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读了一篇题为(课堂上,教师不宜过多“显能”)的文章,文中一开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恕笔者大段摘录),某教师执教《沁园春·长沙》,“整个教学流程,教师真正从‘导’的角度,请学生查阅背景资料,对照注释反复吟诵作品: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分析、鉴赏,把握作品的内容、形式、题旨、手法及语言的表现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陈清民 《福建教育》2006,(10A):52-53
案例1 某教师教学《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北师大版第三册),课前制作“周宁风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了解家乡周围环境情况;课中播放“周宁风光”录像,让学生尽情展示各自的作品,小组交流、全班评比、情况介绍,等等;课后继续延伸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王登霞 《江西教育》2007,(12):28-28
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1.通过语言营造音乐情境。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创设意境的方式导人新课,可以把学生很快带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如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首先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语言的前提下欣赏一遍乐曲: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感受;接着教师朗诵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四句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滟滟随波千万里,  相似文献   

4.
谈及阅读,许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指导学生,于是干脆对学生采取“放羊式”。对此,有的人嗤之以鼻,以为“放羊式”阅读有百弊而无一利。其实,对于这样一种阅读方式,我们大可不必一棍子打死,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放”以及提供了怎样的“牧场”。教师“放羊”时有必要给学生选择、提供一块良好的“牧场”。首先,教师指导阅读时提供的书籍应是格调高雅、意蕴丰富、富有人文情怀的。象古今中外在文明的千年传承中堪称经典的作品,如我国古代《诗经》、《楚辞》、《论语》、《庄子》中的某些篇章,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  相似文献   

5.
于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卫电师专使用的统一笑.材《中国古代文学》,每幸前有“学习提示”,章后有复习思考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每篇作品后有“提示”;加上有《中国古代文学辅导》和《中国古代各体文学作品选讲》与之配套使用,对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和作品进行解答和讲析。同以往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相比,这是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试就其中“提示”的作用,谈谈个人的看法。先看“学习提示”的作用。章前的“学习提示”,相当于单元提示,是每一章的纲。它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指导教师研究教材和学生学习是…  相似文献   

6.
天津三峰客车有限公司技工学校,自《教育法》、《教师法》和《职业教育法》相继颁布以来,出现了如下喜人景象:有9位教师在攻读专科、本科学历和第二高等学历;在约一年里,9位教师发表了10篇关于教育教学的论文作品和经验文章;首批教职工15人报名参加初级操作考试,全部合格;许多教师在自学外语,准备参加(或已经通过)专业技术职务外语资格的考试。此外还有多人在接受其它方面业务知识的培训。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该校主要实行教研制办公。两年来,他们就先后组织了“试讲一堂好课”、“优秀教案展评”、“教师论文报…  相似文献   

7.
蒋成瑀在他的力作《语文课文读解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读解课文的三极走向”学说:①作者一极,以恢复作者的原意为读解目标;②文本一极,以作品文本自身为意义,依文立解,以文本为出发点或原点的读解理论;③读者一极,以读者为中心,认为作品文本的意义是读者介入后赋予的。其中,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解理论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从接受者,即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珍视学生对文本独特的认识感受,引导学生多元读解,读出新意,培养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从教师阐释课文转移到让学生学会阅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8.
“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强而弗抑;导而弗牵则和;开而弗达则思;强而弗抑则易;和、思、易,则可谓善喻也.”《学记》上的这段话给我的启示很大.这说明在我们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应当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最佳的角色是一个导引。作为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诱导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感悟学作品中的美。在学作品的不同体教学中,我想.诗歌的教学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土地》是一部建构宏伟、场面壮阔的长篇小说,包括《火花》、《自由》、《曙光》三部曲,本文从四个方面观照评析了这部宏篇巨制;从创作发生学的角度评介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写作条件等;以“土地”问题为视角,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之联系的广阔视野透视了作品讴歌土地情结,展示社会风云的广发和深度;从创作方法、艺术特色、作品的风格等方面评赏了作品的艺术成就;从“时代的局限性”出发,评说了作品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王树楠所作《学记笺证》是《学记》注本之一。《学记笺证》中关于教师的论述很多,他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心智的启迪者,是国民之模范;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承担德育的任务;教师应具备博学、谦虚、善教等基本素养;应建立“融洽如一家”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小学生》2010,(2):9-10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把老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以学生的求知需要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把阅读教学过程演绎为应用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是一种把真情诉诸语言文字的创造;读者的阅读是一种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真情的再创造。存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把作者的写作看作是创造,把学生的阅读当作是一种逻辑推理,苦心孤诣地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推导出与作者之情相吻合的“情”来,以为这样才算达到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校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了Dreamweaver网页制作课,配合网页制作课以及历史课等相关课程,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性课题——《唐朝开放性的研究》,要求学生以网页形式来呈现作品。一、整个课题的教学设计课题目的1.培养学生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3.在小组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4.通过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5.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之间要素的有机联系。实施步骤第一节课:布置WebQuest课题,分组讨论,确定每个小组的方向。教师向学生说明本活动的主题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师法》第8条明确规定: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一个称职的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尊严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我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也明确了这一点,《义务教育法》第16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从“满堂灌”到谈“讲”色变,从“人灌”到“电灌”,教师对“告诉”的误解使美术欣赏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欣赏教学离不开“告诉”。高明的“告诉”应该讲求实效而不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应该成为教师展示和张扬人格技能的重要方式;应该把高质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应该促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应该引导学生与作品进行“对话”;应该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感悟;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经验;应该激发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内心感受。欣赏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式同生共存。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越俎代庖某教师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新课导入时,教师用深情优美的语句赞美母亲的慈爱。接着重点阅读课文第1至第4自然段,感受母亲浓浓的慈爱。第二步让学生研读课文,感受父亲深沉无言的爱,再让学生阅读课外阅读材料《父亲的爱》和《背影》,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母亲:慈祥鼓励——外露直白;父亲:严厉批评一深沉无言。”最后在教师的激情小结后,音乐声中课件出示:“爸爸(或妈妈),我想对您说……”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未作交流,教师向学生推荐《感悟母爱》和《感悟父爱》两本书。  相似文献   

19.
关爱与体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法》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有的教师却背其道而行,对学生缺乏关心爱护,甚至施以体罚。这样做既违犯了《教师法》又违犯了《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既有损教师的形象,又妨碍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教师中开展文明从教、依法执教已刻不容缓。广大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关爱与体罚在学生教育中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关爱学生直接体现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  相似文献   

20.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例如,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则应重点选择美术课本的 6至 8岁的小学生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像《讲卫生》、《沂蒙金秋》等贴近儿童生活且充满天真烂漫气息的画,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容易激发学生产生“我也要画一幅”“我也能画好”的兴趣和信心;像《百乐园》、《太空旅游》等构图饱满且充满天真幼稚的幻想和情趣的画,则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另外,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还要向学生初步介绍绘这些画所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