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量水堰法研究了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小流域的流出特性.3个小流域的特性是相似的.年流量(Q)随年降水量(P)的增多而增加,Q/P为38.3%~64.6%.P-Q的差数在718mm~1125mm之间,大体上是稳定的.根据流量曲线推定,小流域的滞容水能力在流量水平0.04mm/h~2mm/h之间不少于255mm~285mm.在雨季观测到的暴雨最大流量水平为8.9mm/h.仅在雨季骤性暴雨时才可能产生小的表面流出峰,其流量约占暴雨雨量的1%~2%.从10月至翌年1月共4个月的旱季流量合计一般在124mm~164mm之间,基本上是稳定的.旱季流出主要是深层的基底(地下水)流出,因而与旱季的降水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小流域和量水堰方法6a多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西兴国一个面积为2.9hm2的侵蚀荒山森林小流域的降水流出特性.年流量(Q)随年降水量(P)的增多而增加,Q/P为48.0%~63.7%.P-Q的差数在737mm~1128mm之间,大体上是稳定的.由于表面水占流出量的主要部分,因而流量水平的变化极大.观测期间的流量水平最高为93.3mm/h,持续5min,最低为0.01mm/h.月流量与月降水量、日流量与日雨量、以及小时流量与小时雨量之间都基本上是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昌华 《资源科学》2001,23(7):76-96
用小流域和量水堰方法测定和估算了中国南方侵蚀荒山森林丘陵区的固体物流失量(侵蚀量)。对3个量水堰控制的4个小流域经1994年-1997年共4a的测定结果是,沉积在堰后沉沙池中的固体沉积物,1号小流域为56.6t/hm2.4a,2号加3号小流域为59.3t/hm2.4a.1号小流域4a侵蚀量大体相当于侵蚀掉平均厚度为6.5mm的表层。  相似文献   

4.
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气候资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海拔约610m高度的林外气象观测场连续进行了15a(l982~1996)的观测.年平均值气温16.7C,降水量l954.6mm,相对湿度85%,水面蒸发(小型)836.9mm.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为1502.1~2469.3mm.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观测结果表明,这里四季分明,气温极端最高37℃,极端最低一7.4C.1a中相对湿度均较高,最低月平均77%.雨季旱季明显,2月~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最低l47.9mm;10月~1月为旱季,月平均降水量最高为70.7mm.与林外比较,林内气温稍低,特别是春、夏季.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稍小.地温也低于林外,特别是夏季,相对湿度则显著高于林外.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区域水循环特征也发生着改变,深入了解区域降水时空变化是对区域水资源进行合理评价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1981年~2010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与怀来县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揭示张家口市城郊降雨的变化趋势,以期对未来该地区降雨变化规律的全面研究提供参考。本次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张家口市城郊近30年降水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市城郊降水年内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9月(雨季),张家口市城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5.4%、郊区怀来县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6.8%。张家口市城、郊区雨季降水量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减少率分别为9.7mm/10a及5.0mm/10a;但年降水量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增长率分别为11.6mm/10a和11.2mm/10a,说明两地非雨季降水量有所增长。城、郊年降水日数均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张家口市城区减少率为2.5d/10a、郊区怀来县减少率为3.3d/10a。  相似文献   

6.
在最近几年,P2P成为了新的一个焦点,在P2P给人们带来欣喜的时候,也给人们带来了问题。据调查与统计得出,P2P流量已占整个互联网流量的60%-80%以上,对Web、e-mail等其他网络服务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如果仅仅是进行带宽的扩容是不能解决网络的拥塞状况的。所以有效地进行流量的监控成为当今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暴雨灾害防控技术是指暴雨灾害警戒区间的确定及风险评估,关系到安全防灾监测布点的科学性和采集雨量、雨强的代表性及可靠性,并会为行车指挥控制系统提供较为合理的限速指令信息,或为启动应急预案提供决策依据,从而达到安全、高效行车的目的。研究方法:以全国高速铁路沿线738个基本气象站,近40年(1971~2009年)各月日雨量≥25mm、日雨量≥50m、日雨量≥100mm、日雨量≥150mm暴雨日数,以及一日最大降水量资料、1h最大降水量、10min最大降水量为基础,采用雨监测技术、气象学、铁道工程技术、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高速铁路沿线暴雨灾害防控监测技术,应用皮尔逊Ⅲ概率模式(简称P-Ⅲ)进行不同频率计算,进行ω2检验,通过率90%。研究结论:我国高速铁路沿线各月各等级日雨量≥25mm、日雨量≥50mm、日雨量≥100mm、日雨量≥150mm暴雨日数分为6种类型,按照6种暴雨类型进行防控;沿线任意里程一日最大降水量5年一遇设计值R5max与10min最大雨量相关显著。提出以高速铁路沿线任意里程一日最大降水量5年一遇设计值R5max和10min最大雨量为暴雨警戒区间的确定主控因素,为我国高速铁路暴雨灾害防控和警戒区间确定等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当前,P2P技术迅猛发展,当然在P2P给人们带来欣喜的时候,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据调查统计,P2P流量占整个互联网流量达到60%-80%以上,对Web、e-mail等其他网络服务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如果仅仅是进行带宽的扩容并不能实质地解决网络的拥塞状况。  相似文献   

9.
周华  刘琪璟 《资源科学》2018,40(1):125-136
森林及其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自然生态系统,对其降雨、温度、蒸发和径流的长期研究有助于理解系统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根据江西九连山虾公塘气象观测场1975—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及4号水文观测堰2009—2013年小流域逐日径流资料,应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和小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一致性。结果表明:① 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年平均温度为17.1 ℃,降雨量为1816.3mm,蒸发量为781.6mm,3—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2.6%;②多年平均温度在震荡中呈现微弱上升趋势,温度变化倾向率为0.14 ℃/10a;平均降雨量和蒸发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1.81mm/10a和-50.13mm/10a;年均温度、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存在准14a左右的主要震荡周期;③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66.2mm,径流系数为0.54;月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大雨以上天气时,径流量恢复到降雨前流量水平的持续时间约为12~48h;年内径流量与降雨量存在20d左右的短周期和60d左右的长周期,与蒸发量的震荡格局基本相似,降水量、蒸发量与径流量的震荡周期具有一致性,径流量对年内气候季节变化的响应明显;降水条件是引起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森林小流域径流量的周期性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非连续滴流流量的测量测定是器官离体灌注保存、静脉注射等临床实际及生物医学实验中经常要碰到的问题。该类液流具有非连续、小流量的特点,滴液之间可能间隔较长的时间且间隔不等,常规的各种流量测量技术费用昂贵,且体积大,还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本文提出了液位法的测量方法。利用液位来激发信号,再借助于Intel8051微处理器来解决这一问题。经使用证明该方法准确性好,重复率高,测量误差在-0.25%- 0.25%内,能很好地满足临床上和实验中流量测量和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仇化民 《资源科学》1995,17(4):46-51
在年降水量450-600mm的黄土高原旱作区,耕作土壤持水性好,渗透性强,具有显著的水分吐纳和调节功能,2m土层内可容纳550-600mm的水分,雨季降水是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源泉,土壤蓄水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落后于降水的高峰和干旱少雨期。蓄水量低谷期出现在6月中旬,元月上旬前后是蓄水最稳定时期。  相似文献   

12.
王敏  彭英超  陈晶 《青海科技》2022,(3):126-132
利用青海省黄南州暴雨预警信号30个指标站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指标站建站以来黄南州6月~9月降水分布特征。得出黄南汛期乡镇降水的年、月时空分布气候背景,年平均降水量达336.7 mm,最多的为河南宁木特乡达526.6 mm,最少的为泽库王家乡256.3 mm。制作出暴雨指标站汛期年、月平均降水量以及不同等级降水量分布图。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8月,南部多于北部,极值时空分布差异较大,2018年河南赛尔龙降水量达766.7 mm,为年极大值。RR≥10 mm、RR≥25 mm和RR≥50 mm日数7月和8月占总日数的58.5%、75.3%和92.3%,日最大降水量42%测站出现在2018年,尖扎措周乡日最大降水量94.8 mm,为日极大值。研究结果可为黄南地区乡镇降水的预报预警及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彩红  朱西德  白彦芳 《资源科学》2011,33(7):1236-1241
利用1961年-2009年黄河上游唐乃亥水文站水文资料及同期该流域气象资料,研究黄河源区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预测模型,并根据气候模式输出数据,经降尺度处理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对未来黄河源区流量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近49a间,源区气温呈波动上升态势;蒸发量显著增大,年均降水量没有出现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但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振荡。源区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气温及蒸发的变化相关关系显著,近49a年来,由于气温的持续上升导致径流蒸散发损耗超过降水量的补给,源区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预测未来两个时期2020s、2050s,源区年平均流量分别为593.61m3/s和525.11m3/s,较气候标准期1961年-1990年分别减少14.9%和24.7%。  相似文献   

14.
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方面,阐述该滑坡群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通过传递系数法和Janbu法、Bishop法的滑坡稳定性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2号滑坡及4号滑坡目前整体稳定系数处于1.05~1.15之间,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雨季)整体安全系数处于1.00~1.05之间,处于欠稳定状态,3号滑坡、5号滑坡产生滑动后,目前处于暂时稳定,在旱季可保持基本稳定,在暴雨状态时3号滑坡、5号滑坡主断面的安全系数均小于1.05,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提出为提高滑坡稳定性应采取的工程加固措施,具有较高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nn-Kendall法的张掖市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依据张掖市6县(区)6个气象观测站点近50年(1956年~2004年)来逐月的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张掖市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张掖市的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β值为4.7mm/a),其中秋季降水量增加明显(β值为3.9mm/a),春夏季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但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59.1%;②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③春季和夏季都形成以民乐县为中心的降水量高值区;春季只有高台和临泽县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季甘州区降水量下降趋势最明显(β值为-5.1 mm/a),秋季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地区位于山丹县(β值为4.2 mm/a),冬季降水量民乐县增加趋势最明显(β值为0.65 mm/a)  相似文献   

16.
卓嘎 《西藏科技》2006,(2):29-31,35
根据日喀则地区1979~2002年沿江各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暴雨日数、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级别、汛期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当暴雨日数与汛期总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与暴雨日数相关性差。高原西部低涡与沿江切变线、印度低压及各系统的不同组合是造成沿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7.
非 Q波心梗是指心电图上无病理性 Q波出现 ,而持续表现为 ST- T改变和血清心肌酶浓度增高及缺血性胸痛至少 1 0 min以上的心梗 ,无 Q波的心肌梗塞范围较小。以往临床根据心电图有无异常 Q波将心梗分为透壁性——非透壁性——心内膜下心梗。但是 ,许多实验表明 :心电图与心梗之间并无密切联系。临床病理研究表明 :心梗占左室壁内层 1 /5 -1 /4也可出现 Q波。况且 NQMI(无 Q心梗 )病生、病理、临床、预后及治疗上与 QMI(有 Q心梗 )存在一定的区别 ,不能单纯用 Q波判断是否有透壁心梗。有 Q波心内膜后心梗者、透壁心梗者不一定有Q波 ,严重缺血也可致 ECG中出现 Q波 ,急性心梗2 h内有 Q波形成者可能为透壁 ,也可能为心肌缺血。无 Q心梗 ,应具备以下条件 :( 1 )心梗性胸痛持续 30 min以上。( 2 ) ECG有三种表现 :1 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1 mm,伴或不伴T波改变。2 ST段在胸导联 V1-4抬高≥ 1 2 mm及 /或在肢导联 ( AVR除外 )≥ 1 mm,约见于 30 - 40 %的临床患者。3单纯对称性 T波倒置≥ 1 mm,不伴 ST段移位 ,较...  相似文献   

18.
谢洪明  赵薇  陈盈  程聪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84-1592
学术界关于网络互惠程度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尤其是管理创新的研究还非常缺乏。通过构建网络互惠程度、知识流出和企业管理创新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网络成员集聚程度、研发投入及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同时基于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知识流出以完全中介作用影响网络互惠程度和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且在控制变量的影响下,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低集聚网络企业中,知识流出表现出更强的完全中介作用;在低研发投入企业中,知识流出对企业管理创新不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大规模或小规模企业中,知识流出不再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对降水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瑞强  刘贯群  宋献方 《资源科学》2009,31(9):1514-1521
对地下水动态的研究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本文通过在黄河三角洲代表性区域黄河农场地区的典型地貌单元上安装的自计水位计,获得自2004年5月到2005年5月30分钟一次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和水温动态资料,和其中一个观测孔地下水电导率动态.结合同时期日降水量资料,阐明一个完整水文年内浅层地下水对降水入渗补给的响应过程和特点,讨论了浅层地下水动态形成的机理.主要结论有:①沉积物之间岩性的差别导致浅层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差别.泛滥平原相沉积物中地下水的动态类型为渗入-蒸发型,而河流相沉积物中地下水的动态类型为渗入-径流-蒸发型.降水是引起浅层地下水水位上升的主要因素;②浅层地下水温度变化主要受大气温度年内周期变化的驱动.然而雨季日降水量大于10mm时地下水温度平均升高约0.3℃;③进入雨季后累积降水量超过300mm是地下水EC值对降水响应的闲值,雨季降水对浅层地下水有暂时的淡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如果汽轮机阀门流量特性曲线与实际流量特性相差较大,在一次调频动作或变负荷时,容易造成负荷变化过大或不足;同时在阀门单、顺序阀切换时造成负荷波动较大,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DEH阀门流量特性试验就是通过试验的方式得到阀门流量特性曲线,以解决机组变负荷和一次调频时,可能出现负荷突变和调节缓慢以及单、顺序阀切换过程中出现的负荷摆动的现象,优化机组负荷控制精度,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本文以某135MW机组为例,介绍了流量特性曲线的优化试验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