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野性对巴克的呼唤来解读美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巴克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中的一条宠物狗,当巴克生活在井然有序的文明社会时,他曾是主人的玩伴、宠物,甚至是朋友和伙伴.但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变迁,巴克最终却变成了一个任意杀戮、残忍无比的野兽.这是野性对巴克产生的强烈呼唤,也是美国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崇尚暴力,弱肉强食,适者才能生存,竞争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本细读和对作者的分析,本文试图找到巴克生活中不同时期环境所起的关键作用。此外,在环境决定论的指导下,本文分析了巴克由一只文明的狗退变成了一只野狼的原因。进而得出环境决定着巴克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19世纪美国著名自然主义小说家杰克*伦敦在他的小说<野性的呼唤>中,给读者讲述了一只名叫巴克的狗从文明的生存环境中被倒卖到残酷恶劣北方淘金潮中,变成了一只雪橇狗.在此过程中,巴克表现出的极强的适应性正是小说的主题.小说主要通过巴克的视角来描写和透视世界,叙事方法独特,但也有一些问题.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小说,本文讨论了这种叙事方法在这篇小说创作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折射杰克·伦敦思想感受的一面镜子──评《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形象陈光明巴克(Buck)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TheCalloftheWild,1903)中的主人公。它本是一条家犬,后来却投奔荒野,变成了一只狼。巴克的命运是贯穿这部...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讨论小说《野性的呼唤》中的主人公巴克的转变过程。在他的一生中,巴克遇到了许多不同的人和狗,它与人、狗之间的关系包括他自身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这篇文章重在分析这些不同的关系以及发生在巴克身上的一系列变化。这篇文章最终的结论是在巴克从一条文明世界的高贵的狗转变卫凶残,嗜血的怪狗中,这些人狗之间的关系和巴克自身的变化产生了很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赏析《野性的呼唤》——感悟生命的顽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克·伦敦笔下的巴克不仅仅是一条活生生的狗,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在严酷生存环境中具有顽强生存意志、生存力量以及生存智慧的人。今天,对许多人生受挫的人们,巴克的成长经历是他们值得借鉴的一面镜子:适者生存!“野性”对巴克的呼唤就是“人性”对他们的呼唤。  相似文献   

7.
细节之美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么喜欢去“星巴克”,倒不是因为它美味的咖啡,而是因为它那种情调——柔软的音乐,舒适的座椅,还有就是女招待看情人似的眼神。“星巴克”的服务理念就是“出最好的咖啡,出最好的服务,用细节挽留每一位顾客”。“星巴克”总是能为人们想得更多,从一个小小的细节,让人感动,让人回味,让人留恋。这就是“星巴克”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巴克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大作《野性的呼唤》中的主人公.巴克的主人连续不断的在更换,从法官米勒,到狗贩子到哈尔,再到约翰·桑顿.本文主要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谁是巴克最好的主人,以帮助后来的读者更好地理解《野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优秀作品。该故事讲述了一只叫做巴克(Buck)的狗的艰苦经历。故事情节复杂且感人,语言生动形象。伦敦使用拟人手法,把巴克刻画成一只具有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感恩之心的神奇的狗,就像一个充满了感情的人。本文讲述了巴克如何从驯良的宠物狗变化成具有狼性的野狗,  相似文献   

10.
《野性的呼唤》讲述的是一条狗的故事。巴克本是一条养零处优的狗,但被人拐卖,从此踏上了艰难的行程。残酷的野外生活使巴克学到了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狼的野性在他的身上逐渐恢复。历经磨难的巴克被好心的桑托收留。正当他们开始过上平静生活的时候,桑托却不幸被印第安人杀害。愤怒的巴克闯进印第安人的营地咬死了凶手。孤独的巴克终于告别了人类加入到狼群的行列。  相似文献   

11.
呵!想到了巴克,想到那驰骋在冰雪世界的极地雪橇英雄,想到了驭狗人的淳朴和善,想到桑顿与巴克间真挚感人的情谊,这是多么吸引人的故事!第一次读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时,因为译者的文笔实在了得,17万字的小说在一个下午的光阴里自指间翻阅中缓缓流过。这其间,愤怒、紧张、感动、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比分析了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的评论的基础上,指出该小说很好地印证了物质决定论这一哲学理论,并在该理论指导下论证了在物质条件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巴克从狗变成了狼。作者由此也得出该小说的寓意:人类应该学会爱。  相似文献   

13.
第一集:当巴克遇上外星蚂蚁巴克是一只黑蚂蚁,每天他都要和许多兄弟姐妹一起走很长的路去寻找食物,来来回回非常辛苦。尽管巴克有六条腿,但那也累得够呛呀。于是,巴克想着如何才能不用每天那么辛苦  相似文献   

14.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人公巴克(Buck)是一条狗。本文分析了小说的写作背景,巴克的遭遇,巴克与主人的关系,通过巴克的回归自然来唤起人们的人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对于《野性的呼唤》的研究主要从对主人公巴克的分析来阐述作者杰克.伦敦所持的人生观、社会观以及世界观,而对杰克.伦敦本身对于自由的渴望这一块还有所欠缺。小说的主人公巴克的回归揭示着作者伦敦在心理上抛弃艰苦的现实,回到他幻想中的原始而简朴的世界。如果说巴克的渴望是一种对身体的自由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地回归,那杰克伦敦的渴望便是对精神自由以及人类对知识的渴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6.
1989年,默巴克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为减轻父母的压力,默巴克利用闲暇时间承包打扫学生公寓的工作。第一次打扫学生公寓时,默巴克在墙脚、沙发缝、学生床铺下扫出了许多沾满灰尘的硬币,这些硬币有1美分、2美分和5美分的。默巴克将这些硬币  相似文献   

17.
王超  徐子昂 《文教资料》2011,(23):29-30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巴克是一条狗。本文分析了这部作品创作时的历史背景.主人公巴克的遭遇.以及巴克的主人对巴克的态度。通过分析映射出当时社会的资本家对待工人的态度,揭示了当时贫苦人们的悲惨命运。小说以巴克的回归自然而告终,巴克之所以回归自然正是由于缺乏爱,缺乏关怀,才不得不回归.从而反映出作者创作的意图——对人们提出爱的呼吁。  相似文献   

18.
4.新的头犬“喏,我说什么来着?巴克是员真正的战将,棒极了。”第二天弗朗索瓦斯发现斯皮兹不见了,而巴克浑身是血时说道。“斯皮兹打起架来真像狼一样狠。”佩诺特说,一边察看着巴克身上的伤痕。“巴克抵得上10条狼。”弗朗索瓦斯回答说,“我们可以走得快些了。斯皮兹不在了,麻烦也没有了。”弗朗索瓦斯开始给狗套挽具。他需要一条新的头犬,并觉得索拉克斯最合适不过了。但是巴克却扑向索拉克斯,抢了他的位子。“瞧瞧巴克!”弗朗索瓦斯说,笑了起来。“他杀了斯皮兹,现在他又想做头犬了。滚开,巴克!”他拉开巴克,想再次套上索拉克斯。索拉克斯也不高兴,因他害怕巴克,所以弗朗索瓦斯刚一转身,巴克又站到了索拉克斯的位置上。这下子弗朗索瓦斯可动了气。“我得教训教训你!”他嚷着,从雪撬上取了一根沉重的木棍。巴克记起了那个穿红外套的男人,躲开了。这一次,当索拉克斯被套上挽具,充当头犬时,巴克没有动。他保持着几米远的距离,小心地绕着弗朗索瓦斯打转。而当弗朗索瓦斯叫巴克站到戴夫前的老位子时,巴克却不情愿。他已经战胜了斯皮兹,他想做头犬。两个人忙乎了一个小时试图套住他,但巴克虽不逃跑却不让他们抓住他。最后,弗朗索瓦斯坐下来,佩诺特看了看表,天色已经晚了...  相似文献   

19.
实验楼上的送别“我们走吧。”外星蚂蚁从土丘后面开出来一辆小巧精致的汽车。巴克瞪大了眼睛:“汽车?你们是开汽车来地球的?”“是啊,不过我们的汽车是藏在马克啦啦星人的飞船里的。”他们解释说。巴克的嘴张得更大了:“那这辆汽车是什么做的?”“这种车是我们马克啦啦星球特有的材料制作的,非常轻巧坚固,就像披着防护装甲的气球。请上车吧!”外星蚂蚁得意地说。巴克小心地坐进去,汽车立刻开动了,它越跑越快,最后竟然脱离地面,在空中飞起来!“你们干吗要去学校啊?”巴克问。“我们贪玩,跟蚁王失去了联系,刚得知马克啦啦星人的飞船就停在学…  相似文献   

20.
继2008年7月宣布裁员12000人,关店600家之后,星巴克发布的财务季报显示本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净亏670万美元,股价也遭腰斩,跌破16美元,创下历史新低。与其说全球经济不景气迫使星巴克关店,不如说是品牌的贬值刺破了星巴克的品牌神话。虽然星巴克的官方口径还是诸如全球经济低迷、食品与汽油价格上涨,传导至中产阶段与小资的荷包变扁了。然而星巴克的灵魂品牌设计师霍华德·舒尔茨不得不私下承认,从1000家店到13000万家的无度扩张,却导致了“星巴克体验”的平淡化和“品牌商品化”,削弱了星巴克的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