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小雅》与《周易·卦爻辞》之间有着某些相似,这种相似主要表现为对天道、朝政、人生的忧患意识,本文在对其忧患意识作比较的同时,还就《周易》卦爻辞的制作年代,卦爻辞和《小雅》中部分诗歌的来源,作者群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周易》的表现形式颇为特别,除文字外,还有卦爻符号,而文字又与卦爻颇多关联,在修辞上形成一定的特色。本文将《周易》“互文”分为爻内互文、卦内互文和卦际互文三类,以揭示其应用特点。本文认为研究《周易》互文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正确理解《周易》卦爻辞的含义,解决一些训诂问题;二是对探讨互文的起始及其形式变化有参考价值,并有助于明确“互文”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周易》卦爻辞中民间歌谣存在的几种形式,并通过具体的卦爻辞的实例研究,说明了《周易》中的一些卦爻辞与民间歌谣的关系,并能够弃绝卦爻的义理,切近其作为歌谣的原初风貌及涵义,从而展现了古老而纯朴的先民的生活习俗概况。  相似文献   

4.
《周易》卦爻辞中有许多关于中国古代法律的资料,例如“刑”、“狱”、“幽人”、“讼”、“寇”等等。研究这些资料对于理解《周易》哲学与中国古代法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诗歌产生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与卦爻辞的产生时代大致衔接。《周易》卦爻辞象征艺术的三大特点:鲜明性、典型性、含蓄性,已初见“比”、“兴”之端倪,对《诗经》“比”、“兴”表现手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二又不可等而视之。卦爻辞的“象征”是一种思维方式(即隐喻思维),而《诗》之“比”、“兴”则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6.
《周易》中的卦爻辞多为当时的民谣,它是我国比《诗经》更早的远古民歌。本文从文学角度分析了《周易》卦爻辞民歌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并阐述了这些民歌长期被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周易》卦爻辞 ,古今注疏 ,汗牛充栋 ,但有些注释不能令人满意。在前辈注疏的基础上 ,文章对前八卦中的一些卦爻辞作出新解  相似文献   

8.
《周易》记事文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记事文语言简洁精炼,用词准确恰当,记事内容广泛,在记事中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对比、心理与场景描写、人物形象刻画等文学笔法,对后世散文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周易》卦爻辞中有关历史事件、社会生活的记事分析,来探讨《周易》卦爻辞记事文作为记事体文学先驱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屯》卦叙述了完整的婚恋过程,以婚恋礼俗为线索完成了从爱情始生到坎坷渐增再到婚姻终成的叙事,阐明了“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的卦旨,同时对“君子”观念也有所揭示。礼俗在《周易》文本中作为事象的存在,在接榫卦爻叙事的同时,对相关卦旨及《易》道精神也有揭示功能。  相似文献   

10.
《周易》卦、爻辞产生在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在殷末周初。《周易·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孔颖达《周易正义》说:“以当纣世,忧畏灭亡,故作《易》辞,多述忧危之事。”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推断《周易》的卦、爻辞当著作于西周初期,出自当时掌卜筮官员之手。说明《周易》的出现,并非周厉王末期一时之作。  相似文献   

11.
《周易》卦爻辞中多处谈到"饮食"。人的生命依赖于食物与水,因此在《周易》哲学中,以"饮食"象征阴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在西方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但当前的《周易》卦爻辞英译本在字、词、句三个层面都存在大量误译。本文以理雅各译本、卫礼贤/贝恩斯译本、彭马田译本和汪榕培译本为例,分析了通假、词义引申、句读、省略和倒装句的文本考辩问题和误译现象,并提出译文应译出原文中通假字所对应的本字,由卦爻辞的义理决定对词汇本义和引申义的取舍,根据每卦每爻的中心思想和《周易》的整体精神给卦爻辞断句,在译文中补充原文的省略成分,将变式句还原成常式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近年来《易经》研究的偏颇情况出发,重点论述《周易》的文学价值。本文认为,《周易》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以简洁的文笔进行记述,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和认识意义;从文学发展上看,卦爻辞韵语实为从甲骨卜辞到‘诗经’韵语的过渡形态;从体裁上看,卦爻辞提供了多种文学样式;它还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丰富了文学的表达方式,为后世写作提供了手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屈子为文,十分注重文情,这不仅有理论,而且进行了伟大的实践,其《离骚》,可谓奇文郁起。一在《离骚》产生之前,系统论述文与情及其相互关系的,首推孔子。《周易·系辞上》:“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此为解释卦象和卦爻辞而言,即指圣人立卦象以表现意念,设卦爻辞以表现情之真伪。这实际上是讲形象和概念、文和情的  相似文献   

15.
《系辞》下言《周易》的取象方式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身”即卦爻辞中频繁出现的鼻、耳、颊、背、臀等身体词汇。这些词汇的存在给具体卦爻辞的理解造成了困难,历代注家的各种诠释总有隔靴之感。本文将《易经》中出现的全部身体词汇进行排列,发现它仅仅限于某些身体部位,而这些部位又恰恰是古代刑罚的施刑部位。考古资料、《尚书》、《庄子》及《周易》本文均可以证明:"近取诸身"其实是上古刑罚的反映。它反映了上古刑罚的威慑力,也透露出《易》忧患意识的一部分现实来源。  相似文献   

16.
编著摘要:《周易》之卦爻辞有字面含义、儒家释义、卜筮隐含之义、启迪管理之义。《周易》以神道设教的方法、占事寓理的手段,从精神上给人以引领,可以说《周易》借助卜筮实现了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上古先民是否具有鲜明的语体意识,根据《周易·系辞传》所给的信息以及《周易》卦爻辞中的"辞"的特点,运用类比推理、溯本究源的方法得出"辞"是一种曲托假借、言近旨远的特殊语体。这无疑对后世文体抑或表现手法影响巨大。由此断说当时已出现文学自觉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比传世本(以下简称“传本”)《归藏》、秦简《归藏》、今本《周易》及其他文献典籍,以求传本《归藏·齐母经》之文的准确训解。在一些引用《归藏·齐母经》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瞿有”一词,盖因误解“瞿有”与“有瞿有觚”所致,本文结合《诗经》“有A有B”句式,论证了“有瞿有觚”应为“瞿觚”之义,并且论述了传本《归藏·齐母经》之文与今本《周易·睽》卦爻辞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目前易学研究成果上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周易》成书于秦汉之时,并说它是先秦哲人宇宙观、方法论批判性总结的产物。这固然无可非议。但有一点还没有引起注意,即:《周易》中的卦爻之辞可能是后人纂写的,现存的殷周卜筮之辞或“象”难免有作者的附会与加工的地方,但先秦卜筮中必有义理所在。若无义理而只有占法,如何能使当时的人们相信和崇拜它呢?本文对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历来关于《周易·咸卦》的解释,主要有男女感应说、文王狱中受刑说、出行之吉凶记录说、男女恋爱之辞说四种。仔细循察,文王狱中受刑说和出行之吉凶记录说都与卦爻辞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而男女感应说与男女恋爱之辞说本质上是相通的,通过卦爻辞的综合考量,可知《咸》卦各爻分别代表男女之间恋爱的不同阶段,展现出爱情由生发到修成正果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