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现,主要来自于归纳和类比,由归纳和类比发现规律产生猜想,也就接近发现了.著名的费马定理(怀尔斯1994年10月证出)、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证到厂“1 2”)就是这样成为数学中不断给人类“下金蛋的母鸡”的.  相似文献   

2.
何亩文 《湖南教育》2007,(11):15-16
40分钟的数学课,无论是"复习—新授—巩固"或"问题—探究—应用",都是其外显的、形式上的过程.正因为人们意识到数学课不单要学一些用数学术语或公  相似文献   

3.
通过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在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活动中,通过问题或任务引领学生全程参与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积累"案例",丰富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感性认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使之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追问概念的内涵,提升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分类整理,或丰富己有的经验,构建正确的数学活动经验,修正原来有误的经验,或淘汰先前错误的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张莉萍 《考试周刊》2014,(58):58-5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体验感,学生的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文章选择了“做数学”的教学方式,试图在情感上把学生代入内容,打通理解和感悟上的任督二脉,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能更深入、高效,体验真实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思维的重要特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会梳理问题,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提问的习惯,从而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四基"之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生长"数学素养的重要"土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植学生的经验"土壤",帮助他们"生长"数学素养。基于此背景,对唤醒生活经验,提升数学策略;串联零散经验,引导数学概括;整合点状经验,提升数学思维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效果。  相似文献   

8.
"做数学",可以强化数学思维,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发展数学能力。主要从通过"做数学"强化学习数学"有用"的意识、通过"做数学"激发学习自信、利用"做数学"凸显数学的教学价值等方面,论述初中数学让"做"成为"主角"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的一个新理念: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阅读数学文本的能力。通过阅读数学文本,能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语言,培养数学能力,从而提升综合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指出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显然,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学“有价值的数学”。换句话说,就是学能“做事”的数学。怎样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为“做事”而“做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也让"情境创设"这个词一下子成为了许多数学教师备课中的"新宠儿"。"童话情境"、"生活情境"、"探究情境"等洋溢着新课程理念的关键词"不径走红"。在实践中,一个成功的情境的确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情境创设已"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4.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应在于数学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方法的掌握,以解决生活中种种实际问题。“思考数学”是一种单纯的指向数学活动本身的、特有的思维水平,是一些人需要学习或研究更多的数学时而产生的思维活动。“数学思考”直接指向学生与数学相关的那些一般的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为了学生将来能更好地生活,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应在“思考数学”的基础上走向“数学思考”。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两种“思考”进行相关分析,以及论述“数学思考”的具体目标和途径,详细地诠释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5.
从"数学情节"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情结",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契合度便会越来越高,这不仅是教学技巧中的改革,更是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升级。  相似文献   

16.
在折纸活动中“想”数学和“说”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倩孙志远  黄荣金 《数学教学》2004,(5):F002-F002,1,2,3,4
追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数学课堂改革的一大亮点,这为改变“边讲边问”、“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一条途径.我们观摩了许多公开课,可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然而,表面上的“热闹”是否真正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丰富内涵与精髓?有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推进创新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师应更新观念,改革教法,指导学法,以适应数学教学改革的大潮。创新教育应体现在“教”与“学”的创新上。一、教法创新——目中有人1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走向“自主式课堂教学结构”。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是按“复习→导入→新课→巩固练习→小结→作业”这几个步骤进行的。它注重新旧知识联系,但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自主式课堂教学结构”则按“自学→说学→评学→导学”这几步骤进行,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够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正> 近两年来,《数学教育学报》就“数学素质”概念探讨,算是热点之一,自然是因为对本概念的界定,关系到数学素质教育的基础理论问题,它对各级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往不少学者对“数学素质”下过诸种定义。 有人从科学角度阐释;“素质是人或事物在某一方面的本身特点和原有基础”,即把素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本与生活实际整合,乃把课本扔进生活,将生活搬进课本,形成生活化数学教材,引领学生轻松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从而使数学由传统观念下的枯燥无味变成新理念下的灵动有趣,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生活回归课堂。  相似文献   

20.
陈敬秋 《山东教育》2003,(28):46-46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他还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观点正在被接受。做数学可以分为三个大的环节:创新、听讲、实践。它的核心是,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应学生创造性地学。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浅显的体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