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当代现实主义外交的经典范例。它的出台是中美之间逐渐恢复通话直至后来建交的必要契机,同时正是在尼克松主义的指导下,美国对台政策改变了以往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尴尬地位。这种政策性的转变虽然缓解了中美之间的摩擦,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政策转变背后的现实利益目的。  相似文献   

2.
自二战以来,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同盟者.为了保持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权力与作用,尼克松政府调整了对日政策,其政策为70年代美日关系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3.
自二战以来,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同盟者。为了保持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权力与作用,尼克松政府调整了对日政策,其政策为70年代美日关系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日本在日美同盟框架下调整对台政策,有其国内政治因素和国际因素。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使台海局势更加复杂恶化,加大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美国政府便酝酿调整其对台政策,设计了种种方案,试图与国民党政权这艘“沉船”拉开距离,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利益。但是,此时的杜鲁门政府奉行的是一套互为矛盾的对华政策,所有对台湾政策的考虑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与国民党重新结合在一起。及至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政策也最终明朗化。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产生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它使得中美两国更加敌对。  相似文献   

6.
卡特政府对台军售政策的出笼过程与美中建交谈判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对台军售政策深受其国内政治结构和体制的牵制,《与台湾关系法》极大地限制了总统决策的活动空间,使得政策出笼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产。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尼克松主义”的出台,使得尼克松政府对印度核问题的重视程度相当有限。除对印度的核能力与意图不断进行情报评估之外,尼克松政府在该问题上所采取的重要实质性行动仅是于1970年11月向印度政府提出书面警告,而缺乏后续措施。而且,由于尼克松政府给与印度核问题的情报优先级别不足,因此美国始终未能发现印度决定实施核试验的确凿证据。第156号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的制定与搁置则显著表明,尼克松政府仍认为维持良好的美印关系的重要性远大于阻止印度发展核武器,因此不愿采取措施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台湾"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议题。笔者从话语模糊性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与台湾关系法》等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依据及原则。通过对中英版本的对比及解读可以看出,双方的分歧并非措辞的原因,而在于原则及立场的不同。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希望借此探求美国模糊性话语背后的动因、根本目的及其对双方战略博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从其“变”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三条“不变”的基本规律。根据这些不变的规律,中国必须围绕自身国家利益制定对台工作的基本方略,同时要借助于“大两岸”(中国—美国)关系推动“小两岸”(大陆—台湾)关系的发展,要继续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加大两岸经贸整合,最终实现中国的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0.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不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也重塑了台海地区的关系结构。随着中美关系的实质性转变,台湾当局受到巨大冲击,美台关系的基础也随之动摇。尼克松政府虽设法安抚台湾当局,一再保证对台防御承诺不变,与之"外交关系"也不会受到影响,但尼克松访华却使台湾当局的对美信任丧失殆尽。尽管如此,台湾当局并未出现过激反应,因应措施也较为克制,原因在于其能反制美国的"筹码"有限。美国政府为确保尼克松访华成功及其访华成果不受影响,对台湾当局恩威并施,在设法安抚的同时,警告其不得采取妨碍尼克松访华的行动。尼克松政府对台湾的"背弃"行为,使台湾当局注意力从"反攻大陆"转移到岛内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文化是一种软权力,在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日据时期,日本在台湾实行了文化上怀柔、同化的政策,其巅峰期是20世纪40年代的"皇民化运动",这一政策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后果。它促进了台湾意识的形成,促使岛内产生了"日本情结",也开启了日台特殊关系的滥觞;同时,由于日本殖民政府在文化上的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对两岸关系带来了长远的负面影响。该文旨在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日本殖民时期的对台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对日台、中日、两岸关系产生的复杂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调整。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并主要受到美中关系与美国在合利益的影响和制约。在进一步改善美中关系的同时淡化美国在台利益是中国目前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中美关系的逐步改善对美台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台湾对美国保护承诺的信任度开始下降。在竭力维持与美国现存关系的同时,台湾开始积极为自身的政治命运寻求出路,而发展独立核武器能力则成为其诸多可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作为能够影响甚至操控公从舆论和意识形态的权势集团,美国新闻媒介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使美国公众了解,认识越战真相的实质,推动反战运动发展等方面,美国的新闻媒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美国的新闻媒介虽然不能直接参与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但它却是影响政策制定和监督政策执行的重要权势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了“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台湾问题上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自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49年12月20日蒋介石撤离大陆,在这短短二十二年时光中,对台政策起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从整体上看,始终没有脱离“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之要旨。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在共同反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以美国为主导地位的联盟关系。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欧双方实力的变化,美欧关系充满了矛盾和分歧,美国的盟主地位遭到挑战。尼克松时期调整了对欧政策,但并未从根本上缓解美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9.
研究美国外交、财政档案,发现:受制于国际收支逆差及黄金外流影响,尼克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积极推进特别提款权落实、中断黄金与美元的自由兑换、扩大汇率浮动区间、自由浮动美元。这些政策表明,尼克松政府内部支持黄金—美元脱钩及浮动汇率的势力日渐强大,最终影响总统决策。但是该政府在国际货币领域采取的行动缺乏协商,以致遇到国内如美联储、国外如欧洲一些国家的反对。所以,国际货币关系的处理既显示出不同利益的诉求,又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探讨尼克松政府内部针对国际货币领域的讨论及改革手段,有助于透过货币问题解读这一时期美国与盟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使得利益集团在外交决策领域的作用日趋重要.与台湾利益有关的集团也通过各种活动对美对台政策施加影响,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