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力 《科技广场》2012,(12):25-29
良好的法律机制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江西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出台了法 律法规鼓励、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地方经济进步,江西省科技创新的促进机制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科技融资存在困难、税收激励不太完善以及权利救济渠道不畅通.本文认为,应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契机,依法确认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及各项权益,严格实施促进科技创新的税收法律,完善科技创新融资体系,赋予科技创新主体充分的法律救济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
符合科技规律、经济规律和国情的科技法律和政策能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创新型社会的实现。我国科技法律的政策进入了一个全面制定和实施的发展时期,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还必须抓住重点,推进科技法律和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建构生态系统性科技创新范式为目标反思国内科技立法历史与现状,为我国变革科技立法以促进科技创新范式的进化提供启示。回溯科技创新范式与科技立法的历史变迁可知,与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相适应的科技立法具备创造并维护创新主体多样共生性、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性和创新环境开放协同性3个新功能;进一步分析创新型国家,尤其是美国变革科技立法促进科技创新范式进化的历程,总结得出其以长期系统化的科技立法为根本保证、尽量创造并维护创新主体多样共生性、以市场为主导并以政府为补充提供科技创新动力和全方位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环境等经验。我国因促进科技创新范式进化的立法史短而法律量少且有空白,所建构的科技创新主体缺乏多元共生性、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动力不足、创新环境开放协调度不高,迫切需要尽快推动科技立法的变革,建构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并使其稳定良性地运行。为此,提出加大科技立法资源投入,通过法律促进创新主体多样共生化和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明确政府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具体职能并提升科技创新环境的开放协同度,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范式向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进化,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制度基础。此外,提出为解决“怎样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政府补...  相似文献   

4.
从科技法律制度建设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出发,考察分析美国科技创新的法律背景,阐述科技法制建设对国家科技创新的贡献,研究论证了美国科技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郑莉莉  李远 《情报探索》2007,(12):121-123
分析了美国、欧盟和韩国的科技创新法律体制,结合我国科技创新立法的现状,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立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法律机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没的关键是加快科技进步,加快科技进步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需要法律制度的理性建构.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理考量,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不足,进而提出应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权利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希冀为农业科技创新法律制度的建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政策及法律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政策的出台与科技立法的完善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有力保障,法律对科技创新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相关科技政策的制定,而科技政策又是科技立法的基础,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受法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政策与科技立法的发展情况,针对如何规范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与保护等科技创新活动,阐述了科技立法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对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和法律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法律制度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制度与科技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没有法律制度,就不可能确立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不可能协调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能有效地参加国际科技经济的竞争和合作,也不能降低科技成果的非道德使用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拓展了立法领域,对司法审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科技创新与发展循环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模式是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的建立实质上是一种科技范式的革命.传统技术的组织原则是线性、非循环的.近代科技自身的不足及对它的滥用是造成环境问题和经济不可持续的重要原因,生态化科技创新是构筑循环经济的物质基础.必须在生态化科技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形成对生态化科技创新的制度激励.  相似文献   

10.
李莉 《科协论坛》2007,4(11):86-87
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立法现状,进而对我国科技创新法律体系的缺失和完善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周洲  夏晓宇  冉戎 《科研管理》2019,40(2):44-53
本文采用199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以Driscoll-Kraay方法估计标准误差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司法保护、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司法质量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司法效率更大,司法效率对发明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影响不显著,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则对司法质量更为敏感,法律服务对发明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另外,司法效率只是对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司法质量以及法律服务对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型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带动其整个国家的创新发展。通过考察分析创新型国家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与立法策略,审视科技政策、科技法律对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科技立法工程”在构建科技创新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立法工程是一种可尝试的进行科技立法的新视角.在构建科技创新法律体系的工作中,不断寻求和论证这种新方法是必要的.对科技立法工程的基本理论进行解读,以找出科技立法工程的应用方法:从抽象推演和案例分析两种角度上探索其在整个科技创新法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意义,以便得出在构建科技创新法律体系中引入"科技立法工程"十分必要这一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4.
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和基础研究的主力军.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工作政策不配套、机制不完善、科研经费不足、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等,使科研创新水平不能与国家创新体系要求相适应.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要有坚实雄厚的创新基础,良好的创新基础不仅仅是指实验设施等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也是促进科技创新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正向交互促进的变迁历史,证明长期系统的科技立法变革能引领、建构、保障和跟进科技创新范式的进化并形成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我国因促进科技创新范式进化的立法史短而法律量少且有空白,所建构的科技创新主体缺乏多元共生性、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动力不足、创新环境开放协调度不高,迫切需要尽快推动科技立法的变革,加大科技立法资源投入,通过法律促进创新主体的多样共生化和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明确政府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具体职能并提升科技创新环境的开放协同度,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范式向生态系统性创新范式的进化,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相比较而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如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相对量不足、金融产品创新不足、融资渠道狭窄等。因此,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引导财政金融资源向农业科技创新配置,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财政金融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对科技创新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德宏州因企业基数小、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产出匮乏,致使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全省末位。文章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环境的科技创新模型,分析了德宏州2016年-2020年科技创新水平现状,政府重视不够、引导不足,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德宏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是提升德宏州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方向,进而为促进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关于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促进与法律保护制度,无论是在立法环境、政府扶持、知识产权保护还是成果转化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异同,通过对中外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促进与法律保护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弱,R&D经费投入不足,政府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支撑企业科技创新是必要的、可行的。科技公共服务必须沿技术创新链设置,形成一个完善的、高效的服务体系。科技公共服务要体现公益性、专业性、综合性、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有效监测广东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成效和不足,借鉴国内外创新监测研究成果,立足广东科技创新新阶段,采用综合加权评价方法,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创新绩效5个方面构建广东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大幅提升,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创新投入显著提高,创新产出硕果累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夯实,但仍存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较低、企业创新产出成果转化率偏低、创新促进绿色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广东下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创新治理效能的对策建议,包括形成基础研究稳定投入机制、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开展基础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