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移情?移情是对别人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情感体验的理解与分享,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与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而引发自己的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2.
《荷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对这类文章的教学,要遵循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时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入情、动情、移情、抒情的方法,从情感入手撘起了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获得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张迪 《中国教师》2011,(3):59-61
<正>移情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感他人之所感;移情是情感沉淀的过程,使学生知他人之所感;移情是情感升华的过程,使真、善、美融为一体。移情促使教学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教学情理相融,彰显生命的色彩,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一、课堂教学中移情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移情移情,它的通俗内涵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感他人之所感,并且同时能知他人之所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移情是指教师与学生间的一种情感共鸣反应,也就是教师想象自己处于学生的境地,并理解学生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2.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移情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见的移情体验有:①熟悉感——了解学生,心中有学生的形象在活动;②和睦感——感到学生尊重自己,自己受到学生爱戴,学生对自己敬慕和亲近,愿意与自己接近,产生“学生在跟着我走”的感觉;③理解感——完全理解每一个学…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潮,它是对“愉快教育”的一种超越。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情感教学的探索还刚刚起步,其理论还不成熟。但可以肯定,移情是情感教学的关键所在,它贯穿情感教学的始终,移情运用到情感教学中,有其可操作性,即教师能移情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依恋需要。移情性地评价学生,最终使师生双方获得移情体验,移情性沟通使情感教学变得现实而可行。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长期的道德教育研究和道德实践中,人们更多地从提高道德认知的角度出发,而较少从促进道德情感入手。然而,相关研究表明,移情是道德行为的动机来源。因移情而产生的痛苦、同情、愤怒、自责、内疚、不公平的感受都是道德行为的动机力量。对于情感先于认知发展的儿童来说,培养他们的道德移情能力是家庭德育的关键。儿童移情的培养需要遵循人际关系的亲疏层次原则。移情的培养可以综合移情情绪体验和移情认知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移情是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与体验。研究移情,对学校的德育、心理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移情在教书育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移情一词含义丰富,它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所指。作为一般心理学意义上的移情,主要是讲体验并理解他人情绪和情感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一种替代性情绪和情感反应的能力。教师合理地应用移情,可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和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9.
移情是指把对某一对象的情感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过程,而情感共鸣则是指人们在觉察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情感。移情与情感共鸣是不同但又相似的两个概念,在有些情况下易被混用。因此,应弄清楚移情与情感共鸣的本质区别,以便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恰当、合理地运用,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欣赏中,审美体验在整个音乐审美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审美情感是人对音乐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感是音乐作品表现的主要内容,而想象是在此基础上不受音乐对象的严格限制,自由驰骋的感情共鸣.欣赏者在审美体验中移情于对象,又在联想和想象中将感情体验更加深化,所以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和想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