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六四年四月初,我刚由部队转业到黑龙江省图书馆工作的第一天,头一个见到的就是刘惠之同志。不等文化局陪我去的同志介绍,他就高兴地冲着我说:“老战友来啦,我们今后在一起工作,多好啊!”我很受感动,觉得他仍然是十六年以前我们初次认识的那样开朗、爽直、热情、亲切;不象经过那场反右斗争暴风雨摧残过的人,猛然见到分别多年的老相识时,不免会流露出某种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倒是我自己有点尴尬,只紧握他的手,微  相似文献   

2.
汪静波 《出版史料》2011,(3):111-113
我和子明兄共同生活了大约六十六年。这是十分漫长的岁月,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些经历是不平凡的。最近他离开了我们,我感到十分悲痛。现在想写下一些我们青年时代工作、生活的情景和记忆,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3.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3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我与许老相处是在他离休以后。 1988年2月,他与时任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总经理娄明、新华出版社社长许邦、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王业康、新闻出版署外事办公室主任龙文善、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周谊等二十六位出版业负责人一起筹备成立了"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简称"促进会"),  相似文献   

5.
6.
时间好像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快时慢地从我们面前流过。在这时间的洪流中,我已经毕业三年、工作两年了,回想过去三年,最可被记忆的应该是一年的求职经历。2009年7月,我顺利拿到硕士毕业证书,照理说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我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直到此时,我还没有找到工作。看着身边早已达成就业协议的同学穿  相似文献   

7.
老王走了,老王悄悄地走了!在他80华诞之际,我说去看看他,聚一聚。他连声道:不必、不必,电话上说说就好、说说就好!但一年之后,他竟轻轻地走了!他早有遗嘱,丧事从简。我连最后一程也没送上他,他留给我的只有记忆,永远、永远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自从媒体融合成为国家战略以后,媒体融合一直被视为传统媒体的自我救赎之路.文章对近三年来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进行分析,对未来广电业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即将来可能会出现三种状况:以中央三台和一线省级台为主形成"新型主流广电媒体阵营",专业地面频道频率生存将更困难,弱势省级卫视和市、县级电视台的产业功能将会进一步弱化.  相似文献   

9.
传播学要为记忆研究领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媒体记忆的边界就不能太宽泛,内涵也不能太狭隘。本文主张媒体记忆领域应以新闻媒体为核心,并将新闻生产视为记忆实践,进而聚焦新闻再现中的"历史"元素、媒体记忆生产与消费的逻辑,以及新闻生产与公共记忆之间的关联。这一界定引出一系列具有批判性的经验研究议题,包括媒体记忆的生产机制、记忆与遗忘的辩证关联、新闻对公众记忆的影响、媒体记忆的全球流动、记忆与公共生活、媒体记忆与中国近现代的国族意识、媒体怀旧与日常生活,以及中国新闻界的集体记忆等。  相似文献   

10.
王涌米 《传媒》2019,(14):76-78
在新媒体时代,几乎所有人都要使用媒介。如何使用媒介传播信息,避免情感掺杂,保持新闻信息的客观、真实再现,是当前媒介伦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库尔德利的观点值得关注,他认为,与媒介打交道,有必要诉诸德性伦理,发挥它对媒介使用的规范作用,获得与媒体相处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1.
我在长治日报社工作33年,先后经历了8位市委书记。与时任中共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同志相处共事的三年,《长治日报》和《上党晚报》推出舆论监督稿件近千件,批评了930多人,那段日子好比坐在"火山口"上办报,随时都会遇到风险。但是,报纸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报人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回想起来,也很值得。吕日周同志对办报既是内行更是高手,用报纸指导工作站得高、拧得紧,对报纸的要求很严格很具体,几乎对每天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新闻界关于"三鹿事件"(2008-2019)的报道文章为经验材料,通过泽利泽"阐释社群"概念考察中国新闻界的媒体记忆实践。研究发现,国内新闻界围绕"三鹿事件"所展开的两种媒体记忆实践路径均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首先,"三鹿事件"中的媒体记忆实践,主要围绕中国新闻界在此次事件中的媒介失语和职业荣耀展开,看似相悖的同行评议使得新闻权威的消解与建构共存于这场讨论中,在此事件中,国内新闻界就新闻权威来源问题的讨论表现出不同于专业主义规范的另类表述。其次,媒体记忆实践中的"三鹿事件",有关该事件的社会创伤话语被持续建构,它成为中国媒体在不同语境中援引"三鹿事件"时的重要范例,借此中国新闻界对该事件的叙事权威得以确立。但与此同时,媒体对"三鹿事件"边缘记忆的开掘以及去语境化处理,使得"三鹿事件"的社会创伤话语在行业内遭遇不同程度的离散与弱化。  相似文献   

13.
首先是心理问题。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就某一问题产生对立时.政府与民众都会争抢舆论高地。政府如果认为自己具有争抢舆论高地的优势,就会产生以下问题:对立发生——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控制媒体——民众借助主流以外的媒体传播、  相似文献   

14.
导读地方媒体"一把手"怎样与所在地区最高领导打交道?地方报纸如何抓来切中要害、"带着露水带着刺的新闻",提升党报影响力?这是必须面对的大事,也是必修的有难度的功课。山西省长治日报社原社长王占禹的经历与思考生动而深刻。  相似文献   

15.
平梅 《中国广播》2011,(6):72-76
文章通过对人民广播70年座谈会和回忆文章的内容的归纳和梳理,探讨性地总结出一代代广播人必须时刻牢记和需要传承弘扬的根本:党的媒体必须时刻受到党、国家的关怀和人民的支持,利用声音优势抢占第一、注重听众、用心做广播等。文章还对广播电子媒体与报纸、杂志平面媒体天然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17.
2011年3月27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11)在北京大学临湖轩举行。本次茶座由台湾世新大学口语传播系的夏春祥副教授主讲,题目为《二·二八事件的媒体印象与社会记忆》。夏春祥博士用史实、理论以及身边的故事带领大家拨开传播的迷雾,探究二·二八事件的传播史意义。厘清个人在当代生活的困惑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战后台湾发生的一次有影响的政治事件。二·二八事件不仅在当时引起岛内外舆论和各党各派的广泛关注,而且对此后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