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时英的《夜》与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关注了同一个意象“鼻子”,具有相似的叙事结构,共同揭示了人及人的生命的虚无与荒诞。“世纪末”思潮影响下的相似的生命现形成了两个文本的内在的统一性,从而显示了二人共同的现代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2.
芥川龙之介为了实践“没有完整情节的小说”理念,对其晚期创作的小说《梦》的叙事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借鉴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立体综合主义”理论,小说叙事由客观再现转向主观表现,用梦境、直觉、本能对抗与消解理性,具有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特征。但因其受困于“人工”与“自然”的悖论,导致其对主体性的追寻不够彻底。芥川龙之介的死是时代的悲剧,他的一生是“美神与宿命”互搏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许晔洁 《考试周刊》2009,(29):31-32
芥川龙之介的《河童》和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由于相似的时代背景,在思想内容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位作家都对现实社会的阴暗面进行了揶揄和抨击。芥川龙之介在创作《河童》的过程中,既借鉴了《格列佛游记》,又发挥了自己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4.
《芋粥》是芥川龙之介取材于《今昔物语集》写就的历史题材的小说.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芥川都对原作进行了再创作.形式上的再创作主要体现在让叙述者“外显”这一点上.而通过分析《芋粥》中叙述者的类型,可以更好地对文本进行叙事分析  相似文献   

5.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主要作家。他创作的作品多为短篇小说,总带有一种伤感的情调。《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最为经典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寓意深刻,极富哲理性。本文从《罗生门》入手,分析了芥川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本人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创作的一篇童话作品,这篇探求人性,激发孩子无限遐想的作品其实是根据中国唐代传奇之《杜子春传》改编而成的,但其无论内容抑或主题,甚至人物塑造都已大迥于原作。本文通过对两篇作品的比较,探求分析个中差异,进而大胆挖掘差异背后的芥川龙之介与其所塑造杜子春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戏作三昧》与《地狱变》是阐述芥川龙之介的艺术至上主义思想的重要作品。在对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与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可以管窥芥川追求艺术至上的心路历程及其发展轨迹。以《地狱变》和《戏作三昧》为中心,讨论芥川的艺术至上主义思想,对理解芥川的小说和创作思想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橘子》是芥川龙之介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与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创作手法上都存在着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地狱变》是他的典范之作,从叙事学话语体系中叙述情境的理论来看,"讲述"的叙事方式,独特的双重聚焦正是这篇小说叙事魅力的显现.  相似文献   

10.
《丛林中》与《喧哗与骚动》分别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和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两部作品的主体都是由叙述者的话语构成的,但两者的多角度叙述却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喧哗与骚动》通过四个人的反复叙述,故事的真实面貌得以还原,读者在克服作者设置的阅读障碍后也会体验到一种新的审美感受;而《丛林中》三个当事人对同一案件的不同叙述,却使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1.
历史小说是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芥川取材于历史的同时又对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造。芥川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小说,鲁迅的《故事新编》也受到芥川作品的影响。虽然二人都是取材于历史,但无论是在取材、思想内容还是创作技巧上都是同中有异。笔者试将芥川的《素戋呜尊》、《老年素戋呜尊》和鲁迅的《故事新编》进行比较,从微观处发现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七个小说人物的叙述入手,从对话和独白的角度来解释《竹林中》小说叙事的魅力,试图在小说文本与民间故事以及电影文本的比较之中寻找小说《竹林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受中国清朝小说《聊斋志异》中同名短篇小说影响的改写之作《酒虫》,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早期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祛除酒虫是导致主人公刘大成命运差异性变化的重要事件。在改写原典的同时,芥川龙之介通过二度创作的形式,表现了作家对文学、时代和人生的多维思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经历漂洋过海后在岛国日本焕发出的全新魅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小说是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芥川取材于历史的同时又对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造。芥川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小说,鲁迅的《故事新编》也受到芥川作品的影响。虽然二人都是取材于历史,但无论是在取材、思想内容还是创作技巧上都是同中有异。笔者试将芥)ll的《素戋呜尊》、《老年素戋呜尊》和鲁迅的《故事新编》进行比较,从微观处发现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武凤娟 《快乐阅读》2011,(26):181-182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本文对芥川龙之介的生平经历进行了浅析,以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鼻子》为例,尝试分析人性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16.
顾亚娟 《文教资料》2011,(11):36-37
《罗生门》是日本大正文坛的"鬼才"——芥川龙之介的名作,小说的结尾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本文从芥川龙之介试图走出失恋阴影、写"脱离现实的""愉快的小说"这一创作背景、创作目的出发,从下人身上寻找芥川的影子并进行对比,从而分析下人的行为,把握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7.
短篇小说《鼻子》是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萨特是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芥川的《鼻子》在思想主旨方面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有类似之处,他们都认识到了世界的荒谬性,都认为人生是苦难的,都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私、冷酷的。  相似文献   

18.
《竹林中》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糅合了古典遗风与现代风格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的独特叙事方式自问世以来就深受人们推崇,而它的推理小说的痕迹尤为人津津乐道。笔者从女性主义的视角介入,结合日本原初创世造人神话,分析了该篇小说在“多重叙事”写作“陷阱”中深藏的作家女性观源自传统而又趋向复杂的特殊性,使得这篇作品有了全新的解读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初期作品,它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今昔物语》.作品对其中的一个简单故事加以艺术加工,并注入了鲜明的时代色彩,描述了现代人试图寻求拯救的心理体验.当时的日本社会背景下,芥川龙之介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其创作《鼻子》的动机,都与他这部成名作有密切关联.作者通过剖析人性中的自卑懦弱和自私利己的特点,寻求放下烦恼和苦闷,多份生活的智慧和坦然的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20.
薛琳璐 《天中学刊》2015,30(1):117-120
日本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在其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多种叙事策略,尤其对不同叙事视角的娴熟运用,为小说增添了耐人寻味的审美艺术效果。作者在《竹林中》采用了转换式和多重式内聚焦相结合的叙事视角,在《报恩记》中使用了转换式内聚焦,在《袈裟与盛远》中使用了多重式内聚焦,不同叙事视角的使用也为文本带来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