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巧敏 《文教资料》2010,(18):76-78
与日本传统"私小说"追求小说的客观性不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具有超越现实的深广度,本文拟以《个人的体验》为例,从对怪诞的人物、理性化的结局和梦的描写三个方面探讨其作品的这一特性。  相似文献   

2.
《个人的体验》作为大江健三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有着深刻的内涵。作为残疾儿父亲的大江不仅以写作来突显个人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与抉择,而且他也致力于从个人的具体性出发,揭示人类共通的东西,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从《个人的体验》中鸟的成长,我们不难看出大江对人性的关怀,注重人的自我存在。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乌的成长也是一个由个人异化走向自我和谐的历程。在实现自我和谐的这个过程中突出了实践的作用,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促成人自身扣谐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看出大江的创作不仅注重人的存在,更是在构建和谐方面有着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表达了在现实社会中对人性面临危机的忧虑,战争异化了人性,加上命运的无常,让人产生对现实与生活的孤独无力感和逃避意识,处处存在不安。在作者具有这种清醒地边缘化意识之中,又在处处呼唤责任,寻求人道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个人的体验》分别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和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富有代表性的小说。两部作品书写了几乎相同的逃离主题。大江健三郎和米兰.昆德拉笔下的逃离,实际上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冷战背景下霸权主义扩张的结果——霸权势力的入侵导致了人生生存的不安定以致逃离的处境。此外,他们笔下的逃离也是现代文明背景下人无所适从的荒诞处境的真实反映,只有通过超越逃离,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救赎。  相似文献   

5.
邓轶芳 《天中学刊》2007,22(4):87-89
大江健三郎深受萨特、加缪存在主义的影响,其创作的两个突出主题是核威胁和残疾儿问题。他的《个人的体验》表现了"反英雄"人物的无力感和逃避意识,其中的责任代替逃避、"希望"代替"绝望"的光明结局,则表现了大江健三郎对存在主义前辈大师们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房倩 《文教资料》2009,(30):37-38
本文分析了大江健三郎的小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中,生活在动荡的战争年代里,承受了巨大的现实压力,毫无独立感、受人摆布的人们的命运、被撕裂的“自我”以及暧昧的生死状态。小说中,敢于同现实斗争,完成了“自我”复苏的主人公的弟弟鹰四,影响并引领精神死亡的人们达到精神再生。  相似文献   

7.
8.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是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大江健三郎小说的创作主题、表现手段及与西方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江的代表作《个人的体验》描写了人生的悲剧性以及对其的超越,刻画了“生存的荒诞感、存在的虚无和人类对命运的抗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同时又广泛吸收日本的文学精神而加以超越,形成了他独特的“日本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0.
1994年至1995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创作了三部系列小说《燃烧的绿树》。冷战结构解体初期的日本,其国家意识形态进入了调整期,民族主义日渐抬头,个体信仰自由的空间正日益缩小。作者化用基督教教会的历史,巧妙地构造了一个被称之为"燃烧的绿树"的追求信仰自由的教会。该作品展现了大江文学中后期的重要主题——个体信仰自由与日本国家信仰(或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与冲突,并以教主阿吉哥的惨死暗示作者对日本民主制度的未来充满了隐忧。  相似文献   

11.
广岛之行,让大江健三郎亲身体验了核战争及核武器的巨大危害,也让他的灵魂有了深深的触动。大江健三郎在广岛与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相遇时,对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惨状感到震惊。《广岛札记》一书就是大江健三郎在广岛多次采访后所写的诚意之作。通过对作品中出现的“真正的广岛人”的分析和解读,读者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和平意识——他们坚强努力、脚踏实地、从不妥协、决不气馁、充满自信,虽身陷困境,仍满怀希冀、勇敢前行。这对大江健三郎文学作品中和平意识的形成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拔芽击仔》作为大江健三郎早期集大成之作表现了其独特的少儿战争体验主题。而《个人的体验》则是以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为背景,根据大江健三郎的残疾儿长子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作品,正是由于这一体验,大江才真正突破了萨特的影响,使创作具有了个性。本稿首先分析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创作手法(互文)以及大江独特的文体(大江式私小说)。其次,论述本稿中战争一次的双层含义。最后论述大江健三郎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野草》具有丰富的现代体验与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命的沉沦,此在的时间性和现代性的幻灭感。诗人是在向死而生中走上在思之途的。  相似文献   

14.
高加林、孙少平、涂自强勾勒出1980年代以来乡村蚁族形象谱系及其奋斗史。当代乡村青年正经历从强者奋斗到向下的颓败和逆来顺受的甘心认命;他们的挣扎与时代高度偶合与同构。涂自强身上,浓缩一类乡村蚁族的命运,折射社会转折处的隐忧和时代前行之殇。涂自强式的运命,表明乡村青年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呈现打工化、蚁族化、飘浮无依的时代特征和群体面貌,这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
吴娱 《考试周刊》2014,(33):11-12
《挪威的森林》在日本国内和全世界的影响深远,这与其平易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的隐喻意义有密切联系,运用体验哲学指导下的概念隐喻作为理论基础,从《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观、音乐、女性、故乡、深井等概念中可以探求出其背后的深刻隐喻含义,从而了解该作品的文学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王川 《文教资料》2009,(3):28-29
《饲育》是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其奇异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向我们展示了在二战期间生活在森林峡谷中的“我”的成长故事。受西方人文主义和存在主义影响的大江,在其文学作品中时常流露出对战争的痛心和深深的反思之情。本文从创作背景谈起,进一步探求生活在“森林监禁”状态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生命的新生。  相似文献   

17.
何万兰 《广西教育》2013,(37):67-67,81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两个教学片断。片段一:师:农家乐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受到城里人的喜爱了,这不,明明家的农家乐打算在暑假前开园,今天我们就先去打探一下进度吧。(出示农家乐热闹景象)出示例题(根据情境适当改编):农庄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现在长8米(出示一长方形),预计开园时,花圃的长将增加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济慈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美丽的诗篇,《无情的妖女》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济慈与范妮的恋情正在快速发展当中。亲近与疏远、真情与假意,痛苦与欢乐,永恒与短暂、至美与虚无等矛盾的情爱体验蕴涵在《无情的妖女》一诗中。  相似文献   

19.
霍锋利 《文教资料》2008,(28):34-36
本文以救赎一词为中心,探讨了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中主人公"鸟"从单纯的个人救赎到自我与残疾儿双重救赎的心路历程.此外,针对向来被认为突兀的结尾进行原因分析,发掘"鸟"的转变行动背后的认知过程,阐明一些较少被关注的、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情节之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孤独生命的诗化体验 --《野草》意象的现代性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草》是鲁迅的生命哲学,它以诗化形式、庞大的象征意象体系记录了作者心灵深层的孤独体验和现代性人格的痛苦挣扎。然而对《野草》意象的现代性哲学解读,一直是鲁迅研究中一个语焉未详的问题。文章试图从寓言式的生命景观、中西象征的交融两方面来揭示《野草》意象的多元性、现代性哲学内涵,深入探讨象征意象中所积淀的作家生命深层的真实体验,为鲁迅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照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