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时履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信守诺言,言行一致。  相似文献   

2.
戴猛强 《中国教师》2004,(10):10-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对教育发出呼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正确关系的基础,也是作为个体的人能否作为一种积极的力量融入社会,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是孕育其他品德行为的基础,是预防邪恶私欲恶性膨胀的‘保护神’。”“诚信”之意,古今略有不同。《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诚,信也,本义为“诚实、真诚”;信,诚也,本义为“真心诚意”。现在所讲“诚信”是诚实守信的简称,强调了“信用”这一层意思。现在许多人都抱怨市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失范,无诚无信。很多人…  相似文献   

3.
诚信修养是由“诚信”和“修养”两个词构成的复合体。“修养”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修”的本义是整治、提高;“养”的本义是培育、长养。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培养提高的意思。“诚信”又是由“诚”与“信”两个概念组成的。按照“诚”和“信”的关系,“诚”即“内诚于心”,指内心的诚实、真诚、不欺、不弄虚做假;“信”即“外信于人”,指信用、守信和信任;诚信即一种内心忠诚而取信于人的思想和行为,诚信也因此成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事方面的一种个性品质。诚信品质体现为一种真实不欺、诚心诚意、信守诺言的态度和言行。  相似文献   

4.
一、诚信是法治的道德基础 《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诚的本义是真实、真切,信的本义是讲信用、重信誉、不欺不骗。诚信要求人们信守承诺,笃守约定,坦诚真挚。童叟无欺。诚信不仅意味着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应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在一个诚信丧失的社会,整个社会都将面临倾覆和崩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此之谓诚信,其本义就是要  相似文献   

6.
诚信机制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影响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作为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是诚信机制贯彻的源头。在德育中将诚信原则贯彻到底,培养学生成为讲诚实、守信用的合格公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诚信的内涵“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声”。“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即所谓“忠诚发乎心,信效著乎外”。“诚”是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信”是“内诚”的外化。虽然“诚”与“信”各有侧重,但“诚信”的总体涵义是…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它不仅是一种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它道德品质的基础。根据《说文解字》的懈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在日常生活中.“诚”通常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信”通常表现为讲信誉、守信用、重承诺。“诚信”的含义,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从而获得社会的普遍信任。长期以来,人们把诚信作为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标准。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的重要行为准则,指出:“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相似文献   

8.
<正>《说文解字》中将"诚信"解释为:"诚,信也;信,诚也。"诚信的本义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用的正常发挥,需要一种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9.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注重诚实守信。古代先哲认为,信与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一样,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准则。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庄子认为“: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清代顾炎武也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那肯风尘负此心。”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是否讲诚信,直接体现着其对社会、对他人的基本态度。不讲诚信就是对社会、对他人不尊重,当然也就不可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尊重…  相似文献   

10.
<正>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那么何为诚信呢?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之初便有了明确的解析。"诚"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诚,信也"。而"信"从字形上看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如此简单来说,诚信就是说诚实之言使人相信。那从宏观的层面来看,"诚信"是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旨在道德层面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一、相期教育,述诚信之重在中华传统伦理中,诚信不仅作为人的一项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是修身、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道德规范。诚,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含有诚挚、诚心、诚朴、诚恳、诚实等等。作为一般概念,具有真实无妄、诚信不欺的意思。信,也表示诚实不欺的意思。这正如程颐所说:“诚则信矣,信者诚矣。”在这个意义上说,信就是诚,诚信要求一个人,为人处世都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诚实在、信守诺言。一个人终生的行为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诚信。把诚信看作是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是完善人格的必备品德。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诚心实意,那么他的一切道德行为就会是虚伪的,良好的…  相似文献   

12.
诚信与教育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石,诚信是天地之道、为人之本。汉语中的“信”字,从人、从言,本义指“言语真实,诚实不欺”,其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与个体自身的待人有关的“诚信”,二是与个体对待他人有关的“信任”。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是相信人的潜在美德和道德的力量,并以此来形塑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信任,即自己诚信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对方才能以诚相报,自己对对方的信任也会产生。个体间相互信任的增便形成普遍的社会信任,社会信任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大量事实表明,今日社会正在经历着相当严重的信任危…  相似文献   

13.
诚信在我国是一个十分古老而且重要的话题,它的本意是诚实不欺或真实无妄。起初,诚与信是分开使用的,两者都有诚实、真诚之意。“诚”在词源中释意为:真诚、真实。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诚”释意为:信也。“信”一词,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不欺之语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诚实与信任”关系的论述,集中体现于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教材首先将“诚信”的概念界定为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其次,正式提出诚实与信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以下是对“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命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在古人看来,诚信不但是立人之道,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之一,而且是执政者重要的行为规范,是立政之本。因此,作为政治道德的诚信,一直受到思想家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分析中国古代政治诚信资源及其限度的角度,对政府诚信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加以探讨。一所谓“诚”,很多的思想家都解释为诚实无妄,不自欺,表里如一等,如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它是指一种真实不欺的品格。所谓“信”,是诚实无欺,遵守诺言之意。诚与信最初是分别使用的,到了春秋时期,管仲首先将“诚”与…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中讲到,“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诚信,指个人或社会集团忠诚老实、诚恳待人、真诚不欺、遵守诺言,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从而获得社会的普遍信任。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国民历来把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操守。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与“信”是相通的。“诚”,即所谓“内诚于心”,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信”,即所谓“外信于人”,表现为讲义气、守信用、重承诺、言行一致。“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行  相似文献   

18.
“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9.
高晴 《文教资料》2005,(18):166-16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金钱观”有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了很大冲击,会计诚信出现了危机,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严重。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一、诚信及会计诚信的内涵诚信是诚实守信的简称,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国无信不威。古代圣贤无不把“守信”作为治国处世的道德准则,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准。诚信即为守信,守信就是诚实。诚为本,信为用,诚涵内,信显外。诚实和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诚无  相似文献   

20.
诚信,即诚实守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诚实守信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王安石说:“人无信不立。”而“曾参杀猪取信”、“司马光诚对买马人”等妇孺皆知的长久流传的故事更是让人感悟不已,其诚信美德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然而到了今天,诚信却滑向了“危机”边缘,这种危机不仅充斥了商业界、金融界、企业界,也蔓延到了学校这一方净土。大学生作为我国文明的传承者,诚信道德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突出表现1.考试作弊现象普遍,抄袭成风时下,大学生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