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作难,就难在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事物的特征、文字这三者进行连通、融合,从而实现意称物,文逮意。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19,(1):42-46
以当代修辞学理论为指导,提炼并阐释了庄子的修辞本质观,即在修辞活动中说话者(表达者)与听话者(接受者)共为修辞主体;同时梳理并总结了庄子关于修辞活动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条件,即两个修辞主体的存在境域相近、两个修辞主体的价值取向相类、两个修辞主体的心灵相通等。得出庄子的修辞观可为建构当代汉语修辞学提供必要的传统理论资源及参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的本性是修辞性即不稳定性,它从根本上悬置了逻辑并对语法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从而使构成语言科学的语法、逻辑和修辞三者一直处于矛盾的张力关系之中。语言不再是纯粹而明晰的,一切有语言构成的文本便不再有传统意义的凝聚,而是意义的消散。保罗·德曼的修辞语言观作为一种解构思想方式,与启蒙时代的批判思想相似,它虽然有过分强调修辞性对语言的控制之嫌,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赋》是中国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学理论论。陆机以学构思为中心阐明了一系列学理论问题。他的创作动机论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他充分肯定深入观察、运用想象、广泛钻研古籍、培养自己的高尚情志在构思中的作用,阐述了“物-意-”的关系,并提出了章以意为主,辞章、律为辅的观点。对为的利弊,他提出了“达变识次”的见解和“唱、应、和、悲、雅、艳”六条学创作标准。《赋》阐述了作家才性与章风格的关系,并对章的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正确的看法。《赋》对学的社会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并加以具体说明,论述精辟。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英语和汉语在修辞上各自的特点,讨论了在英汉互译时应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论欧阳询之书法创作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欧阳询在继承大于创新的初唐书坛上,孜孜不倦地追求书学气质中的"法骨",以其强烈的风格卓然独立,其书论、书作都表现出重法尚意、质妍互重的美学风气。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现象,这与修辞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直被忽略不无关系。试从修辞学的角度探讨大学专业英语教学,强调应树立英语修辞教学观,培养与强化学生的修辞主体意识,并将修辞教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成熟的学理论作。其间闪现了不少修辞学理论。我国修辞学的发展与学理论联系密切。这其中利蔽参半。只有把修辞学理论与学理论的界限分清了,修辞学才能独立成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交际修辞观的视角着眼,建立了新的旨在描写和解释言语交际活动的调控修辞理论,认为修辞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话语效果调控行为,即发话人有效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参与因素,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最大限度地促使发话人所期望的话语效果的成功实现,并对修辞的本质与性质、修辞调控的过程、修辞策略的构成等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意要称物、文要逮意,是陆机创作论的核心问题。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注重意和文的提炼、创新、突出主题及有句无篇的处理等四个问题。其次应该了解辞在题外、孤而无应,意强辞弱、应而不和,逐辞遗情、和而不悲,任情无检、悲而不雅,约情止礼、雅而不艳,是妨碍实现这一目标的几种主要文病。  相似文献   

11.
宋玮  仄平 《语文知识》2005,(12):25-25
“异称”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给以不同的称呼的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借助异称塑造形象。鲁迅《阿Q正传》中阿Q宣布投降革命党后,赵太爷以巴结的口吻称他“老Q”,阿Q没有理,赵秀才只得直呼其名“阿Q”,阿Q站住了,歪着头问道:“什么?”于是赵太爷又称“老Q”,赵  相似文献   

12.
古典修辞学中充满着大量现代性的因素。尼采早期的文章中为修辞学正名,要确立一种"修辞认识论"。他认为一切语言皆为修辞,一切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都是修辞;修辞并不展现世界的"真相",这并不是因为修辞没有真理追求,而是由于真理的修辞本性使我们只能拥有"完全拟人化的真理"。这样的修辞不是"用",乃是"体";不只是语言运用的"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修辞哲学源远流长,成就亦颇显著。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未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修辞哲学作了初步论述,廓清、界定了“修辞哲学”的内涵以及“中国修辞哲学”的主体概念,对中国传统修辞哲学的六个不同发展时期的成就与特点的轮廓作了初步勾勒,并对中国修辞哲学在先秦至晚清时期的特点作了总结概括,认为“理论表述的非系统性”、“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一贯性”是中国传统修辞哲学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1901年4月即论及修辞的重要性,他的有关白话文修辞、理解修辞的论述以及对中国修辞史演变轨迹的简略勾勒,均为20世纪最早的修辞论。  相似文献   

15.
意要称物、要逮意,是陆机创作论的核心问题。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注重意和的提炼、创新、突出主题及有句无篇的处理等四个问题。其次应该了解辞在题外、孤而无应,意强辞弱、应而不和、逐辞遗情、和而不悲、任情无检、悲而不雅、约情止礼、雅而不艳、是妨碍实现这一目标的几种主要病。  相似文献   

16.
《圣经》的修辞观,在本质上属于伦理修辞,不属于言辩修辞.《圣经》的修辞观表现为,追求“诚言”,力求“善言”,讲求“慎言”.《圣经》修辞观的价值在于,能够反映人类文化的共通性和伦理修辞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圣经》的修辞观,在本质上属于伦理修辞,不属于言辩修辞。《圣经》的修辞观表现为,追求"诚言",力求"善言",讲求"慎言"。《圣经》修辞观的价值在于,能够反映人类文化的共通性和伦理修辞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论的"互文"与汉语修辞的"互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是西方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强调文本间关系的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在我国约定俗成地翻译成“互文”,这与古汉语修辞格的“互文”构成了字面上的巧合。论文认为,二者属于不同的理论范畴,理论含义也大不—样,但两者在语言修辞学、诗学以及思维的认知、表达方式等方面仍存在某些联系和暗合之处。  相似文献   

19.
“穷照”而“绎辞” ,“独照而运斤” ,是刘勰认识论修辞观的主要之点 ;“秉心养术” ,“以待情会”是刘勰情会论修辞观的主要之点  相似文献   

20.
修辞本质问题,是修辞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问题。综观修辞学史上各种观点,因分析的角度不同,差别很大,有“美辞观”或“文辞修饰加工说”、“就意修辞观”或“语辞调整说”、“表达效果观”等,各有各的道理。随着修辞学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修辞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同义形式选择说”最具影响,似乎更接近于修辞的本质。但上述各家说法都不能完全概括修辞的本质,他们都忽视了语言同义形式或同义手段的创造在修辞中的重大作用。修辞现象的不断丰富和语言的不断发展,都离不开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本文在评析修辞学史上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和论证我们对于修辞本质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