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篇小说《猎人与狼》描写了猎人“与狼共舞”的生动故事。就此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阐释和引申 :其一 ,依据生活逻辑 ,并从哲学演进的角度 ,阐释了作品对人和狼的新发现 ,揭示了作品主题产生的必然性 ;其二 ,从人性生成的角度 ,阐释了作品所蕴含的人性新观念 ,揭示了作品形象生成的可信性 ;其三 ;从审美的历史积淀和时代动因的角度 ,阐释了作品审美创作的新感性 ,揭示了作品审美创作取向的深刻性。由以上论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与狼共舞”是新世纪文学创作的大学问 ,大主题 ,大文章  相似文献   

2.
藏族作家阿来与新写实小说作家的作品广受读者的喜爱,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号召力来源于其原生态的创作,真实反映了人生、人性,从而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他们的作品在描写生活及人性的原生态上具有相同性,表现了爱情、亲情、人间真情在残酷现实中的沦丧,引人深思。同时两者在写作手法上存在不同点,阿来用参与者的身份宏大叙事的手法真实反映历史,拷问历史;而新写实小说作者则以旁观者的角度从生活琐事中反映人生、人性。两者的原生态创作虽然存在不同,但同样的剖析人性,反思人生使他们的作品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以刘文金创作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为研究对象,着重从音乐表现手段、音乐的题材、体裁以及创作理念等角度对作品的音乐本体进行分析;并对其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抗战文学”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抗战文学,是指以抗战为题材的文学。从共时性角度考察,抗战文学存在大叙事、现实性、反形式化三大特点;从历史性角度考察,抗战文学则显示出创作发展和人性挖掘深度成正比的特征。抗战文学要出现优秀乃至伟大的作品,有待于我们对民族文学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和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广泛吸取。  相似文献   

5.
霍桑在创作<红字>时的矛盾心理和暧昧态度导致了这部小说多元化的人物和主题.从人性的角度审视这部作品,人类文明与人性应该是协调统一的,人类文明不应压抑也无法压抑人性,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人性的弘扬,牧师迪姆斯代尔人性的压抑及医生齐林窝斯人性的泯灭导致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命运,也深化了"只有实现人性与自然的结合,真善美才能回归"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麦克尤恩的《赎罪》在国内外都受到了热烈欢迎,但学者们对文中人物在人性方面的研究很少。作品中充满着人的善与恶,罗比遭受着人性的痛苦,尤其是在战争中处处面临选择,但他不论是在平时的生活还是在战争期间都发扬着人性之爱,穷其一生去追寻个人自由。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能让我们更加了解作者塑造罗比这一人物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7.
海男是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县城》,以一种诗性的叙述话语建构奇幻的异域情调和令人意外的境遇,从不同的角度透视人性。在肆无忌惮的皮肉生涯里窥探人性的灵与肉。作品流露了女性自身最隐秘的思想,她的这种"裸露"颠覆了女性作家这一群体以男权为主的创作。作品的女性写作呈现出一种对男权的反抗,她游刃有余地掌握着女性创作的主动权。同时,她同另外的女性文学作家一起也在为建构属于女性自己的写作传统做着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春酒》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创作的散文。分别从民风、人情、细节、人性、语言五个角度入手,品析《春酒》之美,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作品中所包含的追思之情。  相似文献   

9.
人性的突围是张贤亮作品,特别是他早期小说创作中最可贵的思想内容。他的早期小说创作通过对作品主题的设定和女性角色、知识分子角色两类角色的塑造,写出了人性在残酷环境中的突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作品近年被翻译为世界多国文字,在海外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可译性"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其基于中国传统文学和哲学之上的独特的叙事模式和文化精神;现代意识统摄下的对人性的深入探究所形成的作品的普适性意义和价值,使他的创作能够跨越语言文化的障碍,在世界文坛展示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俞元桂先生的散文观是一座学术的富矿.本文着重从本体观、创作观、鉴赏观三个侧面分析其对实用性散文与艺术性散文本体特征的概括,探求其散文创作抵达乐天知机之人生奥秘,阐述其鉴赏散文作品辩证明智的审视角度.  相似文献   

12.
蔡晖 《考试周刊》2010,(7):32-34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素来被外界认为是反乌托邦文学、反极权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于这部作品里的政治寓意.已经有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批评。本文力图从“人性”的角度,对《一九八四》中所表现出的作者对于个人自由和基本权利的观点进行阐述.揭示奥威尔作品带给读者的人性震撼力。  相似文献   

13.
俞元桂先生的散文观是一座学术的富矿。本文着重从本体观、创作观、鉴赏观三个侧面分析其对实用性散文与艺术性散文本体特征的概括,探求其散文创作抵达乐天知机之人生奥秘,阐述其鉴赏散文作品辩证明智的审美角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分析了柏拉图对艺术的非理性界说中的合理因素。指出这些合理因素主要表现在:1.肯定了艺术的非概念性与艺术思维的非抽象性;2.开启了从人性价值的角度评价艺术的先河;3.重视艺术想象与艺术幻觉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柏拉图所说的创作灵感与今天所谓的创作灵感并不同义,实指艺术幻觉现象。  相似文献   

15.
张莹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2):107-109
宋之的集戏剧、散文、小说创作于一身,作品颇丰,在他短暂的一生里给我们留下40部剧本、1部小说集、2部散文、报告文学集,其中戏剧作品特别是喜剧作品在中国戏剧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在研究宋之的的剧作时通常都是从喜剧、革命文学等角度切入,文章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其戏剧作品,即以其剧作中凸现的人生之忧、人性之痛及抗争之苦来论述其剧作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6.
《稻草人》以其原创性、人文性、时代性、引领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潮流,从描述角度、社会角度、人性角度和儿童本位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引发儿童观察社会、思考人生.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的乡村书写贯穿了她漫长的创作历程。早期的她或从社会政治的角度控诉乡村,或从道德美感的角度回望乡村,或从传统文化意识的角度批判乡村。20世纪90年代王安忆发现了传统乡村的人情、人性美,找到了传统乡村审美的生活形式。近年来,王安忆将她的目光对准进入城市的乡村打工群体。继续她对当下乡村的间接阐述。王安忆的乡村书写始终关注乡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籍此传达她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忧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吴姿梦 《成才之路》2014,(13):94-94
从文本自身和整体的角度审视余华的作品,探索"残酷与温情交融"的现象,进而发现其"暴力""温情"后存在的更广阔的空间,并最终让人深思"人性"的内涵,指出对美好人性的渴望是他作品的内在灵魂。  相似文献   

19.
人性 人道 革命和爱──雨果小说对爱的独特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爱的精神的探讨和描写,贯穿于雨果的整个创作之中。《巴黎圣母院》主要从人性的角度去阐释爱,《悲惨世界》则从人道的角度去探讨爱,《九三年》则从革命的角度去理解爱。对爱的阐述的逐步人生化、社会化和深刻化,是雨果小说创作日益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分析了沈从文作品永恒的价值。(一)在空间上,从“湘西”视角,构建作者理想中的“湘西世界”。(二)时间上,从人性美好的角度,在“湘西”系列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折射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识。创作是独立的,作品是永恒的。历史随风而逝,作者的倾诉却跨越时空而永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