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运动员化教育的问题由来、历史沿革等问题的讨论与剖析,提出了“长学制”的概念,并探讨了运动员“长学制”化教育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
针对运动员化教育“长学制”所面临的培养体制、学训矛盾、转变身份、教育成本及经费来源、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日益严峻的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提出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支撑保障体系,以运动员教育注册制度为核心,涵盖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材建设、教学督导和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将运动员纳入特殊的、开放性的教育管理系统中,为运动员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学习条件。  相似文献   

4.
深化“体教结合”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存在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对运动员文化教育重视不足,训练与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体育系统教育管理水平低,教育资源薄弱;基础教育缺失,后续教育难以补救等问题。“体教结合”的结构包括3个层次,即: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机制结合;体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的结合;运动员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结合。运动员文化教育新体系由基础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组成,新体系强调“体教结合”,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破解运动员文化教育难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发展观出发,重新解读了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深远意义.研究认为,在破解运动员文化教育难题时,应确立三个立足点,启动三条路径.三个立足点分别是树立教育之根本的发展理念、保证学习时间及竞技体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三条路径分别是解决运动员义务教育的基本教育需求、淡化金牌意识,突破"体教结合"的瓶颈,最后回归教育大环境才是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优秀运动员实施"长学制"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优秀运动员为什么要实行"长学制"文化教育、如何实行优秀运动员 "长学制"文化教育,以及实行优秀运动员"长学制"文化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全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是对教育目的机械化、功利化的“革命”.以全人教育理念建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对于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深层次开发运动员人才资源、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以全人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维度,重新审视当前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并对建立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提出思考和建议.研究发现,我国现行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还存在着管理体制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基础教育与后续教育缺乏有效衔接、文化教育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建议从确立“全人”价值向度和培养目标、建构“体教融合”的监管体制、增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健全文化教育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重构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加强运动员和谐文化的教育功能,是防止运动员"物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竞技体育异化的理想出路。本文选择运动员参与体育的三个方面,引导运动员求比赛与友谊之真、向拼搏与暴力之善和审运动员与环境之美,使运动员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专业运动员文化教育是运动员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国的现实情况是,运动员一旦进入专业队体制,就完全脱离文化学习所应有的环境和氛围,造成了部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不高,打架斗殴等事件接连不断。加强专业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其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关系到运动员今后的出路。当前,应当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和谐体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运动员“尚武”现象,是对“尚武”精神的悖离与亵渎,反映着文化教育的缺失.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培育和提升运动员文化素养、人格修养、精神涵养,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了运动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整体素质不高、法纪观念淡薄、社会保障不力,引发了充满暴力色彩的“尚武”现象,给社会和谐和公众利益带来严重危害.减少和预防“尚武”现象的滋生和漫延,应着重提升学历层次、增强法纪素养、强化社会保障、创新管理文化,促进运动员个性化成长和竞技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宪法、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为法律依据,以我国的举国体制为体制依据,以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诸多矛盾、问题和特点为现实依据,借鉴国内外运动员注册管理制度,坚持可操作性、合法性及可监控性等原则,从招生管理、学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注册制度进行初步设计,为加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事业提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缺失,违背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给社会就业带来了压力,限制了运动员智慧的挖掘,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尽完善的运动训练体制是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土壤,计划经济体制下退役运动员的就业模式使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缺乏动力,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两者的目标冲突是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北京市体育局和首都体育学院合作成立竞技体育系对优秀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和论证,对竞技体育系在训练和教育上的特殊性、组织保证、运行机制、教学计划和授课方式等方面具有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种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计划和办学模式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文化教育不仅关系到运动员的前途,更是关乎竞技体育可否持续发展的大事。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在回顾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四段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运动员教育保障体系的内涵与外延,并提出四点优化构想:1)制度层面优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2)技术层面优化,提高实际运作效果;3)社会环境优化,创造良好教育环境;4)发展保障优化,服务于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的职业转换。  相似文献   

15.
在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背景下,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跳出体育看体育,从社会分层角度看待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是讨论该问题的一个好视角.社会成员重组与分化是我国社会分层的一个显著特征,教育作为社会分层的一个基本动力,在社会分层过程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社会分层将为破解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迷局提供新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为研究基点,通过透视该院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模式以及优秀运动员的就学情况,分析四川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在(退)役运动员文化素质状况及其补救方向,为政府及体育主管部门制定扶持在(退)役运动员通过文化教育途径实现退役人员分流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化教育:我国运动员群体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竞技体育战略发展的一个拐点。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回顾了我国运动员群体成长环境的社会变迁,揭示了现阶段我国运动员群体的特征,即民族精神的弱化性、运动寿命的短暂性、职业声望的不稳定性和文化教育的边缘性。研究表明,后奥运时期必须将文化教育作为运动员群体的战略选择。因为,提高运动员群体的文化素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脉搏,强化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水平是保证运动员群体退役出路的基础,解决运动员群体的文化教育问题更是竞技体育良性运行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影响新时期广东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构建的三个因子:教学保障及管理因子、教育观念因子和教学改革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是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对河南省在训运动员大学生文化教育现状和现存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力图探究促进我国在训运动员大学生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对策与教育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分析四川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基本情况和制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探讨新时期四川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与任务,设计与构建新时期四川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与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