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矛盾特殊性原理时,教材对主要矛盾是这样论述的:“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而高一《思想政治》教材在论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时,有这样一段表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决定和制约着这个社会的其它一切矛盾。”那么,如何理解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呢? 首先,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有根本的区别。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并决定整个过程的根本性质的矛盾。它的解决即是事物整个过程的终结,事物的根本性质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一个事物包含着许多种矛盾,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殊性对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都有作用,但是其中只有基本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从根本性质上区别开来具有决定意义。而主要矛盾则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某一事物在自身发展的全过程中经历几个阶段,决定于它所包含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区分  相似文献   

2.
学生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含义与内容总容易混淆 ,形成概念与判断上的错误 ,成为较为棘手的难题。那么 ,什么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什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者之间有无联系 ,有无规律可循 ?怎样帮助学生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中劳动者起主导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生产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关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与…  相似文献   

3.
一些师生冲突事件曾让一度沉寂的高校师生关系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更有很多人以此为据,惊呼传统师生关系已荡然无存了。那么,传统师  相似文献   

4.
李雪 《中学文科》2000,(12):34-34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表现;而资本主义主要矛盾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根本利益相对抗的阶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被“四人帮”搞得很乱,流毒深广。长期以来,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斗争”。为了给这种观点制造理论依据,“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还编造出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二重性”的谬论。看起来这种观点是很马克思主义,很有点革命性的,然而,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种观点,一、与实际情况不符;二、使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论断,成为不可理解的;三、混淆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旧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阶级关系上不同表现的界限;四、是为“四人帮”反革命政治纲领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哲学概念,我们在学习中应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定义不同。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且规定着事物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的矛盾。例如,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它贯穿于民主革命过程的始终,并且规定着民主革命过程的基本性质。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的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2)对立面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基本矛盾是相对于非基本…  相似文献   

7.
有位母亲苦恼地向我倾诉:"孩子不会写作文,请了两个辅导老师,人家都不愿意教了,愁死了." 我询问老师不辅导的原因,这位母亲说:"可能是嫌弃孩子笨吧?" 我要了辅导老师的手机号,打电话询问原因,辅导老师说:"辅导时,引导孩子思考,孩子根本不配合,每次布置的作文,都是妈妈替她写的,然后再让修改,所以辅导得没有激情."  相似文献   

8.
为理解而教     
当我们问学生"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的时候,现实答案会令我们吃惊。学生们喜欢某位老师的首要原因大多不是老师学识渊博,而是老师曾经关注过他们或适时激励过他们,与他们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这说明有效的教育一定是先人后事的。如果教育者不能够靠近学生,抓住学生的心,教育一定难有成效。我认为走近学生的途径无他,唯有理解。第一,理解学生并被学生理解首先是科学而人性化地理解学生。  相似文献   

9.
为理解而教     
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的教师研修课程在北京开放大学的开设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基因,产生了新的冲击。美国教育部长邓肯2011年说,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没有产生像在生产领域应用那样大的效益,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使教育产生结构性的变化。我想,"为理解而教"即是一种对结构性变化的探索。"为理解而教"的教师研修课程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它是一种学习观的改变、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教案中,最典型的问题是:它的定义是什么?有哪些组成成分?有什么类型?学生们会用正确的语言来回答我的问题。我对此感到欣喜,并要求他们记住这些课本上的定义和概念。但每一天都会有学生问我:"为什么我们必须记忆这些毫无意义的废话呢?我清楚地意识到,我的教学可能遗漏了某样东西,那就是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引导提问。  相似文献   

11.
课堂核心问题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主要疑问,指向完成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最终达成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聚焦核心问题强调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与课程中地位与作用的整体观照,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对学科能力培养的总体构思.理解是思维的高阶形式.为理解而教的原因一是激活呆滞思想,二是变知道为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为理解而教     
如何有效进行试题评讲,这是课堂教学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一道综合题为例,阐述促进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思维方法的讲评课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为理解而教学”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由斯宾塞基金资助的零点项目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研究开发的一个教学模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为理解而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Framework)是20世纪90 年代由斯宾塞基金资助的零点项目和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研究开发的一个教学模式, 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目前,“为理解的教学”模式作为优质远程教育培训项目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附属的Wide World国际教师培训机构引介到上海,作为上海市教委“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该课程首批吸引了二百五十多名学员前来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当今课堂上一些教学现状的分析,来阐释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要创设课堂情境、要促进学生思维参与,教学应追求"为思考而提问、为理解而教学"。  相似文献   

16.
韩日世界杯足球赛的硝烟已经散尽,中国队在米卢的带领下,44年来首次打进了世界杯足球赛的决赛圈。能够如此接近大力神杯,  相似文献   

17.
网上曾有这样一篇文章被广泛转载:"叔叔、阿姨,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我们都担心,这块贫瘠的土地容纳不下你们公益的热心……真的,叔叔阿姨,我没有任何恶意,我们真的不希望你们再来这里支教。"支教、义工,这些是我们大学生在假期最常扮演的角色,各个高校几乎每年都会组织或让学生自行组织各式各样的支教活动,或帮助留守儿童,或关爱农民工子弟。可是我们这些关爱怎会得到如此回应呢?看上去那样美的支教给孩子们带去的收获到底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由诸多要素构成,其运行过程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个矛盾既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任务及基本要求与教育对象已有的思想观念、政治品质以及道德素养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又体现在四个具体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与接受对象之间的矛盾、教育传播"议程设置"的固定...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如果巧妙地将问题转化为学生生活和社会情境,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可以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对学生充满吸引力,使学生有亲切感.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每个班级都装配有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为教学取得高效增添了翅膀.在每节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但笔者在听课学习时发现,有的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过分追求热闹,而缺少了实效.下面笔者列举几个教学案例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章中林 《教育》2013,(22):5
7月18日,北京林业大学研究性社会学的方刚教授,在夏令营里面对一群初中生开展了一次性教育。(人民网7月19日报道)对中学生开展性教育,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去年,"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讨会"发布的报告显示:41%的中国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渠道集中在网络,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社交网络和论坛等。到目前为止,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国家还没有性教育,只有健康教育或者青春期教育。普及的只是一些基本的性知识和道德教育,而没有上升到人文层面。这不能不说,是国内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