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必须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大国的崛起必然改变原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改变世界外交的格局。本文提出中美经济竞合的道路是妥善处理中美关系的关键。中美之间的建设性合作关系,实质就是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经济竞争与合作,以经济竞合逐步发展为经济聚合,共创中美经济的双赢局面。文章论述了中美经济竞合的必要性、现状、问题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先是遭遇了以"抑制"为主调的开场,经过接触与磨合后,逐渐走向明朗。海湖庄园"习特会"促使中美关系开始快速"上扬",尤其是特朗普访华以来,中美关系步入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同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新特征:一是经贸和朝核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议程中最主要的两大议题;二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焦点发生变化;三是美国国内担忧中国是否要替代美国成为国际秩序的领导者。因此,新时代需要用更全面和宏大的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一是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是世界之福;二是合作共赢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三是新型大国关系是规避中美竞争悲剧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3.
在影响中美关系的诸因素中,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的冲突是决定性的,这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必然充满磨擦与碰撞.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美关系较冷战结束之初更为成熟,但在政治领域、军事领域仍存在着许多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在国际体系层次上,美国将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视为其霸权体系的潜在挑战者,并对中国采取着眼于未来的"战略防范"措施;在国家利益层次上,中美政治、经济、军事关系错综复杂,但总体上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在国内政治层次上,美国内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过后,布什政府仍以积极促进合作作为对华政策的主调.未来几年内中美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但是缺乏信任会大大增加中美两国交往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竞争走向合作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合作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要积极融入全球化分工合作体系,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中美自从1979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波折,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两国对于究竟该如何定位这一双边关系始终缺少清晰稳定的共识.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2005年美国国内展开了一场针对中国问题的深刻辩论,并提出了"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一标志性概念,但对中美关系进行战略定位更多应基于客观现实而非主观期待.由于中美关系过于复杂,因此很难使用简单的词句来对其进行精确界定.当前两国呈现出的是一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共生关系,这实际也是大国间关系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7.
从过去一年中美关系历经波折又重归稳定的演变和布什政府对华政策调整的轨迹,可看到中美关系既有脆弱性,又有坚韧性.只要两国政府坚持从战略高度,积极发展合作,妥善处理分歧,中美关系的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8.
中美软实力外交比较研究:以东南亚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美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软实力竞争成为两国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在深受中美两国重视并为此倾注了不少外交资源的、独具历史地理和人文特征的东南亚地区,这一竞争就显得特别突出.在东南亚的外交角逐中,美国凭借强大硬实力影响而占据了软实力优势,而中国近年来在该地区的软实力外交成果也是相当卓著的.针对美国的软实力战略,比较和研究两国存在差距的原因,中国才能在这场软实力竞争中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并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中泰两国是邻邦,有着友好交往的悠久历史.但二战后的冷战格局却将中泰阻隔近30年.从70年代初开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面临着重要的转变,主要因为国际环境和地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关系缓和,中苏交恶,美苏竞争加剧,苏联支持越南在东南亚地区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扩张政策.中国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出现了战略与安全方面的合作需要.1975年,中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泰合作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国家。近几年来,中美关系一直摇摆不定,原因主要有二:遏制与合作并存,美对华政策有明显的两面性.面对中国的崛起,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经历曲折发展,但总体保持稳定。中美之间战略上的互不信任、在台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和美国“推进民主”对中国的影响都是中美关系长期发展的制约因素。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两国在重大战略和经贸领域又有许多共同利益,需要相互支持与合作。从短期看,中美关系可以保持稳定趋势,全面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从长期看,中美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的战略和政策选择,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与中国结成战时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日作战.但由于两国的战略目标、国家利益、文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美两国的抗战合作并非一帆风顺,产生了许多分歧与矛盾,对战时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认真分析双方产生这些分歧与矛盾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3.
包训国 《历史学习》2007,(5):41-42,81
[热点背景] 4月3日,84岁高龄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发表题为《我所见证的中美关系及其未来》的演讲。这位36年前实现中美关系破冰之旅、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杰出贡献的外交家以历史见证者的身份,重温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并对构建未来的国际秩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有幸见证了中国通过自己人民辛勤的努力实现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我在36年前无法预想的。而且,中国是通过自己人民辛勤的努力,没有国外的援助,通过自己亲身的实干实现发展的。基辛格认为,中美两国未来在环境、能源、军事及全球化等议题上应开展更多对话并加强合作,以对话和合作来促进中美两国的友谊。他表示,在加强协作和避免冲突的基础上发展中美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美关系史1911-1949》详细阐释了一个历时近40年的国际关系过程,展现了一幅连续的历史长画卷。综观不同时期,中美关系的变化.都是基于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利益的趋动性是国家之间交往的内在动因。在国际关系中.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竞争,既存在协调又存在摩擦,互为依存条件.合作与协调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两国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由对立走向缓和,由缓和走向正常化,在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中美两国来讲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作为美国中国学之父、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他本人对该时期的中美关系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以中国问题专家的身份,促使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以学者的身份,促进美国政府以及美国公民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认识。他提出的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对中美文化差异以及台湾问题的见解和重视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对美侨务工作一直是我国对外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旅美华人移民久经磨难而发展不断,其实力和影响早已今非昔比,并在中关关系的良性互动中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美国华人移民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不仅限制了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其对中美交流与合作的深入推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尽可能排除干扰因素,并在政策上予以配套支持和具体侨务工作中实现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旅美华人移民才能发挥出其固有的积极作用,以推动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从世纪之初美国的对华政策可以看出,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波动之中,但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认真处理好中美关系,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值得利用的方面;另一方面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以和平的希望和决心赢得世人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我们在考察中美关系时,既需要考量战略意图、人权、贸易和反核扩散等问题的影响,也需要认识到中美关系是个相互促进的关系。美国及其他国家终究也会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和平与负责的大国、务实与合作的大国和民主、进步的大国。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 30周年。这30年里 ,中美关系起起伏伏 ,但总的来说是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请运用历史、政治、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中国在 (   )洲东部 ,太平洋的 (   )岸。美国在(   )洲 ,太平洋的 (   )岸。近代美国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2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   )年 ,首次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   )。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   )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   )国家。中美关系引人注目。在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   )问题举足轻重。4 .概括说…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跌宕起伏,风风雨雨。究其原因,是两国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与合作决定的。中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主要存在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台湾问题以及中国崛起等方面;两国间的合作主要决定于新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利益的深度交织、两国在战略上的相互需求等领域。作为国际舞台上的大国,两国应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矛盾,促进中美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布什连任美国总统,表明布什将继续推行其上一任期确立的全球战略和外交安全政策,但又会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适当调整。布什在新的任期内将继续寻求与中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把中国定位为非敌非友国家,同时仍将中国视作“潜在的挑战对手”。因此,布什政府对华政策基本走向,应当是与上一任期既有延续又有调整,总体上延续,局部调整,战略上延续,策略上调整;“接触加防范”,“合作加遏制”以试图把中国纳入美国所期望的国际体系的对华政策不会发生根本转变。尽管中美关系中还存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不利因素,但美国两党在对华关系上已初步达成共识,中美关系已呈相对稳定与成熟趋势,新世纪之初的中美关系在回归稳定轨道的基础上将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