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那时的我刚刚师范毕业,带着多年的梦想走上讲台,怀着一定要做一个好老师的信念。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在我面前不停地嘱咐:“小伙子,一定要踢开头三脚。”当时也不知他们所说的“头三脚”是什么,心中大概理解为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不过说真的,是哪“三把火”我也不知道。就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那时的我刚刚师范毕业,带着多年的梦想走上讲台,怀着一定要做一个好老师的信念。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在我面前不停地嘱咐:“小伙子,一定要踢开头三脚。”当时也不知他们所说的“头三脚”是什么,心中大概理解为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不过说真的,是哪“三把火”我也不知道。就这样,冒着“傻”气,每天认真地工作着,体会着学校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差距。如今想来,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备课与上课的。同校的  相似文献   

3.
“打倒语文!”这是语文课代表来交作业本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的一句话。当时,我问她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语文,她便用那个年代特殊的语言表达同学们对语文的感情。学生们不重视语文学习,我是知道的;但对语文厌恶到了要“打倒”的程度,还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问他们:“难道冯老师的课上得不好?”“不,冯老师的课当然上得很好,但下课我们就不想翻语文书了。一到考试,就背呀背,什么文学常识,什么动宾动补之类,真烦人!”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语文可不只是死记硬背呀!”我又问,“那同学们喜欢诗歌、散文、小说吗?”“不喜…  相似文献   

4.
“餐厅里的山珍海味我不稀罕老师希望你们能自己做菜,只要是你们亲手做的,我就一定爱吃……”这是一堂作文教学观摩课结束时,授课教师为反对学生抄袭作文,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做的小结。细细回味这位教师说的话,“自己做菜”不就是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想法吗?可是,学生又何尝不想自己“做菜”呢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存在着以下误区:其一,“做菜标准”定得过高。闲暇之余,和孩子们聊天,他们低着头,小声说:“我真不知道写什么……”难道学生真的不知道自己写什么吗?不,是我们教师的思想在作怪:平日里,…  相似文献   

5.
期中考试后,按惯例,各中队要召开家长会。重复着年复一年的程序,作为班主任的我和家长都感到是一种负担,而很少有什么收获。发通知的那节课刚好是班队课,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班队课的主题:“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刚写完,心直口快的冯江就站起来:“老师,这心里话说了也是白说,我爸我妈才不会理会我的什么心里话呢!他们只听老师的话。”马上就有许多同学附和表示赞同。看来,孩子要做到平等地与家长沟通也并不容易。“是吗?老师就是知道你们有这样的难处,才给大家一个机会。”我故作神秘地说,晚上不是要开家长会吗?你们就把要说的心里话告诉…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口干舌燥”地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着、练着,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按老师的要求行事;另一种是教师全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也不知道还有哪些不会。当然,这两种现象都值得反思和探讨。“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地方,首先得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这是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的一句话。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  相似文献   

7.
一年级的课,有的老师说好上,有的老师说不好上。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这课好上,是因为一年级的课教学容量较小,不像高年级的课有那么多知识点;说这课不好上,是因为一年级的孩子都是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他们像一张张白纸一样,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的注意力只能保持8.10分钟,很难整节课都认认真真地听讲。我开始教一年级时,也是一头雾水。那时我是一名新教师,面对的也是一群新入学的娃娃,于是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有经验的老前辈的帮助下,我才“摸着石头过了河”。经过几年的磨练,我也渐渐觉得一年级的课没有那么可怕了。如何上好一年级的英语课呢?我有了下面的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张锐 《青年教师》2005,(11):24-25
孩子4岁的时候,有一天看电视时,孩子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爸爸,鬼子是什么?”我当时确实不知道,接着查了查词典,知道鬼子是指入侵的外国人。我跟孩子解释了一下。当时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4岁的孩子不知道鬼子是什么很正常,战争毕竟离他们太远了。过了约有一周,我在校园里遇到一个初二的学生,他问了我这样一句话:“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是不是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9.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差,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  相似文献   

10.
张俊 《四川教育》2005,(1):42-42
最近听一节公开课,在课结束时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风吗?”学生说“想”。老师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那你住在哪里啊?”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我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她居然不敢。我不知道提问的学生会是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1.
考试刚刚结束,童德平同学就跑了过来,冲着我直叫:“老师,勾股定理!勾股定理!”他的脸涨得通红,显得很兴奋,眼睛盯着我,在期待着我的答复。课代表陈慧斌也过来了,“老师,最后一题,我用了勾股定理去做,非常简单,可不可以用呀?!”又有几个同学围过来,我问了问李杰:“你是怎么做的?”“我利用三角形全等和三角形面积来做的,挺繁的,也不知道对不对?”“老师,你快讲啊,我们这样做,可不可以呢?”他们俩在一旁催促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1.同学们 ,上课之前老师想提个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畅所欲言 ,把你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假如你的朋友突然遇到了危险 ,而当时只有你能帮助他们 ,可是这时你要帮助他们 ,就会使自己面临着很大的危险 ,甚至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 ,那么你会怎么做呢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的小男孩阮恒 ,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读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我们要学会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预习知道 :“她”是指小姑娘 ,“我”是指小男孩。3阮恒把…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求平均数”的课尾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自己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平均数。生:我知道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师:快下课了,你们想和老师说些什么呢?生:老师,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生:希望以后老师还会为我们上课。师:老师也想再和你们一起上课,但快下课了,我们下课吧。(师一动不动,期待的眼神仿佛还在等着什么。多数学生在想,以往上课,老师说完下课就收拾东西走了,这位老师还想干什么)师:(深情地)下课,行吗?生:不下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位学生很聪明。他的…  相似文献   

14.
回头看中考     
哇,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半年的高中生活。看着那些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学习的初三同学们,初三生活的一幕幕仿佛又浮现在我眼前……“咣当”。哎哟,好疼啊。知道刚才那是什么吗?那是我初三生活的一记大响锤。直到现在每当我回忆起以前,它都敲得我直发怵,这可真是个大教训。因为那时候我很盲目,以为不分昼夜地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于是,我差不多每天下午放学后都去外面找老师补课,要知道,学校那时每周可是要上六天的课啊。我就这样天天在学校、家里、家教老师家中忙碌地转着,一刻也不敢停歇。用我一位朋友的话说,我整个就一机器。…  相似文献   

15.
一课一得,最早在什么时候、由谁提出的,笔者无意考证,也不是本文探究的话题。最早听闻这个词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笔者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有一次学校要安排好上一节公开课,一位颇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要"一课一得"。可什么是一课一得?得什么?他却没能说清楚。十多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期间不时听人提起"一课一得"的说法,特别是课改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呼唤"一课一得"的声音更加高涨起来。可是真要细究什么是"一课一得"、"为什么要一得"、"得什么"、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语文课,教学内容是口语交际课《小兔运南瓜》。我很有信心地走进教室。“老师,王小明换坐位了。”唉,这些孩子们!我叹了口气。”为什么要换坐位呢?”我耐心地问道。”老师,我不会讲话的。”王小明轻声回答。我心中一亮:这节课,就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学习伙伴,任意组合,开展讨论吧。当然,得给他们制定一个”游戏规则”。于是,我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节品德课,我竟突发奇想地想要学生也当一回老师。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兴奋不已,竟也高兴地答应了,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接着,学生们都自告奋勇地推荐自己。当小老师选定之后,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不,是袁慧同学,你要坐好来。等会儿要检查学习效果。”我没有吭声,认真照着学生的要求坐好,心想着,看你还有什么花招。可没有想到,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这位小老师上起课来竟然也像模像样,还有板书呢!他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其他学生们也很积极地回答,那劲头可真让我开了眼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后来,小老师将一个问题抛向了我:“袁慧同学,学完这一课之后,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海迪的什么精神?”听到提问后,我马上站起来回答说:“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在病魔面前不低头,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回答得很好!”小老师表扬了我。本以为可以坐下,但这位小老师又冷不防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像张海迪一样呢?”我看着这位小老师,只见他正得意地看着我,仿佛又在说:“老师,你不能回答吗?”好啊,得理不饶人了。于是我就将计就计,沿着学生打开的思路,给了学生一个正面的回答:“在我的生活中,的确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  相似文献   

18.
“中计”     
下午最后一节是体活课,看着课程表,不由得想起我刚上班时的一幕。那时,我带一年级的学生,学校规定,每周有一节文活课(文化活动课),一节体活课(体育活动课),但我从来没有按照要求安排过这两节课。第二学期再发课程表时,一个孩子突然站起来问:“张老师,体活课是什么课?”还没等我回答,班上其他孩子就七嘴八舌地回答:“体活课就是语文课呗!”还有孩子补充说:“文活课也是语文课!”看他们回答时,小脸是那么认真,没有一丝遗憾。我的心隐隐作痛,他们那么小,还不知道,这份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和自由,已被我无情地剥夺了……  相似文献   

19.
唐爱华 《山东教育》2005,(19):128-128
最近听了一节数学课《年月日》,课始老师问:“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什么?”几个学生汇报后,老师准备向下进行,这时,一个男孩子依然高高地举着手:“老师,我还知道闰年是怎么产生的。”“好,我们等会儿再说闰年的产生,好吗?”老师请他坐下了。课继续进行,终于学到了闰年的特点,男孩子又一次举起了手,边举边站起来:“老师,我知道是为什么。”老师用手势示意孩子坐下,继续教学。下课的铃声响了,男孩子一下子站了起来:“老师,我还没说呢!”老师愣了一下:“噢,下课后你再讲给同学们听吧。”  相似文献   

20.
此时,闵老师正绘声绘色地讲着课,我看似面无表情,心里却颇不平静,甚至还有点不服气:闵老师呀闵老师,为什么我每次积极举手您都不喊我?也许您要说:"老师知道这些问题你都懂,所以很放心你.而那些上课不积极举手的同学,如果不请他们回答问题,他们以后就没有积极性了"虽然我知道您讲得很对,但我是真的很想站起来发言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