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为非原自然生物? 不管你是喜欢它们,还是厌恶它们,它们都已经被人类高接远迎地"请进来"了.它们的名字,现在许许多多的人都耳熟能详:外来物种、转基因生物、克隆生物、人造生命.当然,对"人造生命"有些人还是刚刚听说.这些威名赫赫的生物还有-个共同的大名,就是非原自然生物.  相似文献   

2.
征服“死亡天使”是否有过奇云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自人类历史有文字记载以来,它一直是人类最可怕的“死亡天使”。遥想当年,天花一病毒是何等的猖狂。上下五千年,倒在这些“微型恶魔”面前的人数以千万计。仅在17世纪欧洲的一次大流行,一下子就夺去...  相似文献   

3.
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需要同样的基本资源赖以生存。通过对控制生物多样性自然过程的了解,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人类利用这些资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潜在矛盾和冲突。保护地球上某些物种可能不需占用农业生产用地,而保护另一些物种却需要某种形式的经济支持,以协调人类需要与物种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人们可能对花园里的蜗牛并不抱太多的期望,但事实上这些小家伙却能成为“活电池”!美国克拉克森大学的埃维耿尼一卡兹(Evgeny Katz)和他带领的研究小组首次成功地将一个生物燃料电池植入一个蜗牛体内,使它在生命残留的几个月里产生电能。  相似文献   

5.
郑宾 《今日科苑》2005,(12):26-29
森林和沙漠,河流和湿地,绿树林和珊瑚礁,它们构成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网络。然而,它们又是如此脆弱,再也难以承受任何一点的过度开发和人为的破坏。为此,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科学家们为地球绘制了一张生动的“生态地图”,列出了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对象。在这些地区,有的在生物多样性方面较之其他地区有着优越性,比如物种更丰富或有多种濒临灭绝的生物;还有的呈现出特殊的生态学或进化现象。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科学家和环保主义为拯救地球生命而辛勤工作的地方,并尽我们所能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  相似文献   

6.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人类所面临的食物安全、清洁能源、人口健康、环境优化和脱贫致富等自然与社会问题,都与生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说生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如科学家利用日本矮杆基因,育成了“奇迹”的墨西哥小麦,一举使这个粮食进口国成为出口国;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中国低脚乌尖水稻的矮杆基因,培育出了系列水稻品种,从而掀起了闻名世界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我国科学家利用海南岛野生稻的不育特性,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大面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  相似文献   

7.
“活化石”是一个不完美的概念,已经引发了一些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诸多质疑,他们考察了不同年代的相关生物化石记录,发现这些生物历经数百万年却没有太大变化,也就是说,它们没有或很少有幸存下来的近亲。  相似文献   

8.
唐承革 《百科知识》2009,(16):30-31
当提到“感知”能力时,人们自然而然地与生物联系起来,因为只有生物才具有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感觉器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自己的智慧浇注到材料中,使无生命的材料也变得“聪明”起来,具有“感知”能力了。  相似文献   

9.
环境“持续性”危机的经济学解释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晓言 《中国软科学》2001,(10):42-44,38
环境“持续性”危机与“非持续性” 危机相对应;“非持续性”危机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无关的,纯粹由自然因子造成的环境恶化;“持续性”危机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有关的,而“持续性”危机则产生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本文从经济学原理出发,探讨造成环境“持续性”危机的主要因子,并提出通过实现资源资产化管理等途径消除环境“持续性”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资源与环境的问题日益突显,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在这场人类资源和环境危机之中寻求新的商机。于是,以“重力灯”、“生物塑料手机”和“空气动力车”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绿色发明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麒麟 《百科知识》2004,(4):16-17
全球化正在影响着人类社会所有领域的活动,从国家经济、政治和风俗习惯,到艺术创作等等,几乎无所不在。全球化不仅在人类中产生了影响,而且还有可能使那些“远游”到不属于它们自己栖息地的动物和植物,对它们所登陆的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带来致命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物种入侵与生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的各类物种都有其特定的分布区域,它们彼此制约,相互影响,维系着一定范围内的生态平衡。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或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某些物种往往会在进入新的环境后无节制地繁衍、壮大。这些新来的“移民”得寸进尺,不仅威胁到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还会给人类社会带来难以克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的每个个体生物不仅要有自己的名字,还要有明确的归类。就像每个姓名各异的人都自然而然地有自己的国籍和种族一样,每个动物或植物也都应有明确的所属。我们知道,人类的国籍是人为的划分,而种族是自然的划分,那么动植物呢?怎样给它们分类?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等级分类法和双名法来给动植物分类、命名,这种生物分类命名思想是由瑞典著名博物学家林奈提出的。所谓的“分类等级”就是以归纳的方式把所有已知的物种按其亲源关系远近归入到“种、属、科、目、纲、门、界”这样由低到高排列的分类等级范畴里,比如,金丝猴在“等级分类法…  相似文献   

14.
陈淑华 《知识窗》2013,(24):23-23
一、“度”的把握 实验教学中的“度”是指教学尺度,讲究的是适度,追求的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把握教学、调控教学。生物教学中的“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5月22日,以“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自然保护论坛在北京林业大学开幕。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董事会主席赵学敏为中国自然保护论坛揭牌。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在论坛上指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克隆人、网络虚拟人等许多新的“人类”层出不穷,这对研究人的人学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借助于科学技术的“人类”是否和人具有同等地位?人学面对这样的“人类”又要作何反应呢?人学该往何处去呢?这些都是当代人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这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量激增,VUCA原力日益增强,这些都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将“复杂性”转变为“清晰性”的能力,从而实现从“有效管理”到“卓越领导”的蜕变。  相似文献   

18.
略论农业气候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气候资源是一种生产力 人们一般所说的“资源”是指可以被人类所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如石油、煤、金属矿、土地、水、生物等。从农业的观点看,气候是重要的资源,我们称之为“农业气候资源”,它是指提供并保证农业生产获得收成的气候因子及其组合,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风、空气(主要是CO_2、O_2、N_2),这些都是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  相似文献   

19.
人类每天都在接受来自疾病的挑战,因此,“药瓶子”是每个人都不喜欢而又往往离不开的“伙伴”。人类在走出地球,遨游太空的伟大征程中,发现了许多未知的自然之秘,同时也发现了地面所未曾发现或无法解决的生存之秘。到茫茫太空制造地面所无法生产出来的特种药物,就是这场外层空间探索中的可喜收获。现代空间科学研究成果向人类传递着一个信息:外层空间是一个理想的“制药工厂。”  相似文献   

20.
有一些动物,它们在人类探索然奥秘、征服自然的活动中,起有力的“助手”作用。监测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然作出相应的反应。人们便可利那些对环境反应敏感的生物去了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这些生物被为“指示生物”。 1909年德国科学家柯克威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