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莎岚 《历史教学》2007,(14):25-29
明清之际,中西绘画开始展开第一次"对话".面对强势的中国文化,传教士在客观现实的强迫下做出妥协,将中西画法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由于双方均站在各自的立场去看待对方非我的绘画,纠缠于笔墨与透视之争,无法正视他者的价值,导致了这场对话仅在粗浅的技法层面上交流,这亦是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2.
绘画是一门独特的人文学科,它的发展有一整套完善的美学理念,这种美学理念影响并指导着中西传统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而中西传统绘画美学由于中西方在思想源流、文化内涵、技巧方法上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美学客观的比较分析,对加强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西方绘画美学比较体系的建构也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西方民族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3.
比较中西绘画存在同构异质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过程中,传统绘画与西洋油画在以上诸方向的相互推进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绘画艺术是传神的,重写意;西方绘画艺术是摹仿的,重写实。其实,这概括是否完全正确是值得人怀疑的。难道中西绘画艺术除了不同点外,就没有共同之处?围绕这个话题,通过追源溯始,多方比较,证明中西绘画艺术除了有差异外,还有其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中西绘画在其对比研究中总是以对等的姿态出现,而其所表现文化的非对等性却往往被忽视,这种非对等性缘于中西绘画不同的文化选择并现实地影响着绘画的社会定位。本文试图以此为出发点来重新审视中西绘画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解构线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国霞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2):79-80,91
文章论述了线条在中西绘画的经典作品中所显现的审美作用和意义。并通过线条美在中西绘画中表现的分析。认为中西绘画中所运用线条造型的方法、手段不同,但在艺术效果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指出绘画艺术并不是用了线条。就会有线条的美感;只要运用的恰当、生动、富有变化,能表现出对象外部特征或内在气质即可谓美的线条。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中国古典美术的艺术创作原则和艺术品评标准。本文从中西绘画比较的角度审视中西绘画的优长,指出中西绘画的融合点。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各自绘画思想和表现技巧上的迥然不同,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不同,二者在世界绘画的历史平台上,形成了中西并行发展的绘画格局,它们各具特色,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9.
曾贵斌 《教师》2013,(11):128-128
本文对中西绘画艺术的相似性进行了比较,通过中西方绘画艺术史上不同时代的画家、传世作品、传世绘画理论、现代批判理论等方面的分析,总结了中西绘画艺术追求的绘画境界的相似之处,试图寻找绘画艺术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绘画两种造型艺术在历史上长期表现为互相分据,本文论述线条造型在中西方绘画中的作用,中西方线条造型元素的交融等,希望探索中西绘画造型方式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1.
唐宋两朝由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文化功能的不同,导致了两朝报纸在内容、发行、版式、新闻来源、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总体而言,唐代是报纸的萌芽时期,宋代是报纸的发展时期,宋报相对于唐报来说是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2.
《宋诗钞》的编选、刊刻及流传是清初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宋诗钞》被广泛赠送京师著名诗人,为宋诗风由京师向全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吴之振、吕留良的宗宋诗论,尤其是对江西诗派的推重,大大促进了宗宋诗风兴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明朝与朝鲜半岛高丽和朝鲜王朝之间交通路线经历过从海路、陆路和海陆并用到洪武二十年以后完全走陆路的变化过程 ,这个过程受到双方关系变化的影响。正统以后 ,双方又为是否改变东八站驿路 ,进行多次交涉 ,最后 ,以明朝加强东八站建设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14.
辽金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北朝时期,而这一时期金代文学受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冲突,呈现出他自身的独特风格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旅顺是海路咽喉,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处于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明与后金为争夺旅顺进行了反复较量,最终以后金的胜利而告终。后金占据旅顺,解除了后顾之忧,并在军事上取得了主动权;明朝丧失了旅顺,使第二战线失去了基本保证,在军事上陷入极大的被动。  相似文献   

16.
文学创作是为人生,文学研究也同样是为人生.唐宋词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后世读者在文化心理和情感世界以及心理气质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究唐宋词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已成为当今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18.
汉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不可能源于某家作品(如楚辞或荀赋),也不是从某一种文体里演变而来,它应是多源且逐渐融汇而成的。从汉赋的创作主体及其社会效用来考察,它起源于春秋“行人之官”赋诗言志、战国纵横家之说辞;从文体本身所蕴涵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考察,《诗经》及其诗教的美刺原则影响着汉赋的创作情绪;而汉赋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则大源于《楚辞》及战国诸子文章。  相似文献   

19.
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与宋朝都曾实行过财赋的"上供、留使、留州"制度,其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中央财政对财赋的宏观调度方式;因唐宋中央集权程度不同而使这种财政管理体制产生变化与差异.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较激烈的问题之一。通常人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过多造成的。但通过对汉、唐时期通货膨胀现象的研究,说明了金属货币流通中同样也会发生通货膨胀问题,因而可从汉、唐时期的经济思想中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