核心理念,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由、和谐的空间.因此,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要随课改而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94):11-12
"学困生"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学困生"问题再次成为课改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数学教学如何转化"学困生",减少学困生人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共同去营造学生学习氛围。我们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使"学困生"不在新课程理念的"真空"中发酵、在现实教学中变质。  相似文献   

14.
梁晓英 《甘肃教育》2014,(16):85-85
正评价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课程实施的导向,是课程发展的动力。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日常教学评价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要想开展发展性评价,就应该做到"三新",即认真学习课改新理念,明确发展性评价的定义、核心;改变传统评价观,尝试新方法;边实践边探索,在反思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一、担当课改实验者,学习新理念我们常说"教学相长",借助课程改革的契机,一批优秀课改教师脱颖而出,他们为什么能取  相似文献   

15.
课改,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老师们大胆更新教育观念,全力开展教学实践,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课改局面喜人。这十年的改革路上,也出现了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一知半解,甚至误解的问题。所谓"一知半解",即为"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全面、不透彻"导致语文新课程走入了改革的误区。所以,我们必须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认清课改精神核心,理清课改思想源头。一.知"自由"半解"自主"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个核心包含了"以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有其文化规律。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和标志,在于建立新的课程文化。反思课改10年",文化准备"不足是课改的阻障之一,其出路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基本领域对课程改革实现全方位调适。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16,(6):53-61
课程改革文化研究的前提假设是"课程改革的本质是文化重建",也就是新文化的确立和旧文化的消亡,这不可避免地带来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造成课改困境的根本原因,但对于究竟是何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学界是有分歧的。对新课改持批判立场的学者认为是新课程理念脱离我国教育文化传统导致了二者间的冲突;赞同新课改的学者认为新课程理念本身不存在问题,是保守僵化的学校文化阻碍了新课改的顺利推展。他们都倡导课程工作者要有"文化自觉"意识,并积极进行课程文化创新。然而,课程文化冲突究竟应该如何解决,课程改革文化研究却不能够给我们提供明确的答案。课程文化重建不仅面临着理论的失语,更面临着实践的迷茫。课程文化重建仅靠文化自觉是难以实现的,从文化自觉到文化重建需要中介。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良好的制度。课程改革研究应更多地关注课程改革制度建设,以合理的制度涵养新型学校文化,并保障课改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上海在总结一期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二期课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十多年来,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抓手,也是引领上海教育转型发展的一面旗帜。当前,基础教育要落实"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已成为关键环节。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则需要我们处理好三个方向性问题。一是牢固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推动教育切实回归育人本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明  相似文献   

19.
白尚祯  雒建军 《考试周刊》2014,(24):152-153
以"促进教育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新课程与新教材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点。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实施的根本途径,当然成为新课改的窗口。以"杜郎口"为代表的当前备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就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这些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走在课改前列的经典课改模式各具特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课前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学时间分配上的变化,教师和学生身份的转变都是这些模式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最直接的实践者是教师,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阻抗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就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阻抗现象而言,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导致教师课改阻抗的原因,包括教师层面、学校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和课程自身设计层面等多方面。要消解教师课改阻抗,教师首先要实现自身对课程改革的情、知、行转变,同时,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社会要加大支持力度,不同主体还要共同建构有益于"新课改"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