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实践活动是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品德课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情,组织指导以学生为活动和发展主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下面,主要结合广东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分别谈谈这些实践活动的实施形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极为广泛、极为丰富的。就其内容的性质划分,可概括为:学习性的德育实践,人际交往的德育实践,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自立自理的德育实践等。实践性德育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德育活动课就是通过多种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角色地位的需要、兴趣、爱好与追求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使他们在完成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德育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主体性德育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它从学生本位的角度确立德育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高校德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学校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能全方位地实现德育目标的要求,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在新形势下,教育者应改变对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功能的片面认识,着力解决经费、基地等问题,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大纲最突出的变动是在各年级增加了实践活动课的设置。一年级“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到二、三年级“初步培养学生的意识”;从四、五年级的“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环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到六年级“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新大纲对实践活动课要求层次分明,梯度适当,同时又是灵活的、开放的。在教学活动中,新大纲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开展…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创新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德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校园文化建设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一个从外部客观要求向内部主观需求转化的过程,要将外在的社会规范、客观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自主实践参与。“德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整体构建德育体系首要的观点。德育是以丰富的实践和自身的体验为基础的,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并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地理德育新内涵及其实施途径和模式天津市地理学科德育课题组王丽刘森甲李继红王蓉马丽娣一、研究地理学科德育新内涵是社会改革、时代发展的要求德育是发展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的功能是使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规范性,决定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德育目标趋势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平 《教书育人》2001,(22):35-36
德育目标是德育实践所要达到的境地,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标准,是德育过程所培养学生品质的规格。德育目标作为德育目的的具体化,虽具有主观性,体现了理想中的德育价值追求,但这种主观性却要建立在社会发展要求、主体需要和国家德育目的的基础上。现代社会的进步,主体需要的发展,对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其目标的科学性更具深远意义。而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德育目标,首先需要把握德育目标的发展趋势。一、德育目标素质化素质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稳定的品质,它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校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组织和促成大学生投身实践活动。德育实践既是德育的目的,又是德育的手段。高校德育实践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根据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从学生道德行为训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入手,探索德育实践的有效方式,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1.
德育活动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应分年级开展德育活动课,并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习阶段的思想、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德育活动,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之中实现"知行"统一,从而提高德育活动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德育活动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应分年级开展德育活动课,并根据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习阶段的思想、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开展主题德育活动,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之中实现"知行"统一,从而提高德育活动课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践德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实践既是德育的途径,也是多种经由实践的德育方法的集合体。它是政治与道德知识的检验场和强化途径,是德育所传导的积极精神的载体,是德育对象形成道德体验和适应社会角色的方式。作为德育途径、方法的社会实践,要克服参与机会上缺乏全面性、公平性和效果上的形式主义等缺陷,必须在正确理解“社会实践”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的前提下,全面调整其操作形式,注重目标、活动区域和具体形式与学生所处学段相适应,确保学生的自主性、平等性以及教师的主导性和实践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14.
品德课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机会,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学校德育实践基地是在中小学校德育目标的指导下,以学生为德育主体,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场所。它拓宽了学生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的时空,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育德作用,营造德育大课程环境。  相似文献   

15.
学校道德教育应加强道德需要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培养道德需要的意义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把培养道德需要放在主体性道德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充分发挥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的主体作用。1.培养道德需要是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在胡守主编的《德育原理》(1989)中指出:“德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观点认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檀传宝在《学校道德教育原…  相似文献   

16.
德育学分制背景下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是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实施德育学分制,为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构建了具有导向性、评价性、激励性的综合实践平台。构建以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的中职德育学分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德育学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下,自主、自觉地参与德育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不断促进自身职业素养的全面培育和综合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德育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新《义务育法》中“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要求,创建城乡学校德育一体化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德育质量和实际效果。全力做到: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社会性活动,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而非德育的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放任自流。按照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的目标和内容对学生实施德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准则。学生的良好品德是客观环境影响、教育者正确引导和学生实践锻炼的结果,教育者自始至终起着导向作用。德育是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能动反映和主动实践的辩证统一过程,是生活化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德育工作要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在美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实践中,认同并践行社会道德规范,优化提升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9.
科学地设计和安排德育活动是实现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杭州市第四中学是全国德育先进校,通过设计实施课题化社会实践活动,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德育3种教育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对中学德育途径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出路在哪里?怎样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在苦苦思考的问题。近10年来,湖北枣阳市实验中学根据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紧扣时代脉搏,大力开展开放性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身体验,接受教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走向希望的田野枣阳市实验中学在开展开放性德育活动中敞开校门,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接受实实在在的教育。学校多次组织“走向希望的田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与农村同龄伙伴同吃同学同活动,参观改革开放后的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聆听真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