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2008,(Z2)
金牌教练精讲文题展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文化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布艺、革艺、泥塑……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书法……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我们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我们有傲人的饮食文化,如:鲁、川、粤、闽、苏、浙、湘、徽这"八大菜系"……我们还有璀璨的唐宋诗篇等等。而这些活着的传统文化也一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2.
美丽人生     
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路,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酒,还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麻团,而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人生如花一样美丽,不是吗?少年如百合花一样纯真;青年如月季花一样艳丽;中年如莲花一样典雅;老年如康乃馨一样祥和。生活中不乏消极的人,他们对人生有着这样的形容:人生苦闷;人生如戏;人生是一场梦。他们看不到生活的色彩,忽略了人生的美丽。人生苦闷吗?不!我们有激情,我们有欢笑。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习、追求、奋斗,我们会有自己的事业,会为成功去努力打拼。人生如戏吗?不!我们在用自己的生活,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填补岁月的…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物》(第二册、1995年人教版 )第 115页写道 :“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有许多病原体 (又叫病原微生物 ) ,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 ,就有可能引起疾病 ,损害人的健康。”而第 119页写道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 (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引起的 ,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书中前后这样的写法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认为“寄生虫”也是“微生物”。在 1995年人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第 192页写道 ,“病原体也叫‘病原生物’ ,是指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病的统称。”由此可以看出 ,教材第 115页中所指…  相似文献   

4.
岁月如歌     
有这样一句歌词:青春的岁月是一支歌。的确,岁月如歌。在初中生活这支歌里,有的深情,让人一生回味;有的婉转,让人长久思量;有的高亢,让我们充满力量。岁月如歌@张兴武$湖北省松滋一中  相似文献   

5.
汪永泰 《教学月刊》2005,(4):51-53,56
微生物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微生物的代谢速率高,次级代谢产物丰富,并可通过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和控制环境条件来控制微生物的代谢,所以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微生物也给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如食品腐烂、使人致病等。正确认识微生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起离开     
大多数人在一生中总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光要在校园中度过,校园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更是我们成长的舞台。在校园里,有老师、有同学,还有睡在上铺的兄弟;在校园里,我们哭过、笑过,也爱过;在校园里,我们憧憬过、迷惘过,更拼搏过。也许我们很难再找到一种生活如校园生活般让人尝尽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也很难再找到一种生活如校园生活般让人如此怀念。何不拿起笔,记录下我们原生态的校园生活,也记录下我们成长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美丽人生     
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路,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酒,还有的人喜欢把人生比作麻团,而我却喜欢把人生比作花。人生如花一样美丽,不是吗?少年如百合花一样纯真,青年如月季花一样繁茂,中年如莲花一样典雅,老年如康乃馨一样祥和。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对人生有着这样的形容:人生苦闷;人生如梦;人生是一场梦;等等。他们看不到生活的色彩,忽略了人生的美丽。何必慨叹人生苦短?何必游戏人生?又何必悲观长叹?人生是美丽的,就看你会不会用心去发现,就看你会不会用真情去创造。人生苦闷吗?不,我们有激情,我们有欢笑。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习、奋斗…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评论家说,在读者的心目中,方方至少有三副面孔:比较冷峻的,如《风景》的揭示人生世相;比较深沉的,如《祖父在父亲心中》的透视家族历史;比较轻松的,如《白驹》的玩笑世间物事。的确,方方给人的印象是多面的,包括写作中和生活中的她,完全迥异。但无论怎样,一个用心灵去创作的人都会带给我们颇多的思考和感动。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存着一百五十多万种动物、四十多万种植物和十多万种微生物。这些生物历经了千百万年漫长岁月的进化,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本领。如,其貌不扬的螳螂,能在0.05秒的瞬  相似文献   

10.
肖川 《师道》2006,(6):14-15
我们个人的生活有两个评价的尺度:一个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尺度,即所谓“善与不善”;另一个是个人自我的评价尺度,即所谓“好与不好”。这两个尺度并不总是一致的,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生活,个体自我的内心体验可能并不美好,如传统社会中的“节妇”“烈女”;又如今天我们社会中一些见义勇为的“流血之后又流泪”的英雄,因见义勇为而致伤致残,进而导致生活的窘迫与无奈。自我感觉“好”的生活,也可能是“不善”的,譬如一些人吃喝嫖赌,他会感觉很开心,但却是充满低级趣味的生活,是有背社会道德的生活,甚至可能是充满罪恶的生活;也有一些“人上人”,…  相似文献   

11.
江南,四季都有雨,我有幸出生在这个鱼米之乡。江南的人,骨子里渗入了水的性子。江南的生活,如水一般的悠然,如水一般的休闲。有人说: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江南的人最懂得如何生活,也最幸运地生活在最适合生活的地方。江南的四季,雨有无限风情。生活在雨的江南,江南人最休闲。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如酒,过于浓烈则辣喉,过于寡淡则无味,只有平衡的味道才显醇厚;生活如歌,过于高昂则刺耳,过于低沉则压抑,唯有平衡的曲调才显悦耳;生活如画,过于繁复则杂乱,过于简朴则无韵,唯有平衡的笔触才显美丽。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人生路漫漫,让我们在奋斗的征程里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让我们在平衡的生活中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3.
抬眼望天,看彩云如画;俯身檐下,听溪水如歌;打开小窗,是峻岭含绿;关上小窗,有高柳鸣蝉。这样优美的画卷自然学家肯定喜爱,而经济学家未必欣赏,因为他们的感情对自然风景有亲近有疏远。股市上跳跃的荧光屏,精心绘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比例图表,一定人受经济学家青睐,但自然学家可能对此无动于衷。在我们纷纭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件事物,在一些人眼里是珍宝,但在另一些人眼里却平淡无奇。并不是如画的美景不美丽,也不是比例图表不准确,而是人们感情的亲疏造成了对事物不同的认识。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呢?因为我们只凭一种眼光看事物。…  相似文献   

14.
谭家学 《新高考》2010,(5):105-106,112
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与人类关系密切,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一、分离提纯微生物的实验根据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特点,用不同种类的培养基进行分离提纯。如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分离纯化酵母菌、霉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分离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5.
在自然界里,除了植物、动物和人,还有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人类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像细菌、病毒和大部分真菌等微生物,它们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个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肉眼直接看到的,只是由大量个体形成的群体,如发霉的食品上生长的菌落。由于微生物的“生存能力”极强,所以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在地球的两极和高山寒冷地带,在高达90℃的温泉中,在万米高空的大气层  相似文献   

16.
我们好多人都有一句自己喜爱的名言,用它来鞭策自己。而我心中铭记着这样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和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如粒粒沙子,堆成了小沙丘。当你遇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的确,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有很多美景让人眷恋,让人神往,让人怦然心动。那如诗、如画、如梦的奇山异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大自然的美景。有的气象万千,险峻奇特;有的秀丽深幽,绚丽多彩。当你置身其中,定会被这些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色所陶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些美景吧!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听人说:“在人生的旅途上,别忘了驻足片刻,欣赏路边绽放的玫瑰。”但现代人忙碌得如陀螺打转,又有多少人曾放慢脚步,注意身旁美好的事物呢?我们脑里装的尽是排得密密麻麻的行程表,整日为工作烦心,还要被乌烟瘴气的交通搞得头顶冒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几乎忘了身旁还有他人存在。最糟糕的是,我也是属于这类庸庸碌碌、对生活失去敏感度  相似文献   

19.
【题目】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的确,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有很多美景让人心动,让人眷恋,让人神往。那如诗、如画、如梦的奇山异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大自然的美景。它们有的气象万千,险峻奇特,有的秀丽深幽,绚丽多彩,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请以自然美景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学生:老师,我们常常诗兴大发,很想写首诗来抒发一下,可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请问,怎样才能写好诗?老师:中学生写诗,必须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提炼主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平常我们写作文,总是强调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写诗歌也是如此。当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或事进行构思和立意,抒发真挚的感情。学生:老师,我们发现有的诗语言晦涩,让人捉摸不透,是不是写诗就应该这样?老师:中学生写诗,不能玩弄所谓的“深沉”。在语言上故弄玄虚,变简单为复杂,让人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