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是高校体育课发展的趋势之一。对大学体育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寻找到有效实现大学体育俱乐部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改进体育教学中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文章以高职院校武术课程为例,尝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与分析,以期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提供新思路,并在实践上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教学目标,在深入研究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围绕体育课程的选课模式、分级教学、教学评价和课内外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在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体育师友》2021,(5):16-17
形式联合指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的联合,文章从课内外和校内外一体化发展思路出发,提出融合的策略,构建体育课"学、连、赛、评"一体化教学思路:合理利用课外体育时间,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家庭体育作业智能化管理,校外时间参加体育俱乐部等途径,促进学生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构建。主要结论:通过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可以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业余时间,结合个人体质、体育学业考核与体育兴趣发展等实际,开展灵活、科学与兴趣的体育项目学习和训练活动,在强健大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还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发展体育特长,同时也能为大学生未来健康生活、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6.
课内外一体化是顺应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潮流的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但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情况却不甚理想。本研究旨在从教学论的视角下分析其原因,进而找准问题,以促进我国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改革。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了我国有关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论文。认为:学者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的成果显示了其优越性,但在如何实施方面还显不足。同时应用行动研究法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给出了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在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要素的处理办法。建议高校体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推进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中学跆拳道教学越来越向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应用等综合能力提升的发展方向。如何实现学生在跆拳道学习中的综合能力提升,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是跆拳道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体现,为了更好地推动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中学跆拳道教学中发展,本文针对"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在中学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旨在进一步提升跆拳道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跆拳道综合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8.
姚志强 《精武》2012,(8):51-53
中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分层教学模式,旨在以分层教学手段,加强对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管理,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对我校八年级学生的实验研究,探索课内外一体化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为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结合笔者多年来的体育教学经验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目标体系、结构和内容及评价体系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组织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活动;优化与整合体育课程资源,加快体育课程建设;加强体育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保证一体化教学顺利进行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人的全面发展认识不断深入,对大学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期望。研究展望未来高校体育的发展,构建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评价系统。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对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下学习评价提出了改革策略与建议,认为应强化学习评价的激励与导向功能,拓展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时间与空间,以信息化带动评价过程的智能化建设,权衡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针对性,考量学习评价形式与方法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在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的大背景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通过进行“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全面协调学校体育教学各组成部分及运作环节,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协调发展的校园体育运行系统。实证研究表明,“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学生个性发展、体育兴趣培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及克服气候条件不利影响等多方面具备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干扰与限制。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旨在探讨体育课和阳光长跑相结合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并对该模式的实施优势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研究采用实验干预法和体质测试法,以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建立专项体育课与课外阳光长跑相结合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资源分配、教师培训、学生激励、安全管理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实践、反馈和不断改进,发挥其模式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艺术体育课程为例,考察高校"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改革,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效应。研究采用比较实验法,运用改编的非智力因素量表。对随机抽取的艺术体育课程自然班的90名大学进行分组,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16周的体育课程干预实验。通过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非智力因素在自尊自信、人际交往、心理适应三方面较对照班有显著提高,但在情绪调节方面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初步构建形成促进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艺术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对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及其要求加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教育的行动落实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波 《体育世界》2011,(12):30-31
通过对我院课程设置情况,女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女生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我院女生体育活动,必须坚持以体育课教学为基础,以课外体育活动为实践,形成课内外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就"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质和心理健康指标等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式能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情感和意向水平,端正体育锻炼的态度,有效改善大学生体质,增强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突出职业能力,体育教学模式也应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在分析、梳理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希望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体育师友》2021,(2):24-2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健美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进行研究,得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改善广州大学学生的体质,满足不同层次兴趣学生的需要;促进健美操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健身操舞在校园的蓬勃开展,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拓展了健美操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积极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宋忠良 《体育科技》2014,(1):121-122
目前,在高校扩招和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选择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很多高校的通行做法,在新一轮课程教学中该举措显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意义、困境及对策,为研究体育教学理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比较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了合肥学院大学体育采用课内外一体化的俱乐部教学形式和普通教学形式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参与体育课程"一体化"的俱乐部模式活动和训练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明显高于普通教学班。分析其原因是:经常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大学生已形成正确的体育动机和锻炼习惯,以及学校为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褚婷  杨宝 《体育世界》2008,(12):113-115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10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体育课程模式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现有体育教学俱乐部、二段型、三基型和课内外一体化型四种课程模式,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多样化、师资力量缺乏和经费不足等问题影响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