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琴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早在周代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古琴在跨越其它普通的乐器而成为“八音之首”则主要依托士阶层的存在。在汉代,众多的士阶层视古琴为雅器,借用琴曲抒发他们的内心情感,琴学也成为文人精神之寄托而具有人文音乐的性质,因而从根本上将古琴从“艺术琴”提升到“人文琴”的地位。文章主要通过汉代琴学造谐、汉代古琴作品、汉代古琴技法及汉代琴学的“人文琴”特征、汉代琴学的乐教思想几方面来阐释汉代琴学在中国琴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2.
琴歌是一种以古琴伴乐,以古诗词为载体的自弹自唱的古典艺术歌曲形式。古琴本身的音响色彩结合诗词格律形式以及诗词的四声吟诵特点,使得琴歌不仅具备了独特的文学意境美,还具有鲜明的旋律音韵美。对琴歌谱例的分析和演唱实践对比,探寻我国古诗词琴歌的艺术特色和演唱特点,归纳其中的美学意蕴,可以有效推动琴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和探讨苏轼《杂书琴事》中的琴学观点,揭示其中体现的琴学思想对后世文人琴思想形成和古琴音乐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琴律就是古琴音乐所用的律制,律制的产生总是与生律法联系在一起的。古琴在乐器构造上具有七弦十三徽的形制,而它所用的律制既有三分损益律也有纯律。本文对多年来音乐家对琴律的研究加以综述,对作者与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旨在对古琴音乐的发展和乐律学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罗佩的琴学专著《琴道》使用序言、章节标题、插图、附录等大量内副文本元素,其中引用并翻译的内容占全书的三分之一。高罗佩对这些翻译进行大量注释,呈现出丰富的深度翻译现象。运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资本”“惯习”三个核心概念审视该深度翻译现象,发现高罗佩采取厚译策略乃是场域、资本、惯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 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诸多学者着重研究其音乐美学思想, 而忽视其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的研究。如果能将《溪山琴况》中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与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结合起来, 将对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艺术瑰宝源远流长,琴在这样的艺术价值体系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琴作为一种乐器,它非常具有影响力;除为乐器之外,它还具有道德、哲学、宗教、政治的内涵。作为中国古琴艺术的代表——梅庵派古琴艺术,它是中国古琴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既具有历史的机遇,也包含着古琴艺术家们自己的天分、才华。它体现了二十世纪的部分文化生态,丰富了古琴艺术,造就了曾经古琴有过的辉煌,也为艺术的新发展留下了重要的的空间。本文就如何继承梅庵琴派的传统,坚持面对现实,以此来作为爱好者乃至关注它的所有人们需要长久思考和不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琴人形象在明清琴乐小说中发生了诸多新变,其文人身份得到认同与凸显:琴人由超现实人物大量转为现实中人,在精神域场展现了文人气质和文人品格,神秘性逐渐隐退;琴人形象塑造出现意境化倾向;古琴作为雅化和衬托琴人品格的人文环境备受关注,是文人沟通天地的精神载体和文人身份的表征,“琴挑”也成为男性文人追求情爱的惯性模式.以上新变,是多种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斫琴在琴学的律、调、谱、曲、论中占据重要位置。古代斫琴,不仅工艺精湛,还寄寓了丰富的人文感悟和美学内涵。从先人对古琴起源与创制的想象,到斫琴工艺的各个环节,包括材质选辨、琴形构造、琴音设计等,都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李贽提出了"琴者心也"的观点,这是其"童心说"在琴道观上的体现。在李贽这里,琴虽被抹去了传统乐教加诸其上的道德属性,被还原为一种单纯的乐器,但他仍然认为学琴和学道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学琴的经验对于学道来说,亦具有相当的启发与借鉴意义。由此可见,李贽并没有完全同传统琴道观一刀两断。其"琴者心也"说为古琴艺术冲破长久以来的某种僵化的外在束缚,真正地走向创新与发展之路,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明末著名琴家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是对古琴音乐美学的总结,他是在明代琴论家冷谦《琴声十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十四况,并且用二十四个汉字进行高度概括。我们通过分析《溪山琴况》中对每一况的文字说明,总结出其所代表的有关古琴音乐美学观点、审美意境及演奏技法的文化内涵,并用英文准确表达这些内涵。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20,(2):69-74
顾梅羹,辽宁音乐家协会古琴研究会会长,东北地区高等音乐院校古琴教育界专业第一位教授,其琴艺、琴学与琴道享誉中外,中国古琴文化历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所著《琴学备要》是凝聚琴艺、琴学与琴道等诸元素的经典之作,是中国现代古琴教育史上最规范的古琴教科书。本文试以顾梅羹先生的琴学思想为核心考察其对辽宁省古琴文化史的影响;探讨作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之一的古琴文化如何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成为文化强省强国、文化兴省兴国的助推元素。  相似文献   

13.
王迪是我国著名的古琴家、民族音乐学家。《弦歌雅韵》一书收录了她整理定谱的100首琴歌,此书对促进琴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对该书中收录的琴歌的表现内容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4.
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始终占有位尊价高之地位,古琴音乐所表现出的含蓄、淡和、移情之美,代表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象征。对古代中国的文人来说,"琴"言志是他们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范畴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徐谷共的《溪山琴况》是中国古琴美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其内容乃是植基于儒道佛思想的影响下,以二十四况来论述古琴的演奏技巧与美感意境,然而徐谷共如何将儒道佛思想融入古琴艺术中?本文先将散见于历代琴论与琴谱提叙之所论者略作简要式的回顾,再看徐谷共对前人观点的传承是否随时空位移,而有逸出传统范式之外的新蕴产生。  相似文献   

16.
琴又称瑶琴、玉琴、古琴、七弦琴。相传伏羲氏伐桐创瑶琴,起初为五弦,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后来周文王加上了代表“天、地”的两根弦,形成了现在的七弦琴。琴由于“平和雅正、至纯至清”而成为文人们钟情的对象,“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中国文人非常重视全面的艺术修养,“琴棋书剑”或者“琴棋书画”,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徐(谷共)共的《溪山琴况》是中国古琴美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其内容乃是植基于儒道佛思想的影响下,以二十四况来论述古琴的演奏技巧与美感意境,然而徐(谷共)如何将儒道佛思想融入古琴艺术中?本先将散见于历代琴论与琴谱提叙之所论略作简要式的回顾,再看徐谷共对前人观点的传承是否随时空位移,而有逸出传统范式之外的新蕴产生。  相似文献   

18.
“琴操”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音乐文学样式,其与古琴音乐相和而生的特点,使得这种样式融入到古代士大夫的文学创作之中,与其他文学题材延续并存,井在律诗出现以后作为古诗的一种保留下来。韩愈在被贬潮州以后所作的诗歌中,有一组以琴操为题的古诗,用古风流韵深切委婉地表达了遭到贬谪的心境,从中可以看出韩愈如何对待困厄处境的政治智慧及情绪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中国音乐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和音乐表演理论。古人对琴的描述则有"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之说,它因为长期在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溪山琴况》的解读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髓。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乱弹琴”比喻胡闹或胡扯,用“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讲大道理是白费口舌,或讥笑有些人说话不看对象。这里的“琴”指的就是“古琴”。 古琴,在古代常称作瑶琴、玉琴、丝桐、七弦琴等,本世纪初才开始称为古琴。古琴是我国一种古老而又富有民族特色的拨弦乐器,在我国的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琴作为封建士大夫抒发感情的乐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