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写作学若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应该明确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思维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最根本的活动,写作学的研究应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充分揭示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的思维特点及其规律,并以此为前提建构思维写作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代写作学由本向超本的转型已无可逆转,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写作语言的转型和写作理念的转型。在未来的30至50年内,转型后的写作景观将全方位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写作界对写作学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建设,深入探讨和把握写作活动的规律,并形成带有新生代特点的理论体系,宣告了“写作无学”时代的终结。写作行为中的“感知——内孕——外化”的规律得到普遍认同;写作理论研究与其它学科(如方法论、文艺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思维学,哲学、传播学等)交叉、比较、综合的动态研究方法也获得一些初步成果;新近提出的文化写作学与写作文化学为写作理论更展示出广阔博远的前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写作学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4.
盖格尔运用现象学还原方法,将审美价值确定在现象的范围内,认为审美对象不是物质实体,而是通过主体意向性作用的客体。盖格尔认为,要获得对现象的认识,必须借助直观这种现象学方法。另外,他坚持现象学的哲学立场,强调审美主客体的统一等。这些都是对现象学方法的忠实应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的现象学,其最有特色的无疑是它的"方法"。本文认为现象学的还原、本质直观、描述方法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并以其鲜明的特色实现了对传统哲学方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方乐 《文教资料》2007,(23):96-97,35
"香菱学诗"是展现作者慧心与写作技巧的重要回目。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对诗歌创作的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它所宣示的写作学意义主要体现于对写作主体的研究,尤其强调写作主体的生活积累、阅读经验、写作情感的培养、写作原理的把握等问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区分感性直观和范畴直观是现象学知识理论的基础。胡塞尔通过感知陈述是如何包含范畴形式并向范畴陈述过渡的分析,考察了客体化行为领域中的综合功能以及范畴形式如何通过这些功能而构造起自身,通过这些功能成为直观并且据此而成为认识。通过对象的感知和其他等级的显现建造起某些新的行为,这些行为以一种与构造起显现对象的直观完全不同的方式和这些显现对象发生联系。普遍性意识在个别的感知和想象之抽象的基础上构造起普遍对象,这个普遍对象不仅被表象和被设定,而且它是自身给予的,从而使认识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8.
李源 《学语文》2006,(6):37-37
《文心雕龙》是刘勰“弥纶群言”铸就的写作理论巨著。它立足于创作实际,广泛汲取了此前丰富的中国写作思想资源.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独有的写作理念与写作经验。其中,把人作为论文的聚焦点,从人出发论文.是《文心雕龙》主题中至为精彩的一笔。它与现代写作学中强化写作主体对写作行为过程中的行为技能的宏观控制思想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6,(6):15-18
现象学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思潮,胡塞尔与英伽登都是其核心思想的代表人物,"意向性"原则、本体论现象学对于现象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中国创意写作学的学科体系、创意写作基础理论研究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引入现象学的意向性原则与本体论现象学研究方法,力图为创意写作学学科与理论研究探寻一个新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的现象学,其独特的核心就是它的方法;而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和"具有中立性和道路可能性"的现象学的方法,又具有多重含义。但其中最基本的含义有四个方面,即:"现象学的直观"、"现象学的还原"、"现象学的意向分析"和"现象学生活世界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写作学的发展和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具体写作,更是为了使写作主体即作者能够通过写作完善自己的德学甚至是人生.  相似文献   

12.
透视教育现象学——论教育现象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及其运动给当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教育学研究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它所开拓的研究领域以及它带来的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的变化。教育现象学是受现象学运动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新取向,它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育研究。教育现象学以具体情境中的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赋予生命体验以本体论地位;它努力克服传统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客观认识论,突出一种实践的认识论,即强调教育及其研究不可脱离情感意向、他人意识以及对践行的追求;在方法论上,它强调在反思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质直观直接把握现象的本质。教育现象学理论的新颖性给教育研究带来了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现象学中的"悬置"分析框架对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了创新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研究中应"悬置"已有的不合理的前有、前见和前设,重视研究者的直观和体验。从而实现研究价值的以人为本、研究主体的多元参与,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全面、系统地回顾和评价近20年来写作基本规律的研究,在总结写作基本规律研究成果的同时,对各种不同见解做辨析,有利于推动写作基本规律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介性”、“社会性”和“科学性”是应用写作学这门新学科三个最具理论“个性”的本质特征。“三性”的内涵、作用和理论价值。应用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和八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嘉应学院学报》2020,(1):35-39
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实体"不是存在,而是作为可感事物的"存在"。一方面,实体即"是其所是",是不再表述任何其他事物的终极载体。其既不述说主体,也不依存于主体。另一方面,实体即"这东西"或"可分离的东西",是独一无二的,却又是可分离的。而实体的生成则是指可感实体的生成。"实体"是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核心范畴,对这一范畴的理解是掌握其实体学说的关键,也是进入亚里士多德哲学之秘钥。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边缘与年轻学科的家政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研究对象一直是学者们倍受关注的焦点。即便如此,人们对家政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并没有形成统一。研究对象主要有典型性问题与理论视角两层含义,把学科研究的典型问题作为切入点,能更好地分析当前家政学的研究对象并进行学理反思。  相似文献   

19.
感觉的人化或理性化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和美学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本身脱胎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后者主张人的认识能力通过辩证的自我扬弃,从感性逐渐演变为理性。马克思抛弃了这种思辨哲学,继承并改造了其中的对象化理论,认为对象化不是精神自我运动的内在环节,相反是精神发展的根本前提,主张感觉是通过对象化的实践活动直接变成理论家的。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感觉不再只是一种感性直观活动,同时具有了本质直观或范畴直观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得人的感觉超越了动物的感觉,具有了社会性或者人性,并且构成了审美经验的根本前提。因此我们认为,马克思实际上已经发现了人的本质直观能力,这一发现使他的实践哲学和美学克服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思辨性质,转而对胡塞尔所开创的现代现象学保持着开放性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心性现象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它以意识及其本质、心的逻辑、“心的秩序”或“心之理”为其研究对象,即是说,在内容上它是事关“心性”的;其二,它以现象学的结构描述和发生说明为其基本研究方法,这意味着,在方法上它是事关“现象学”的。心性现象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在反思的目光中,通过观念直观来把握心识的本质因素与诸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既意味着各个本质因素在静态结构方面的联系,也意味着它们在发生历史方面的联系。与之相应的方法是横向本质直观和纵向本质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