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信息     
第3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首次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导读]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30日上午乘“雪龙”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将首次在南极地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
  科技日报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陈瑜)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30日上午乘“雪龙”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将首次在南极地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这将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2.
向南极进发     
《发明与创新》2014,(3):9-10
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而其中任务之一便是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2014年2月8日上午,中国国家海洋局宣布,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  相似文献   

3.
<正>11月8日,我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与过去将中山站作为抵达南极首站不同,此次"雪龙"号将一路向南,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岛,开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的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这也将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  相似文献   

4.
安利 《百科知识》2013,(19):24-25
7.南极"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南极洲具有极端与独特的环境,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在南极建立了科考站。为了捕捉来自遥远天体的暗物质粒子,美国等国的科学家们在南极厚厚的冰层下建设了一个用来捕获宇宙粒子的"冰立方中微子观测站"。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质量非常轻,以接近光速运动,由于不带电荷,所以它们在飞行时不会受磁场的干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科技》2005,(4):16-21
2005年1月9日。南极中山站时间20点30分。北京时间22时15分。11位科考队员和1名队医组成的南极冰盖考察队。克服了重重困难。长途跋涉1400多公里。胜利登上了冰穹A4083米的北高点。所在位置为南纬80&#176;22′51″、东经77&#176;27′23″。从而标志着人类首次抵达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这是地球不可接近之极,这是人类从未到过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在中国踏足南极的第21个年头,五星红旗在这里飘扬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陈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0):I0001-I0001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30日上午乘"雪龙"船从上海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将首次在南极地区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  相似文献   

7.
11月7日,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一片欢腾,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这里启程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考任务。而这次科考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报道称,泰山站将位于我国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同时能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I0002-I0002
【导读】11月29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在南纬63度40分的南大洋,向西南航行进入东六区。  相似文献   

9.
2005年1月9日,南极中山站时间20点30分,北京时间22时15分,11位科考队员和1名队医组成的南极冰盖考察队,克服了重重困难,长途跋涉1400多公里,胜利登上了冰穹A4083米的北高点。所在位置为南纬80°22'51"、东经77°27'23",从而标志着人类首次抵达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这是地球不可接近之极,这是人类从未到过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在中国踏足南极的第21个年头,五星红旗在这里飘扬起来了!此次中国科考队派遣了一支由12名科学家和1名医生组成的考察队,对中山站到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沿线进行为期70天的系统科学考察。考察内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I0001-I0002
<正>[导读]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于6日完成补给和接新队员上船的任务,离开阿根廷的乌斯怀亚重返南极,8日凌晨左右抵达南极半岛海域的作业站位,连夜展开了多种海洋科学考察作业。"雪龙"号抵达南极半岛海域开展科考科考队员从海里收回重达200公斤的庞大设备CTD。新华社"雪龙"号2月9日电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于6日完成补给和接新队员上船的任务,离开阿根廷的乌斯怀亚重返南极,8日凌晨左右抵达南极半岛海域的作业站位,连夜展开了多种海洋科学考察作业。  相似文献   

11.
科技短波     
正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4月23日,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极地科学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这标志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198天,两艘极地科学考察船行程共7万余海里。考察队圆满完成南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I0011-I0013
<正>[导读]1月3日,"雪龙"号停泊在南极浮冰区。当日,成功完成俄罗斯船52名被困人员的援救行动后,"雪龙"号在撤离这片密集浮冰区之际自身受阻。"雪龙"受阻,海冰威胁到底有多大1月3日,"雪龙"号停泊在南极浮冰区。当日,成功完成俄罗斯船52名被困人员的援救行动后,"雪龙"号在撤离这片密集浮冰区之际自身受阻。  相似文献   

13.
他有着丰富的海上实践经验,1996年至1997年间担任5万多吨散货船远洋船长职务;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作为科考人员,随中国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参加过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完成南极一船两站(中山站、长城站)的科考任务。  相似文献   

14.
图说科技     
4月9日,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凯旋归来。本次考察历时156天,总航程2.9万多海里,其中冰区航行6000余海里,并首次到达南纬75°7.2’,开创了我国船舶航行最南纬度地区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科技快讯     
<正>首航南极的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南大洋宇航员海展开综合科考。这是我国在南大洋海域的科考首次拓展至宇航员海。同时,一批大洋科考"重器"亮相,助力我国第三十六次南极考察队获取理想的科考样品,进一步增强对南极的认知。12月15日凌晨,科考队员首次利用22米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18,(11):3-3
11月12日,前往南极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航行在澳大利亚东边的太平洋海域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文涛宣布,此次科考期间将在南极中山站安装激光雷达,填补极隙区中高层大气探测的空白。他表示,本次科考队越冬考察期间,将在中山站进行激光雷达的业务化观测,获取第一手的极隙区中高层大气温度和风场的观测数据,填补我国极地中高层中性大气观测空白。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24日下午,南京海底世界来了2名特殊的客人——南极皇帝企鹅夫妇。它们是搭乘南极科考船“雪龙”号,于3月24日同载誉归来的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全体队员一道抵达上海港。这是皇帝企鹅第一次登陆中国。可是,习惯了严寒的皇帝企鹅会不会习惯我们这里的生活呢?它们的习性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对这种可爱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吧!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人》2009,(6):84-84
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是我国历史上历时最久、任务最重的一次考察.204名考察队员充分发扬”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丰硕的考察成果。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众》2014,(3):10-11
2013年12月15日,“玉兔”号月球车上的五星红旗出现在着陆器拍摄的画面中,这是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上的第一次“留影”。据嫦娥三号任务探测器系统主任设计师刘恩海介绍,全景图片分别以0°,往下倾斜15°和30°三个角度拍摄,用60张照片分三次拼接而成。目前,标有五星红旗的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的照片成功传回地面,两器互拍任务已圆满结束。“玉兔”已告别着陆器,开始月面测试工作,前往更远的区域继续月面巡视勘察。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魔海,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西洋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这片凶险的魔海,不知吞噬了多少舰船和飞机。究竟是什么“魔法”造成这一系列惨案?真是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无独有偶,在南极,也有这么一片“魔海”,它虽然不像百慕大三角那么“威名远扬”,但它的“魔力”也足以令许多人谈虎色变,将之视为畏途,因此,人们也将之称为“魔幻与死亡之海”,它就是威德尔海。威德尔海是南极的边缘海,属于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具体位于南极半岛同科茨地之间,最南端达南纬83°、北达南纬70°,宽度在550公里以上。1823年,英国探险家威德尔首先到达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