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能否采用“探究——研讨法”,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选取了十四个班,以“数的整除”为内容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在试验班和对比班的教学要求、课时、课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不少省市在自然教学改革中都开展了《探究/研讨教学法》的教学实验,同志们各有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下面我们摘发部分来稿,供大家参考、研究,也希望大家结合我国国情和教学实际,对如何运用《探究/研讨教学法》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冷继茂 《山东教育》2005,(16):51-51
一、准备充足的探究材料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材料,注意体现“感性一理性一感性”的认识规律特别重要。如在教学《种子的构造》一课时,事先安排学生在家泡好菜豆、大豆、花生、绿豆、玉米、小麦等种子,并准备好镊子、小刀等工具,上课时带来,为学生自行探求“种子构造的有关知识”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准备,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有结构、有层次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准备各种电器材料和与电有关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探究——研讨法”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提出的、在理科领域的科学实验方法。所谓“探究——研讨法”就是先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有结构的材料,让他们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去动手、动脑、观察实验;提出问题(或假设)、设计实验去验证自己的假设,最后通过研讨形成科学结论(或概念)。因此,  相似文献   

5.
一、实验设想的提出前几年,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中,我们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围绕数学教学如何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的问题进行过许多探讨和尝试,但没有抓到要害,效果不够理想。教师仍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知识,致使学生死学、厌学,消极、被动接受知识,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受到严重的阻碍。因此,就我市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而言,如何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寻求通过数学教学开发学生智能的有效途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现行自然教材的编排,从儿童的认识规律出发,体现了“探索过程在前,探索结果在后”的教学原则,它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有些自然课教师却不习惯使用新教材,认为新教材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不明确,结论具有“隐蔽性”。殊不知,正是这种教材中的设疑,才唤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尔后通过研讨,把思维活动转变成语言,形成概念。“探究一研讨”法,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宗旨。一、在权作实验中思维发现,在集思广义中抽象出征忠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创立的小学科学“探究一研讨”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划…  相似文献   

7.
“探究—研讨”法是美国教育学家兰·本达教授创立并推行的一种自然科学教学法理论,这种理论已在我国中小学理科教学中受到重视,得到运用.笔者肤浅认识“探究—研讨”教学法的突出特征是;教师在课堂上先向学生提供一定量的感性材料;接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象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那样,对感性材料进行探究(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因果);最后由学生相互交流,研讨结论.教师们如果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就有希望训练培养出一批批小科学家.小学数学教材有些内容比较适用“探究—研讨”教学法.现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拙见.1、提出问题:上课后先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各部分名称,接着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激起学生质疑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9.
自然教学采用“探究—研讨”方法学习,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大自然的秘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对学生面临一个不明白的或尚未解决的问题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反复地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方法。那么,在自然教学中,怎样运用“探究—研讨”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自行探索获取知识呢一、为学生准备充足材料,做好物质准备在小学自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规律,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充足的材料特别重要。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为学生准备各…  相似文献   

10.
“探究—研讨”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小学理科教学法。课堂教学主要由“探究”和“研讨”两种主要形式组成的,故而得名。“探究”阶段是由教师提  相似文献   

11.
将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低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这是我进行的一个实验。我体会到,要搞好这项实验,就必须做到: 一、认真领会“探究——研讨”法的精神实质 1986年秋,我开始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探究——研讨”法,但由于对基本思想理解不清,因而没有跳出教材的圈子,不知如何组织材料,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教来教去感到还没有传统教法好。我曾运用“探究——研讨”法上了一堂思想品德课,《湖北教育》编辑部的有关同志也来听了课,结果,这堂课上得很别扭。此后,一度对实验失去信心,认为这种教学法不适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13.
美国教育家兰本达教授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意识的一种好方法,他主张“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原则,要求教师教学时在课堂上一次性地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相关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感知材料、发现目标、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集中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发挥幼儿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多年的数学教研中,特别是我们尝试了由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探究——研讨”的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幼儿在对结构性材料操作的同时有所发现,然后在幼儿努力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研讨,表达自己的思维,互相启发和补充,逐渐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概念来,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识。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提供材料 在幼儿数…  相似文献   

15.
“探究——研讨”教学法,就是把教学过程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来进行教学、所谓“探究”是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地通过操作和实验去认识事物;而“研讨”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获得科学结论;这两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笔者认真学习这一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集中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发挥幼儿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多年的数学教研中,特别是我们尝试了由美国哈佛大学兰本达教授提出的“探究——研讨”的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效果。这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准备充足的探究材料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材料,注意体现“感性—理性—感性”的认识规律特别重要。如在教学《种子的构造》一课时,事先安排学生在家泡好菜豆、大豆、花生、绿豆、玉米、小麦等种子,并准备好镊子、小刀等工具,上课时带来,为学生自行探求“种子构造的有关知识”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准备,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有结构、有层次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准备各种电器材料和与电有关的工具。这样学生在上课时有了充足的观察实验…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家兰本达教授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探究——研讨”教学法,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意识的一种好方法,他主张“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原则,要求教师教学时在课堂上一次性地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相关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去感知材料、发现目标、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19.
"骨法用笔"亦称"骨法","用笔是也",它是衡量一个画家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关于对"骨法用笔"的理解,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也产生出多种不同的说法。要真正理解"骨法用笔"的深刻内涵,勤学苦练、不断提升学识修养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06年第5期有篇《有第二人称写法吗?没有》的交流文章,仔细研读,发现该文论据论点不正确。文章说,用什么样的人称写,“指的是作者在一篇文章里所站的观察点和叙述时的立足点”,由此得出“第二人称写法”是“作者站到读者的位置上去”的“矛盾”说法,并举例说明用第二人称“你”进行叙述时,也还是作者站在第一人称“我”的点上进行观察和叙述,也应属于第一人称写法,只不过第一人称“我”“不出现”,是无形的。我们也不妨借用该文作者的逻辑来探究一下第三人称写法:当文章用“他(她)怎样怎样”的方式叙述时,作者的观察点和叙述的立足点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