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分众分类系统中的标签通过一系列聚类算法可以形成“标签树”,但标签树中的标签间语义关系未能显性化,不能称之为标签本体。另一方面受控词表类目体系或主题词更新缓慢,跟不上网络资源新名词、新主题增长的速度,导致许多资源无法用传统分类法标引。借鉴受控词表现有的语义关系来挖掘标签树的语义关系,形成一个轻型标签本体;另一方面通过标签本体与受控词表的共享词汇,制定筛选规则,将标签本体中符合受控词表选词规则的标签纳入受控词表,使分众分类系统成为受控词表更新源泉之一,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2.
分众分类法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Web2.0的一种代表,分众分类法改变了传统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变革了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内容。分众分类法自身的优点和应用于其他网站的成功经验扩展了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空间,为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目前,分众分类法在图书馆网站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将其融入到OPAC、图书馆宣传和指导、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图书馆可采用融合传统分类法、设置用户层次和权限、培养馆员和用户的标签素养及构建图书馆2.0体系等措施优化分众分类法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众分类法Folksonomy作为一种平民分类法是Web 2.0时代的重要产物,为网络知识的组织和共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分众分类系统中,用户通过标签Ta g对网络资源进行标注,标签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户的行为特征,因此文章首先通过对用户标签的统计分析,总结用户的标签特征,然后分别从标注动机、用户认知和社会认同角度对用户行为进行研究,最后根据用户的网络行为建立用户兴趣模型。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标注系统允许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自由地进行标签标注,从而实现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检索和共享。由于标注的随意性、没有经过受控词表的控制,使得标注系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导致标签的不准确和歧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索标签与主题图结合的可行性,在分析标签与主题图结合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两者的构建模型,进而将主题图技术应用于企业知识标签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分众分类法是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网络资源组织方法,从其产生到迅速发展与普及给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组织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利用citespaceⅡ作为分析工具,收集web of knowledge平台上2000~2012年间有关分众分类法研究的论文数据,揭示出分众分类法的基本特征、主要研究相关领域,以及在该领域中的核心作者及其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6.
Folksonomy与受控词汇在OPAC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表、叙词表等传统受控词汇形式的信息组织工具在Web2.0环境下凸显出缺陷,影响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的检索质量。论文对分众分类法和受控词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认为两者可以很好地互补,并且提出了一个应用在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的可行性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Librarything用户标签和图书馆主题分类的比较研究,以揭示用户标签和主题分类各自的优缺点,并认为结合这两种方式,以用户标签来提高信息发现能力,以受控词表来配置图书馆的资源,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建设全面、合理、完善的受控词表.目前,存在受控词表更新速度慢、应用在政府信息组织中的受控词表与其他行业成熟的受控词表差异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信息用户对政府信息的深度挖掘,进而影响到其对政府信息的有效利用.受控词表互操作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政府信息的有效组织,进而有助于构建以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为核心、兼容其他各类受控词表的集成体系.  相似文献   

9.
WorldCat标注系统是分众分类法在书目信息管理方面的代表,适应了社会化网络下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但是,因其自身在标签、管理机制、检索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组织的精准度,不利于用户的实际操作使用。基于这些分析,文章构建了一个整体优化方案,通过明确标签含义层次、增加用户编辑功能、完善用户社区聚合功能等具体措施对WorldCat标注系统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和服务方式是档案网站在分众传播时代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提出档案网站分众信息服务概念、特点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NARA分众信息服务的建设现状,从细分用户类型、构建用户需求模型、丰富和整合个性化档案信息资源、建立用户信息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档案网站分众信息服务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数据与数据之间通过富含语义链接的方式形成了有价值的数据网络,在以语义网为核心的网络架构中,网络资源的语义化结构、细粒度描述、数据关联等特性对数据加工及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组织的处理对象及外延发生着变化,信息组织工具不断丰富且功能趋于统一。本文依据信息组织的不同功能和处理流程可以将其细分为资源层、元数据记录层、词表层,分别对各个层次的特点、变化及其未来发展进行分析,认为从文本中准确提取出反映语义含义的特征项是当前信息组织的关键问题,元数据集、知识组织系统成为词表的主要构成,知识组织系统呈现出描述对象概念化、语义关系多样化、描述语言形式化、数据开放关联性四大特点。图3。参考文献23。  相似文献   

12.
根据Folksonomy的特点,调查统计Folksonomy在国内大学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这些图书馆利用Folksonomy的广度和深度、技术支持平台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归纳总结图书馆如何对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信息资源进行更深层的揭示,如何鼓励用户主动参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创建与组织,形成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新型知识组织模式,构建"参与式图书馆",让处于"沉睡"状态的图书馆知识得以被"唤醒",并得到更好好利用。  相似文献   

13.
Taxonomy、Folksonomy和Ontology的分类理论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axonomy(知识分类学)是关于具体或抽象事物的分类组织的学科与方法,Folkson.omy(分众分类)是大众自发的用标签对网络信息分类标识和共享的资源组织方法,Ontology(知识本体)是从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构架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本文归纳整理了这三个与分类相关的概念及其特性,并进一步厘清这些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希望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分类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自组织视角下的Folksonomy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徐少同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0):102-105
以大众分类法与网络信息组织发展的关系为视角,对Web2.0时代网络信息组织中出现的自组织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大众分类法的形成机制与自组织特点,并在讨论大众分类法的特点和指出其存在的主要缺陷基础上,从完善网络信息系统标签功能的角度给出优化大众分类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想的网络信息组织模式应该以用户为中心 ,遵循实用性和易用性原则 ,综合运用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和人们经验的积累 ,朝着信息描述标准化、组织活动合作化、组织技术智能化、资源与服务集成化、用户界面可视化、内容揭示深入化、组织方法多样化方向发展。图 1。参考文献 30。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运作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有四 :网络信息、用户需求、网络导航员和系统开发与维护专家、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环境。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运作机理包括 :网络信息的采集和网络信息的组织。面对种类繁多且杂乱无章的网络信息资源 ,建立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对特定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有序化并经常剔旧纳新 ,是非常必要的。参考文献 4。  相似文献   

17.
基于Folksonomy的信息组织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数量的剧增使原有的信息组织方法难以胜任,而Folksonomy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论文叙述Folksonomy的产生的背景及其概念、分析Folksonomy的特征和具体应用实例,并对基于Folksonomy的信息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新星——Folksonomy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Folksonomy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分类组织方法。论文通过对Folksonomy的产生、发展及其具体特点的深入分析,指出它将对现有的网络信息分类产生影响。论文还对自由分类法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外数字资源多维度聚合研究的不断深入,资源聚合方法的改进和融合也成为学术研究热点。在对分众分类和社会网络的基本结构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文章对Folksonomy和SNA两种资源聚合方法,从聚合理念、维度、实现技术和具体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Folksonomy和SNA在资源聚合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分析了资源聚合中Folksonomy和SNA的融合情景,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后续的实践应用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