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碑与帖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4):F0002-F0002
正大凡古代刻有文字的石头,人们在习惯上都通称之为碑刻。如汉代的《张迁碑》、唐代的《多宝塔碑》。还有秦代的刻石、汉代的摩崖、六朝时的墓志,等等,人们也称之为碑。帖,人们通常把前人写在帛绢和纸上的短札尺牍通称为帖。帖,当然也包括后人把古代书家手迹刻在石碑上的法书,亦即汇帖或丛帖。如《十七帖》《淳化阁帖》等。碑学、帖学,是指研究考订碑帖的源流、时代、体制、优劣、拓本真伪与先后以及文字内容等为对象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正>【作品概况】《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唐岑文本撰文,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欧阳询楷书。全碑36行,行77字。原碑在宋代已残。有北宋及之后传世拓本数种。【观典赏析】此碑为欧阳询晚年作品,属于标准的唐初正书格调。结体严谨匀整,书法平正清穆,  相似文献   

3.
论《爨宝子碑》的书法美学价值董菱《爨宝子碑》是我国书法史上由隶书演变为楷书这一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它以极高的美学价值流传于世。认真研究《爨宝子碑》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及艺术特征,对于深刻理解其美学价值,推动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爨宝子碑》...  相似文献   

4.
正[概述]《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镌刻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崖壁上。碑额篆书"惠安西表",故此碑正名应为《惠安西表》。该碑下有一潭,水呈黄色,传说有黄龙从潭中飞出,所以,此碑又俗称《黄龙碑》,与《石门颂》《郙阁颂》合称"汉三颂"。  相似文献   

5.
《慰喻契丹使韩贞等造窟题记》(以下简称《韩贞碑》)作为研究我国地方民族历史及分析此魏太和年间碑刻书法的重要文物,一直以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又因其由客观原因造成的损毁使得对其碑文内容和碑体风格的研究有着颇多的争议.本文立足大量文献资料,对碑刻内容、造碑原因、碑体风格及价值等加以分析论证,以期对《韩贞碑》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龙藏寺碑》既是汉字楷体演变的新阶段,又是汉字书法楷体新风格的新起点,这两点确立了《龙藏寺碑》在汉文字史上和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文章基于隋楷生发的社会变因的梳理,论述了楷书及《龙藏寺碑》的变异与创新,着重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复兴的角度,探讨《龙藏寺碑》所具有的中国书法的变异与创新的文化意义,以及《龙藏寺碑》体现的楷书能感国运之变化、能立时代之潮头、能发时代之先声所具有的当代文化发展意义,认为楷书发展需要不断大力增强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力。  相似文献   

7.
<正>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  相似文献   

8.
《大观圣作之碑》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其内容最主要的就是宋代徽宗皇帝给当时学子们制定的"八行八刑"十六条行为准则,所以,《大观碑》又被称为《御制学校八行八刑碑》,它反映了宋代的皇权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教师以《乙瑛碑》书法鉴赏作为学习隶书的切入点,注重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前准备、过程与反思等方面,加深学生对隶书艺术特色的了解,继而增强其书法鉴赏能力,提升其书法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把《盂孝琚碑》置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对其产生的时空、碑文内容和书法风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中秋已过,重阳在即。民间习俗,每逢农历九月初九日,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举行登高活动。重阳登高起源于古代骑射之时的高地拜天盛筵。《辽史·礼志六》载:“九  相似文献   

12.
兴碑     
在金石学与篆隶书艺复兴的历史境遇下,阮元适时提出"南北书派论",从中原书风的分派与流变揭示了南北书风不同的成因及特征等,形成了客观、公允的书法艺术史观,在观念上动摇了"二王"独尊的书法传统,为清代"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包世臣对"碑派"书法的阐扬,深化了书坛尊碑的意识。在康有为的总结与建构下,形成了书法载体的"碑学—帖学"论,旗帜鲜明的"尊碑卑唐",从而使得碑派书法大盛于书坛。  相似文献   

13.
1940年4月在青海省乐都县发现的《三老赵掾之碑》,是黄河上游地区发现的数量不多的汉碑之一,也是青海省迄今已知最早的一通石碑。此碑的出土面世,引起当时国内史学界、考古界和书法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该碑煌煌694字碑文,上补正史之缺漏,下增地方文献之异彩,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4.
史晨碑     
<正>东汉隶书。此碑为并刻于一石的两碑。又称《史晨前后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立,隶书。前后是以碑之正刻、碑之阴刻而分。碑正刻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世称《史晨前碑》。碑阴刻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世称《史晨后碑》,碑立于山东曲阜孔庙。内容为记载当时尊孔、祭孔活动史实。因补垣通沟工程,立市种梓事务,置守吏等乃次第进行,非一时之活动,故在《后碑》"史君飨"三字后至末字前后之差别较大,但两碑笔致皆出自  相似文献   

15.
帖学派书法经隋唐、宋、元、明各代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到清代前期盛极而衰。阮元应时之需,撰《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系统地总结分析魏、晋以来书法的变化,将其划分为南北两大系统,论述了碑帖的形成及其特点,认为北派才是书法的正传,保存了隶书的古意,而北派书法又源于碑石,因此主张学习书法应以习碑为主,首倡碑学。经包世臣、康有为的倡导和宣扬,碑学兴起,盛行于清代后期的书坛。  相似文献   

16.
《缙云城隍庙碑》为李阳冰传世的著名小篆碑刻,是碑最能反映阳冰篆书之体貌及李阳冰篆书之特色:细瘦韧健、伟劲飞动,重心上提、修长舒展,中心对称、时有突破。从此碑的书法可窥缙云期间的李阳冰篆学成就之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对比和列举实证的研究方式,以清代碑学审美理论为依据,对《王建之墓志》与《爨宝子碑》的起源、社会历史背景、刻石工艺、书体风貌以及结体点画等艺术特点展开了综合比较分析,并尝试论述了魏晋碑刻中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清代碑学审美理论和书法艺术实践的审美意趣分析,以挖掘魏晋碑刻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自汉代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在重阳日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文人骚客也因此留下了众多歌咏重阳的诗章。重阳节也称登高节。《西京杂记》记载:“九月重阳,就此出游登高。”登高望远的习俗始于西汉,到唐代则已非常普遍。这从众多唐诗中可见一斑。李白有诗云:“九月天气  相似文献   

19.
《元次山碑》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代表作之一。现在拓本质量较差,是为憾事。河南焦作新发现之明拓本,为研究颜氏书法提供了宝贵的书法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鲁峻碑》全称《汉司隶校尉忠惠公鲁君碑》,又名《汉司隶校尉鲁峻碑》《鲁忠惠碑》,东汉熹平二年(173年)四月立,现存山东济宁博物馆汉碑陈列馆,17行,行32字。篆额题"汉司隶校尉忠惠父鲁君碑"。此碑漫漶颇甚,许多字已不可辨。该碑点画方劲端严、厚重而丰腴,兼有萧散、古逸之致。其字大小相间,欹正相生,布局活泼可爱。碑阳与碑阴之字非出一手,而碑阴古朴自然,尤多天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