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对手吴佩孚,我最不佩服他。 那真是“西蜀无大将,廖化为先锋”。我不晓得吴佩孚当年怎么会得到那么大的名气。当然了,他是能够写点字的人,当年带兵的大都是老粗,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人除了会吹之外,没有别的。说到他作战,那更是毫无能力。  相似文献   

2.
“119话务员熟悉我的声音” “一有任务就冲出去,这只是记者的职业习惯。很多报纸登我的照片,把我写得那么伟大,太抬爱我了,受之有愧。”2003年11月13日,衡阳“11·3”特大火灾事故受伤记者之一——《衡阳晚报》摄影记者李凌在衡阳市中心医院4楼病床上,谦虚地对本刊记者说。  相似文献   

3.
新闻圈子内常讲要把消息写“活”;“中国新闻奖”评奖标准和要求中对此也做了强调。然而,从实践上看,真正把消息写得生动活泼,新颖别致,并不是一件易事。翻开每天的报纸,活蹦乱跳,引人入胜的消息并不多见。在首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有不少是写得生动活泼的。概括来讲,大致有下面六种技法。 一、对话调节法 在一篇几百字的消息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写上一两处对话,那么通篇就会产生“听之者悦阅”,“观之者不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获二等奖的消息《总书记系念旧友 赠译著情深意浓 江泽民自费购书送一汽职工》全文只有400字,却在三处写了对话,真是尺水兴波,波波相连。其中有一处是这样写的: 3月2日,100册载着总书记深情厚意的书从上海寄到了汽车厂。有人建议:“请新闻记者来,搞个隆重的授书仪式!”熟知江泽民的一位老同志摇头说:“不中,这么  相似文献   

4.
助词中的结构助词——“的、地、得”,是用在词语中间表示前后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美丽的花园”、“热烈地歌唱”、“干得很好”。语法书上,都说“地”是状语的标志,“的”是定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但是,当前的报刊上,出现对这些结构助词用得不够规范之处经常发生,产生了语法上的混乱现象,是必须引起注意的。太远的不举,仅从随手翻到的,如“感谢你,傅大夫!”(见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八日《陕西日报》三版)一文中“傅大夫一遍一遍的向我母亲解释放血的根据和理由”一句里前一个“的”用错了,应改成“地”字。  相似文献   

5.
报刊上常见“的”、“地”、“得”三个字,有些使用不正确。下面简要谈谈它们的正确用法。 “的”、“地”、“得”均属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某些句子成分的标记。“的”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如“伟大的共产党”,“洗得发白的军衣”;“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严肃地说”,“很清楚地听见”;“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得”后边的分成是补语,如“热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两个秀才赴京赶考,途中遇雨,跑到一座“文庙”暂避。一个见庙门上首写着“文庙”二字,便念道:“文朝”。另一个端详了一会儿说:“这哪里是‘文朝’,[注]明明写的是‘丈庙’嘛!恰逢一个化斋的和尚路过,两人便请他论断是非。和尚听了一笑,随口念出四句打油诗来,对两个认错字的秀才进行了嘲讽: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人物,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这是怎么回事?在古代,婴儿出生以后,由长辈给起个“名”。“字”是成年时取的。《礼记·檀弓》中说:“幼名,冠字。”《礼记曲礼》上就讲得更具体了:“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笄而字。”意思是说,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  相似文献   

8.
无意中,在互联网上发现一组照片:两位电视台记者在做现场采访,而在被采访者面前一米左右(电视镜头不会触及到的地方),有人举着一张大大的白纸,上面用粗笔写着被采访者“该”说的话。 发布这照片的人给它起了个不无讥讽的标题:《“照我写的说”》。网友对此发表了很多评论。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网友的调侃:“怪不得记者不采访我,原来嫌我是近视眼,隔得远看不见那纸上的字”。 看着网友的批判,身为记者的我很为照片上的同行抱不平:记者也是出于善意啊,那不是让  相似文献   

9.
吴獬,字凤孙,号子长,榜名獬,湖南临湘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是清末民初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民俗学家,也是一位丰才博学的才子.他自幼聪颖异常,读书过目少忘.四岁时,其祖父吴凤山头次见他便喜曰:“真吾孙也!”因以“凤孙”字之.10岁时,诸经已熟诵,16岁即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颇有才名的刑部官员王子寿见其诗文,惊叹曰:“奇才也,异日当以文章显.”  相似文献   

10.
翻阅报纸,见有杜撰县名的。如: 5月22日健康报第二版刊登李家沅的来信,落款写的是“江西榆县”。 5月22日中国青年报第三版刊登吴共辉的来信,又出现“江西东方县”。笔者是个“老江西”,可从未听说过有叫“榆县”和“东方县”的。江苏省有个赣榆县,我估计写信者在落款时没写省名,只署上“赣榆县”,编辑以为“赣”是江西的简称,便自作聪明地将“赣榆”两字分开,改为“江西榆县”,结果反被聪明误。江西省有个东乡县,而无东方县。我估计来信者将“乡”字写得太草,排字工人排成“方”字,编辑又不认真核对,结果使“东方  相似文献   

11.
爬格子,说“爬”、不说“走”或“跑”,可见其艰难不轻松。有位邻居见我常发表文章,不无羡慕地说:“你业余双休时间给报刊爬爬格子,既扬名又有稿酬,倒也不错。”岂知,这“格子”是那么好爬的吗?!乡间务农的母亲见我常常深夜伏案写作,桌子上堆着如山小丘的方格稿件,心疼地说:“这么多格子,哪天能爬完?你这么下去,早晚得累倒在这方框格子里……”母亲因爱而生愁。“爬格子”,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实则是辛苦用大脑  相似文献   

12.
现在有一部分出版物,错字之多,相当惊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史》附录《辅仁大学简史》,一页书上有九处错误:“冬赈”、“赈济”的“赈”字,误为“账”字的五处;“拨款”的“拨”字,误为“拔”字的两处;“节日”的“日”字,误为“曰”字的一处;另有一处是逗号错成了顿号(见该书  相似文献   

13.
另类苏秀英     
用“苏秀英”做笔名,真土。一看到这个名字,我的眼前就浮现着一幅图画:遥远而宁静的山村小路上,走着一位乡村大嫂。当这三个字和《长沙晚报》集团总编辑、“报痴”邬恩波的名字作为夫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更是无与伦比的土。真是土得掉渣呐!苏秀英五十岁时,正逢工厂改制,她自己说是厂里把她作为“不良资产”处理回家的,50岁的高级工程师退休赋闲在家,谁在人才浪费上奢侈得起呢?唯有我  相似文献   

14.
记者走访了连任山西省计委主任的张奎。这是一位说得少做得多,主张埋头苦干的人。在山西省经济战线上,张奎被誉为“能文能武”的实干家。长期在计划部门工作的实践,形成了他“勤于调查、严肃认真,决策果断,思维敏捷”的个性特点。 记者:在这次国家机构改革中,计委名称上增加了“发展”两字,您感觉有何不同? 张奎:作为政府的综合性部门,计委的任务是当好省委省政府的参谋,提供好的建议和意见。计划委员会加上“发展”两个字,我认为这不是简单的增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盗梦者江淹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买了彩票,晚上就会梦到中大奖。有时候梦想还真能照进现实,各地新闻常常报道各色人等坚守梦中所得号码多日甚至多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得中天价巨奖。这类故事非常励志,"激励一代人"前仆后继买彩票。听说这样的梦稍纵即逝,于是我睡前常在枕边备好纸笔,半梦半醒时用笔在纸上划拉。有一次,第二天早上一看,纸上歪歪扭扭写着"中不中"三个字。这真是神谕啊!如果我没中奖,这三个字就是:"中?不中!"如果我中奖了,这三个字就是:"中不?中!"目前看来,神的意思显然是前者。  相似文献   

16.
一爬了三十多年的格子,今天鸟枪换炮了,买回一台电脑回家,甭提多高兴。十几年前,报社的编辑就曾对我说:“买台电脑吧,用电脑写稿多好!”从那时起,用电脑写稿就成了我的梦想。想一想,在电脑上写文章,双手熟练地敲击着键盘,那仿佛是敲击着琴键,演奏着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乐曲,自己如同进入仙境一般。编辑让我买电脑,还有一层意思,他们不好讲出来。他们都知道,“你的字写得不怎么样,又难看,又难认”;他们还知道,这些字是用一只有残疾的手写出来的,不忍心  相似文献   

17.
夏日,一位摆摊卖西瓜的农民,在摊子前挂了块牌子,上写“此处西瓜出售”六个字。西瓜卖得挺快。 张三看见招牌后摇摇头说:你只写“西瓜出售”四字即可,“此处”二字可省略,因西瓜就摆在这里。卖瓜人闻过则喜,即挥笔涂去“此处”二字。 过了一会儿,李四从这里经过,看见牌子上的字后说:你仅卖西瓜,并无它物,只写“出售”便已明义,“西瓜”二字也可不写。卖瓜人觉得这个意见提得有道理,于是又抹去了  相似文献   

18.
上海滩有句赫赫有名的歇后语——“大舞台对过——天晓得”,这算什么意思呢?不但外地人搞不清楚,上海的年青人恐怕也未必说得出所以然吧!近期搞陈列,有机会见到一块非常奇特的招牌,请教了老法师,又查阅了一些资料,才总算对此语出典有了个基本的了解。所见的是一块长122厘米,宽86厘米的木质招牌(见图),招牌正中刻着一只大乌龟,龟身是立体的,龟头伸得特别长,吐出两行文字:“乌龟眼睛太小见人牌号就要假冒所以被人抽吊。”左右上角各有一只手非常醒目地指点着招牌上方的文字是“看 看 看”,看什么呢,看字中间点题“东首假冒”。招牌下方的文…  相似文献   

19.
常看报,一当发现一篇写法独特、意趣横生的报道,常会为之击节叫好。发表于90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上的《“狗不理”新探》一文,就是这样一篇值得推荐的好报道。一是言短:全文只有700字左右,围绕“狗不理”今天的盛况,交代得那么有板有眼有新意。它紧紧扣住“新探”二字,探讨在“疲软的阴影下”,许  相似文献   

20.
我们写作,首先要确定主题思想,考虑好文章的结构,这是最重要的,可以比作“战略”。但也不可忽视“战术”,即一字、一词,乃至一个标点符合的正确运用,有时只是在“战术”上有点小的失误,便不能准确、周密地表达思想,甚至引起误解。特别是在正式文件上,一个字含意不清,便可能误事,有时,有关方面因为对同一句话作不同的理解或解释,还会发生争执,打起官司,甚至引起国际冲突。这就好比下棋时“一着失当,全盘皆输。”可见,“于细微处见差别”,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