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于钢铁工业生态系统的耦合、共生机制,构建社会生活共享资源、互为二次资源循环利用的钢铁生态园区。结合邯郸市及河北省钢铁产业实际,从宏观政策管理、钢铁生产体系、输入端资源汲取创新、输出端低碳综合利用、产业链网状体系创新等方面较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河北省钢铁产业生态系统耦合、共生问题,为建立循环型钢铁产业,提出可行性较强的钢铁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这两个体系是可以协同共生的;协同机制是来自于耦合系数和序参量;人才资源系统、科研技术系统、协同创新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是协同共生的耦合因子;协同共生的序参量函数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可归纳为"三类三十六点"。  相似文献   

3.
江苏沿海开发的核心是科学构建产业集群,连云港要确立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地位,需要科学构建产业集群和大的产业链。只有重点突破新型临港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才能加快连云港发展步伐,实现后发先至。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海产业发展是沿海开发的核心。近年来江苏沿海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发展沿海产业原则上应注重产业开发与产业发展、产业链及其产业体系协调三个方面的结合。江苏沿海产业发展模式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主要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产业分类指导,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发挥沿海区域优势,以港口为中心调整产业布局,开发临港产业,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江海联动完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匹配建设产业学院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组织形态的变革创新、打造校企双主体治理结构,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综合水平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应通过正确认识高职产业学院、构建政校行企协同管理机制、建设服务区域产业链的专业群、施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推动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等路径,在人才链与产业链耦合匹配视域下建设高职产业学院,切实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使河北形成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集群,是河北省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它的建设将有效促进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新的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并快速提升河北旅游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嵌入式可以作为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的主要驱动力模式,以点线面结合的产业链.构建三维立体的产业集群空间布局,优先采取外力推动型的产业集群培育路径,实现河北休闲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最终实现"京津冀"大旅游圈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构建了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1-2020年浙江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发展样本数据进行了耦合协调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之间的共生关系处于良性耦合阶段到高度耦合阶段的演化过程,三者耦合协调关系程度从初级协调过渡到良好协调,另外11个地级城市的耦合协调程度都在逐步提高,但城市间的差异也很明显。在今后发展过程中,浙江省应通过优化跨境电商营商环境、创新跨境物流服务模式以及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等方面来提升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的耦合协调发展,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匹配是经济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础。基于"三链"耦合匹配的内在逻辑,职业教育专业群建构特指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政府、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利益主体以人才链匹配产业链为目标,在博弈互动中通过专业群组建、组织管理体系重构、课程体系建构、教师团队组建、教学资源体系构建等行动,最终有效达成专业群布局结构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群与课程结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学生评价与职业资格评价的耦合匹配。职业教育专业群建构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基本逻辑,分别是产业需求逻辑、知识关联逻辑以及有效治理逻辑,从三个基本逻辑出发可以将专业群建构为四种主要类型。以"三链"耦合为基本的理论出发点,职业教育专业群建构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系统筹划:在宏观层面,构建基于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群优化调整机制;在中观层面,基于区域产业集群特征构建适宜专业群;在微观层面,依据专业群的属性特征展开体系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与大学群是共生共享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科技、人才、文化互相促进和发展。国外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经验也表明,一流大学群为世界级大湾区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文化等动力。我国一些城市群内已经建成各种同质化大学群或大学联盟,大学群的学科发展与城市群的产业发展高度耦合,大学群为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科技、人才和文化支撑。但纵观我国大学群与城市群的交互中,存在着高校群区域分布不均衡、竞争力不强、一体化发展不力、多元性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构建完整生态系统、实现大学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飞地”模式、突出立体多方位协作发展等措施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3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共生理论,运用熵值法、引力模型和区位熵等,从旅游能级、对外关联度、外向功能强度的视角,分析旅游产业共生协作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共生协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武汉一枝独秀,城市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中心城市的主导和辐射作用不强,弱势城市已成为提高整体高质量、高水平共生发展的瓶颈,且城市群旅游产业共生协作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地理邻近距离三大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产业学院作为高职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组合体,不仅具有鲜明的“跨界”属性,而且具有鲜明的“共生”特征。用“共生理论”分析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存在“共生单元”能量不足,“共生模式”不够完善,“共生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直面问题,需要构建利益共同体,促进共生单元融合;需要构建治理共同体,形成共生一体模式;需要构建环境共同体,营造正向共生环境,以推动高职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崴  李娇 《教育与职业》2023,(12):35-42
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新动能、塑造新型产业集群。在智能化背景下,如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耦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政策的价值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具主义取向到当前的跨界融合价值取向,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与调适。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尚存在主体自适应性匮乏、主体单向聚集、信息流失序、共生性弱化等多重困境。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解释框架,可从四个层面重塑跨界融合型人才的培育路径:主体自适应方面加强系统外界跨界融合,主体聚集性层面形成学校、企业和政府三者互动机制,信息流层面加强系统内部知识域与技能域、专业群与产业链及师资建设跨界融合,共生性层面建构“智能技术→教育→产业→区域经济”的有机循环交互机制。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原汉人南迁常称始发于固始,经实地调查,固始与闽西南在族源,语言习俗诸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渊源关系,对闽、粤、台人民寻根问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辽宁营口沿海经济带石化产业发展现状,从规模经济、市场竞争、环境保护、国家政策四大方面分析了培育营口沿海经济带石化产业集群的原因,提出了培育石化产业集群的措施:培育石化核心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强化石化产业项目、培育营口沿海经济带石化产业链、完善石化产业集群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分析科技创新和山海协作协同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和山海协作协同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协同发展模型测算2011年到2020年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科技创新和山海协作的协同关系和协同发展度。将两大系统的协同关系分为4个阶段,协同发展度分为5个阶段。提出科技创新与山海协作应当相辅相成,通过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和区域联动作用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共生理论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三要素构成,共生理论的协作共生品质与校本教研活动的使命相耦合,彰显了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要建构共生的校本教研共同体,理应在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共生单元中,唤醒教师主体意识,强化教师的教研反思能力,以重塑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共生关系中,建立扁平式的学校教研结构,构筑合作的教师教研同僚性关系;在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共生环境中,提供多样化的教研平台,制定校本教研考评与激励机制,促进多元文化的共生,夯实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7.
吴杰 《教育与职业》2023,(16):73-79
共生理论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范式。阐释共生理论与社区教育及其资源整合的耦合性和可行性,剖析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以及共生界面,可以构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理论框架。基于共生理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存在共生单元协作不深、共生理念不强、共生环境不佳、共生界面不畅等问题。未来,应从树立共生发展理念、提高共生协作效能、优化共生共享环境、畅通共生流通界面等方面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多元主体间的价值差异、利益纠纷、目标分歧等困境,研究了“教育链、人才链、专业链、产业链”的逻辑内涵关联,从耦合理论的角度阐述产业学院的发展在政府推动下能够产生耦合的内生力,具有育人协同耦合的作用。分析发现在协同创新统一、需求导向统一、融合促进发展等耦合原则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在管理协同耦合、利益协同耦合、人员协同耦合、文化协同耦合等策略运行下,能够促进产业学院“教育链、人才链、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对接,实现“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学生”之间的协同融合,产生协同耦合效应,不断促使产业学院发挥协同育人效应,引领职业教育创新与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19.
南通未来的城市定位应以都市圈及都市连绵区理论、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共生理论为支撑。实现南通城市定位的途径有:依托港口、过江通道和信息技术枸建立体交通通讯网络;综合分析长三角产业发展现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继承张謇城市建设思想,构建地方特色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0.
围绕海洋产业链构建海洋化工学科专业群,是沿海高校化工类院系对海洋产业链发展的主动适应,也是化工院系实现化工类学科专业群集约化发展的基本保障;海洋产业链延伸与海洋化工学科专业群构建互动,可有效推进海洋经济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要实现海洋化工学科专业群构建与海洋产业链发展契合,应对传统化工类专业进行分类组合,确定核心专业;专业群内其他专业围绕核心专业进行交叉互补,形成特色专业方向;根据产业链发展,渐进拓展新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