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孔子作《春秋》对后世史学的影响很大。司马迁著《史记》以继《春秋》为己任 ,推崇《春秋》和孔子思想 ,在史学上继承光大孔子的学术思想 ,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2.
孔子一生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工作,他在整理文献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以往史学作了反思和审视,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史学认识,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而孔子作《春秋》,是借记事以明义、垂言以立教,寄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蕴含了"微言大义",《春秋》从多方面创立的史学传统,对我国传统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孔子人学总结了殷商、西周至春秋末年有关天人关系认识的积极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重人思想,对战国时期的史学,尤其是历史思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史学中有关天人关系的认识,表明重人事已经成为历史思想发展中不可遏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儒家政治伦理之启蒙者。在廉洁自律观方面,他以"道"为指导思想,以"仁"为核心理念,以"节欲、无私、无我"为修养准则,从而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思想体系。这体现了孔子廉洁自律思想"言行一致、因时制宜、目标高远"的整体特色。孔子的廉洁自律思想影响深远,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的以史为鉴思想,尤其是孔子的以史经世的政治追求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自此以后,有成就的史家莫不把以史经世作为著史目的。在传统史学中,史学的经世功能几乎被推崇到极致,因此从事历史编纂自然也就成了一件十分神圣的事业,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学人为之奋斗不息,成为史学繁荣的内在动力。然而由于过于注重求用而忽视求真,也使中国传统史学始终不能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其思想博大精深,其风范千古流传。从孔子"德治"思想带来的有益启示入手,进一步发掘、研究和光大孔子"德治"思想,提出了孔子思想为建立和谐和平社会环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孔子继承了殷商特别是西周以来的德治思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出发,顺应历史潮流,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德执政"的治国理念,构筑了以"以德执政"为核心的行政伦理思想体系。孔子"以德执政"思想包含着统治者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要实施仁政、要端正执政态度等内容。孔子的"以德执政"思想对于新时期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以及执政方式的转变等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孔子不仅在文化学、政治学、艺术、社会学、军事学以及史学等多个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它在体育学领域也有自身独特的见解。孔子的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于现阶段体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孔子的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孔子的体育教育思想对于当今体育教育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孔子作为众多弟子"常师"的"以授业为天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崇高精神,多角度阐释了孔子"以身作则"身教思想的价值和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0.
张娟 《教育教学论坛》2014,(42):244-246
"德"思想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他以"仁"和"礼"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君子"的人格理想和"为政以德"的国家管理原则,孔子的"德"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和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教育发展史来看,许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思想和言论,大都可以追溯到孔子,他的"教学相长"、"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都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经典体现。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的高等师范教育仍有很大的启迪,作为从事师范教育工作的教师,很有必要学习、研究和借鉴其实际内涵和一些具体做法,并加以扬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典籍中的《春秋》经传因其与历史的紧密结合,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对治乱兴衰的考察、突出的人本主义精神和批判意识,以及丰富的历史变易思想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历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黑格尔辩证法与古典经济学的“卡尔式”融合而既克服了古典经济学简单陈述事实之逻辑推演的脆弱性,又克服了黑格尔辩证法抽象谈论事实之人道辩证的抽象性,它通过把劳动原理置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现代分离结论下而得出劳动人性论与异化劳动论,既实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经济学化,又实现了古典经济学的辩证法化,还带来了传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践的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回答。它关于自由人类秩序的经济哲学探究以对马克思早期关于“外化即异化”自由悖论之“自由人联合体”回答的学理延续和对马克思未来关于历史与人道结合之唯物史观的实践唯物论建构的深远影响而确立起自己在马克思思想史上的不朽地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从社会历史现的角度看是人本主义劳动异化史现到唯物史现的转变。“人的本质”、“私有制”和“共产主义”等范畴在两种历史现的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这体现着两种历史现逻辑框架、推理方式以及理论结论的不同和联系。分析这些范畴的不同内涵,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认识马克思历史现的转变及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5.
柳诒徵的史学思想是以传统的史学精华为主兼以吸收西方史学观点的产物。柳诒徵认为,历史学既是关于知识的学问,又是政治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其功用是彰功显绩、生成知识和彰往察来。柳先生把传统的变易观与西方的进化论糅合在一起,认为历史是迭次发展的,"有退化者,有进化者",其因则有赖于人们自身的创造、社会制度的组织鼓励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历史的主体——人本身的本质性和历史文献使得历史是可以认识的;形式上的纵贯和横通,目的上的规律性和特殊性,构成了历史认识的基本类型;"观事实之始末"与"察风气之变迁"乃是历史认识的两个阶段,而客观的事实与政治的"礼"则是历史认识检验的标准。柳先生论著中所体现的史学方法主要是"明吾民族独造之真迹"的文化学方法,以及历史主义和经济分析法等。在史料方面,柳先生打破四部分类法,增加志、丛、图三部,成为七部分类法;主张全面地阅读材料、考证史料的来源,充分利用新的史料、遵守学术规范;史料的编纂应当参照政府的组织机构来安排史书的体系,"治史学若理国事"。柳先生重视史德,强调史家研究历史,必须去除成见,从历史事实中得出结论;要求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不断修养自己的品德。柳先生把礼看做是史学的核心灵魂,批评有损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切史学行为和对历史事实的错误理解。柳诒徵史学思想的个性特点是新人文主义,其旨趣是守护传统道德、注重精神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系统,观点精要深刻。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系统观点、对立统一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科学发展观作简要解构。  相似文献   

17.
晚清民初的“新史学”的实质是文明史学。与传统史学不同,文明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进步现象,其范围是民史、国史;文明史学研究的任务是探索历史的因果关系,其目的是激励人们创造历史、培育爱国热情;文明史学的性质是国民史学、民族史学。与西方文明史学相比,中国文明史学更多地承继了传统史学的鉴戒性质而忽视了文明史学的科学性。因此,文明史学没有能够完成由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任务,“新史学”只能徘徊于传统史学与现代史学之间。  相似文献   

18.
儒家修身伦理与现代健身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修身伦理源远流长,它涵容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修身伦理上曾达到登造极的地步,形成中国人思想史上一大景观,从而折射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人在身心、道德和伦理观念上追求和谐一致发展观的历史现实。现代健身运动是以中国传统修身伦理为基础,接受西方传统健身观念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充分吸收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精髓。本旨在探析儒家修身伦理与现代健身观念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理念是人们对于德育的本质、价值及活动的基本观念,它关系到高校德育的质量.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德育应该树立人本理念、个性化理念、生活化理念和责任理念.只有树立了新的德育理念,并遵循了这些理念各自所内含的不同要求,高校德育才能够起到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科学主订还是人本主义的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西方哲学,他们之所以高举反形而上学的大旗,其理论原因在于他们都没有异清形而上学的深层本质和深层关怀,因而割断了古代西方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联系,其实,在玳西方哲学中已经孕育着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康德还是黑格尔等哲学巨人的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已经包含着一种现代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不过这种精神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都被种种思辨的浓雾遮蔽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