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木马赢家》中保罗之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的金钱意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与异化;二是家庭中父亲的缺席,母亲的贪婪,舅舅的投机对保罗精神的摧残;三是保罗不顾自己年幼、无力,却试图维持家庭的宁静,满足母亲的物质享受而导致心力交瘁离世。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97):11-12
《木马赢家》是D·H·劳伦斯有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往评论家大多从俄狄浦斯情节角度分析其主题,本文从消费文化主义理论入手,对这篇小说中的母子关系的异化进行剖析,质疑作品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找到母子关系异化的根本原因为工业文明及消费主义对不同阶级人们人性的扭曲,进一步挖掘作品的内涵,为劳伦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劳伦斯小说《木马赢家》中少年保罗的形象,指出对金钱的贪欲和投机是造成保罗悲剧的重要原因,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对金钱的集体崇拜和贪图享乐的腐朽心理,表现了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关系存在着一种双环结构形式,即以格特鲁德和保罗为圆心,以"情人关系"或"情敌关系"为半径,组成了一个两圆相切的双环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形式,作品阐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如何残害人性,异化了男女两性关系,体现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为后人在人物结构艺术方面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关系存在着一种双环结构形式,即以格特鲁德和保罗为圆心,以“情人关系”或“情敌关系”为半径,组成了一个两圆相切的双环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形式,作品阐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如何残害人性,异化了男女两性关系,体现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为后人在人物结构艺术方面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塑造了一个对金钱无餍足的追求而扭曲异化的母亲形象。本文探讨了母亲异化形象产生的根源及其后果,即金钱、物欲对人的心灵的扭曲和异化,并由此使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纯金钱物质关系。  相似文献   

7.
仲颖 《海外英语》2011,(1):236-237
劳伦斯作为二十世纪英国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以《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及《恋爱中的女人》等长篇小说蜚声文坛。劳伦斯在短篇小说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木马优胜者》当属其中的翘楚。人们每读到这部作品时,便不自觉的联想到"俄狄浦斯情结"。该文从审美角度,表现手法等角度去解读,探讨了劳伦斯是个十足的象征主义者,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的本性的扭曲和异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父亲形象缺席这一角度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进行研究,发现父亲形象缺席,以及替代型父亲的失败对男主人公保罗的命运与性格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探讨,父亲的缺席导致了保罗俄狄浦斯情结转变失败、悲剧的发生,由此而揭示出:父亲在儿童性格的塑造方面起着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茹艺 《海外英语》2012,(19):196-19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普遍应用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人格结构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主要部分所构成。该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予以新的解读,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剖析主人公保罗的人格特点及发展,揭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普遍应用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人格结构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主要部分所构成.该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予以新的解读,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剖析主人公保罗的人格特点及发展,揭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想的两性关系,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和谐统一,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运用合作原则对D.H.劳伦斯的《木摇马上的赢家》中会话的不合作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探寻小说的会话含义,文章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分析使我们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终我们可以体会到作品的主题:工业文明使人的心灵扭曲,人际关系异化。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对保罗与三位女性的关系的描写,展示现代工业文明世界中,人与文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导致人性的分裂,劳伦斯在小说中追求理论的两性关系,认为只有达到精神与肉体的谐统一,人才能获得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劳伦斯短篇小说《摇摆木马上的赢家》中悲剧产生的原因。借助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白日梦、恋母情结和潜意识因素,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念出发,本文分析了该悲剧产生的心理原因,以期加深对劳伦斯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男主人公保罗的人格分析,说明保罗是受畸形母爱和残缺家庭影响而发生人格分裂,成为理想爱情殉难者与残缺家庭牺牲品。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的许多弊病。  相似文献   

16.
D.H.劳伦斯是闻名于世的英国小说家,他的许多作品深刻批评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对社会、人性和自然的摧残,以及金钱扭曲的人伦道德观。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域,运用文学伦理结形成与解构的具体批评方法,解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名篇《木马赢家》,指出金钱为上的社会中人伦的扭曲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破坏,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说《木马赢家》中男孩保罗渴望得到母爱,但母亲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追逐金钱上。保罗想在金钱上帮助母亲,得到母亲的爱。他骑上木马,让木马带他到一个"幸运的"地方去。他骑木马达到疯狂状态时,能够预知下一场赛马比赛中哪一匹马获胜。他用这个方法赢了很多钱,在最后一次成功预测后,他从木马上摔下来,不久死去。作品告诉人们,金钱并没有那么重要,内心的充实和丰富才是最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深恶痛绝,他这种厌恶始于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对自然健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向往。在《恋爱中的的女人》中,他通过对杰拉尔德这一人物的刻画,充分表达了他对理性至上的进化论社会观的否定和他为异化的人类社会寻找重生之路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9.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以《儿子与情人》、《虹》以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长篇小说斐声文坛。劳伦斯在短篇小说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从《木马优胜者》出发剖析劳伦斯小说的主题与艺术特色。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继续探讨在工业文明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心灵和本性受到机械力量的严重压抑和摧残,在金钱的腐蚀下,人们失去了爱的能力,沦为金钱的奴隶。劳伦斯的作品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精于描绘人的内心世界,喜欢用具有丰富想象力和鲜明节奏感的语言来表达到生动逼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通过描述主人公保罗与三位女性的情爱纠葛,展示了工业文明带给人与自然的伤害,作者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追求的是和谐的两性关系和纯净的自然世界,表达了只有灵肉合一、天人合一,才是现代文明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