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以《反美学——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学林出版社出版)一书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的著名美学工作者、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潘知常先生,以自己十数年的学术理论积累,以极富领悟力的生命洞见,于世纪之交出版了他的关于20世纪西方审美文化、审美观念的论著系列之二:《美学的边缘——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美学界这方面研究的代表。 进入20世纪 90年代,美学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在社会生活中日益边缘化,同时,在人文学科领域内部,美学曾经有过的那种巨大学术涵盖面也发生了某种收…  相似文献   

2.
王向峰的《<手稿>的美学解读》(以下简称《解读》)是从美学角度阐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一部专著。纵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18,(6):2-2
中国美学经典(全七卷)张法主编估价:1980.00元本丛书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辽金元、明、清等七卷,选取从先秦至清代体现中国美学风貌的经典论述,将其分门别类,并进行注释和讲解,力求通过准确精当的诠释,凸显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审美风尚与审美流变,从而呈现古代中国特有的美学精神。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丛书的推出,既夯实了中国美学史的学科基础,也为当代中华民族美学精神的塑造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约翰·菲斯克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理论家与实践者,是西方当代文化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世界知名的文化研究健将",菲斯克著述甚丰,最有代表性的是<理解大众文化>、<解读大众文化>、<解读电视>、<传播研究导论>、<电视文化>、<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媒介的实质--美国政治中的种族与性别>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电视剧的价值视野出发,探讨了传统美学在电视剧美学中的体现及其在电视剧艺术批评中存在的理论空白点,分析了电视剧作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平凡关学趣味的内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我国最大的出版科学研究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以出版学术服务中国出版"走出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由该所及下属的<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与全球最著名的英文出版学术期刊--美国<出版研究季刊>(Publishing Research Quanerly)合作编辑的<出版研究季刊>"中国专号"(英文版)已正式出版,并已向全球发行.  相似文献   

7.
审美人类学是一个崭新的学科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尚在孕育阶段的学科,它是用美学的概念系统对人类学进行阐发,同时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美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尽管关于这门学科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的确定还在探索阶段,但近几年不少学者都自觉不自觉地从事着这一领域的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华夏审美风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审美文化史>两套多卷本的著作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审美人类学的视角,既有美学方法的分析,又引用了大量人类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者的结合,在美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方面都有了进展,开拓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境界.  相似文献   

8.
重新修订的<汉字文化大观>(以下简称"(大观>",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巨著由国内各界四十多位资深专家、学者精心编纂,其出版是汉字文化学界的一件喜事.是当代汉字学研究的圭臬,也是文化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在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今天,经过修订的<大观>的出版体现了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意义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美学已进入了一个理论自觉建设的阶段,在商潮滚滚的今天,许多美学家不为所动,仍在孜孜以求,因而建树颇丰,杨恩寰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主编的《美学引论》一书,积多年深入研究之心血,自觉地反思与分析美学问题,自觉地探索与创建美学理论,自觉地确立与思考美学的新角度,力求为当代中国美学建设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新思路,新阐释,新说明。细读深悟这部论著,我以为,作者的目的大体达到了。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审美对象问题。多年来美学诸派对审美对象的理解纷纭,观点各异。大都把美、审美、艺术乃至美育作为  相似文献   

10.
李勇 《现代传播》2013,35(4):57-60
对媒介文化美学表征形式的考查,可从修辞性与建构性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媒介文化着重对修辞学特征的采掘,变得越来越美,在生产"美"的能力和效果上毫无疑问优于艺术,艺术被迫另择它途;另一方面,媒介文化在表征形式的探索性与建构性上过于同质化,且往往借用经典艺术的既有模式,缺乏探索精神。媒介文化在这两方面的表现构成悖论:越来越美但越来越乏探索精神。这一悖论体现出审美文化、审美观念在当代的深刻异变,是当代社会与美学诸多问题在文化层面上折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媒介作为当代审美观念嬗变或转型的重要元素,正对传统审美观念产生巨大冲击。媒介信息物化后以审美方式进入大众感知范畴并通过议程设置机制引导审美观念;媒介的资本逻辑将艺术作为商品植入新的审美意义;媒介技术为审美想象和无止尽的审美体验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媒介在与受众审美需求博弈的过程中推进审美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影视艺术审美特性的探索与研究日益重视,除大量引进出版国外的影视美学理论著作外,国内学者的影视美学理论著述也不断出现.其中<影视美学>一书是北京大学的彭吉象教授多年从事影视美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近年来出版的有相当代表性的影视美学专著.  相似文献   

13.
《重构美学》是德国著名后现代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阐述当今美学问题的代表作。韦尔施批判性地思考了当代全球的审美化现象,阐释了美学和伦理学、哲学的关系,探讨了美学的新问题、新建构和新使命。作者认为当今审美过于泛滥,过度追求时尚,美学必须重构,美学必须超越艺术和哲学问题,必须涵盖日常生活、感知态度、传媒文化。美学也必须关注当今科技的发展,重视听觉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思考——兼与蔡克难先生商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克难先生在<编辑之友>2010年第2期发表了<试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系>(以下简称<试论>)的文章,现将<试论>中主要的3个观点概括如下-- 1.给出"出版""编辑"新定义; 2."出版"概念大过"编辑"概念; 3.出版活动不必需编辑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取华夏美学原生的赋比兴美学原则分析当代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赋比兴原则给予了当代美学视角阐释,对赋比兴三体剧的美学特征差异作出了界说,认为在赋比兴三体剧中历史真实的客观认识性因素依次逐渐减弱,审美主体的主观情感性因素依次逐渐增强.由此提出在当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应丰富充实赋比兴原则的审美现代性内涵,创作出有超越性艺术意境的佳作.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我国最大的出版科学研究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出版学术服务中国出版"走出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由该所及其主办的<出版发行研究>杂志与全球最著名的英文出版学术期刊--美国<出版研究季刊> (Publishing ResearchQuanerly)合作编辑的<出版研究季刊>"中国专号" (英文版)已正式出版,并已向全球发行.在出版纸质版的同时,该"专号"内容也将通过该刊出资方--施普林格公司的SpringerLink学术期刊网站向全球发布.这是中国出版界首次利用这个国际出版学术领域最负影响的主流平台向世界介绍中国出版业.  相似文献   

17.
1915年10月,<辞源>一书由中国现代第一家大型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它也是我国现代第一部以词语为主、兼收百科的大型汉语语言工具书.不久,中华书局也出版了另一部同类型的工具书--<辞海>.<辞源>和<辞海>这两部辞典成为我国大型汉语工具书的双壁,直到台湾的<中文大辞典>出版以前,无能有出其右者.  相似文献   

18.
<阐释与创造·文艺研究书系>是<文艺研究>2002年至2009年收录作品的一个合集,分作<批评的力量>、<理论的声音>、<学者之境>三个分册,由方宁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这套书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文艺研究中需要被不断阐释的话题,进而使自己也成为了需要被阐释的论题.  相似文献   

19.
近日,我们研读学习了柳斌杰署长为蔡翔社长<大学出版发展战略研究>所写的序言,感触颇深.序言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客观丰富的数据实证分析,回顾了世界大学出版的发展进程和总结了发展规律,肯定了中国大学出版取得的成绩,深入剖析了中国大学出版的发展情况,从更高更广的全局角度阐释了出版产业发展真谛--只有高起点,才能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作为舶来品,其涵义在国外汗牛充栋的著作中被反复言说,形成一股强大的"现代性"潮流,进入不同国界知识分子的视野.自从这个概念被中国化后,学界不乏争论,但尚未出现堪称经典的著作.商务印书馆近期推出了南京大学周宪教授的<审美现代性批判>,对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下的"现代性"进行了富有创建性的批评,引发了美学及文化研究领域对此概念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