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爱兰老师在《语言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书中谈到 :“发散性思维也称求异思维。运用这种思维方式 ,可不依常规 ,寻求变异 ,从多方面寻求答案……这就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 ,帮助人们摆脱思维的僵化、刻板和呆滞。”这段话道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发散性思维、寻求多种答案的重要性 ,也促使我们赶快从旧的教学模式———只注重集中性思维的培养中走出来。以往常见到这种情形 ,教师要学生回答问题 ,自己事先已有了固定的答案(有时是必要的) ;学生的回答 ,一旦与自己的思路发生歧义 ,轻则敷衍 ,重则斥责 ,搞得师生都很尴尬。其实…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 ,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张 :“故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意思是说 ,做老师的进行教学 ,要善于培养学生思考 ;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 ;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 ;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窃” ,而不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是古人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基本观点。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今天 ,特别是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今天 ,面对古人的教诲 ,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又怎样来启发诱导学生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 :…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展示与表露。教师如果经常对教学语言进行反思、揣摩,能有效地把握教学理念,感悟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构建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语言。现结合“十几减9”的教学方案,撷取有代表性的教学语言加以对比、分析。案例一: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插图、提问,旨在引出11-9的算式。结果有的学生将11-9的结果也说了出来。师A(责备的口气):老师只让你列式,你怎么一下把答案也说了出来?师B(欣赏的口气):真不错,老师没教你也会计算啦!分析:教师A责备学生,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超越了教师预定的答案范围,…  相似文献   

4.
对于已经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初中生而言,尚未想出问题答案,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就成了灌输知识而非传授知识,显然是没有效果的。语文教学中,主观题比较(比理科)多,主观题目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师直接给学生一个答案,可能限制学生思维发展,以致学生想不明白或不服气。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学策略就是有效助答,可以帮助教师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建平 《学子》2013,(6):113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条件下重分轻能、重智轻德、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政治课教学中还存在着重灌输、轻内化,不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不善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认识,增强体验,进而形成信念,养成习惯。"教师讲答案,学生抄答案,考试背答案",这种单向被动的接受教学,使得学生十分缺乏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创新思维的习惯和创新能力,既不适应  相似文献   

6.
启发与提问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多提问题,好象提问题愈多启发性愈强,这种观点我认为不对。 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把启发式等同于问答式了。如果认为启发式就是老师问学生答,诸如:“是什么?”“对不对?”之类的简单问题,学生不需要动脑,只要把书本上的某一、两句读一下就可以回答,这样,看起来课堂上很热闹,有问有答,而实际上是:“学生动口不动脑,答案现成书上找。”这样的提问起不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的作用。 有的老师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  相似文献   

7.
1 “问题意识”的现状(1)没有机会问。传统的结论性教学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且在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时也不会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2)有疑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使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作文普遍是千人一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去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作文教学的倾向是:教师“拍板”,学生“就范”,教师“定调”,学生“弹琴”。这样一来,学生作文的思路全被老师的“指导”束缚住了,求异思维得不到发展。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求异思维呢?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所体现的学生主体作用,也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给答案上。当然,这也是引导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仅仅这样做还是远远不能充分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枯燥,往往是因为老师提出的问题未必就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教学实践,感触最深的便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届不如一届,这大概和现当地老师办的“小饭桌”、“辅导班”不无关系。现在有很多家长把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寄托在老师的家里,教师在这个时候就成了家庭教师。学生一有疑难问题,一问教师答案立现,用不着学生自己思考,教师会直接给他答案。学生读书读得像个少爷,好像读书的目的只要知道答案就可以了。南于长时间的不善于思考,不善于自己单独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无从谈起,思维的惰性渐渐养成了。不少在小学里学习顶尖的学生,一到初中,由于课程增多,  相似文献   

11.
思考会促进智力觉醒。学生只有乐于“去想”和“会想”,才能触动思维,使智力得到发展。有时,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常常包办代替,不给学生留有想的时间,学生只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被牵着走。这样的灌输式教学,使后进生忙于记住教师讲解的答案,由于并未理解而常常事与愿违。有些同学刚刚燃起智慧的火花,但很快被老师浇熄了,严重挫伤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思维的懒惰性和依赖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公式定理的推导、结论,应用题教学等都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应该在复习旧知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考。这样他们就会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只要他们有了积极性,有了想的愿望和兴趣,就可以触动思维,思维也就会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做老师的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而不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是古人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  相似文献   

13.
杨莹  刘芹 《班主任》2001,(9):45-46
一、课堂教学开放型,学习氛围宽松式 固定的模式往往会束缚一个人思维的翅膀.创新性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一种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即不拘泥于教材中某一点知识;思维空间是开放的,教师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答案;教学结果是开放的,即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标准答案等.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中,张老师为了使这个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自己造出了一个公式,硬是让那个答案成为合理的,这种对学生怪异思维的迎合行为恐怕有点过头。不论小A的答案究竟是胡乱说的还是通过某些方法得到的,教师都应该给他一定的空间自己去探索,对这个答案给出合理的解释。即使给不出解释,那么这个探索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也是会有所收获的。假如  相似文献   

15.
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 ,教师要唱好四部曲 :  一是“导”曲。教学之功 ,贵在引导。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 ,广大教师都很重视教学导入艺术 ,总结出了丰富的导入方法 ,如直接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然而 ,创新教学的“导”与传统教学的“导”也有不尽相同之处 :传统教学的“导”大都给出两个条件让学生去回答一个问题 ,且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 ,其对学生思维的导向是单一化的 ,有很强的思维局限性 ;创新教学的“导”打破了这种局限 ,给出的条件和问题、所求的答案和结论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其对学生思维的导向是多…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堂课教师有问不完的问题,学生有答不完的答案。在这种貌似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实际都处于被动地位。这对于学生思维,智能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思维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就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语文课要在教师精心策  相似文献   

17.
黄伟 《考试周刊》2013,(98):180-180
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是最适合思维教学的。这种策略鼓励师生间的互动,教师用问题刺激学生的思维与讨论,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适用所有思维类型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学生往往具有服众性、向师性,把老师所说的答案奉为真理,不可怀疑与否定。长此以往,会严重抑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导致学生人格扭曲。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这种求同心态,发展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9.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 ,也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对学生提问 ,二是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 ,或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质问。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巧妙的提问 ,为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蹊径。但由于一些教师课堂提问不讲究方法 ,造成提问效果远远不能达到要求 ,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笔者认为目前必须纠正的不良提问倾向主要有 :1.不加思索 ,简单发问。有些教师过多的提一些诸如“对吗 ?”…  相似文献   

20.
王艳 《语文天地》2015,(11):32-35
龙玫译著《活跃课堂思维的教学策略》提到一个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故事:一位语文老师问历史老师是否教历史,历史老师回答“我不教历史,教学生”。以此类推,语文老师教语文还是教学生?文言文教学是教文言文知识还是教学生学文言文?答案是肯定的。文言文教学应重点提倡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情,也指体裁。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教学重点要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