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信任是企业家社会资本整合能力的重要方面,作为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价值基础,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积累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信任的延伸过程。集群内企业家之间信用网络的建立,是促进集群企业合作的隐性契约生效、规范集群内企业的合作的保证,是推动企业集群能够不断成长演进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过程的信任问题是这一模式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文章基于组织间信任理论分析视角,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信任机制,进一步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信任机制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教师共同体(teachers’community)是指包括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行政人员等人员借助网络、会议、访学等手段,通过反思、对话、交流、协作等,自愿组合形成的教师组织.在这个教师组织中,教师们充分了解、信任和尊重,互相支持、互相交流,在充满热情、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促使教师把隐性教育教学知识发表出来,成为显性知识,并且通过行动研究和合作研究,构建教师教育教学所需的实践性知识,促进教师的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任的诱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的诱导机制分析解决个体之间建立信任的有效路径问题。参与者必须依靠相互给予的激励来诱导信任。采取“从信任对方开始”的善良性策略是启动信任的初始条件,因其能够发送明确的信号以促成合作。信誉、承诺、标记、抵押和担保等机制,能够实现对博弈对手的信息甄别,是建立信任的关键环节。在不信任行为占据绝对优势的世界中,亲缘关系和群体则是启动信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嵌入的信任:社会信任的发生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契约社会中的信任是一种包含成本与收益评估过程的理性行为.信任游戏的展开嵌入于游戏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社会网络及其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等因素.从信任的社会嵌入性来看,信任的生成主要基于三种不同的机制:基于行动者自己或第三者过去的信任游戏经验的信任;基于行动者自己、其社会关系网络成员、或正式的社会控制体系对受信人滥用信任动机的控制的信任;以及同时基于上述经验与控制的信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医药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当代医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众对我国大学的信任是一种关系结构,其信任基础不只是来自于大学本身,大众的社会认知与社会结构也是信任基础的构成部分.这种信任基础在时间序列上具有发展性.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大学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变革意味着传统信任的基础发生变化,但是大众仍然固守原有社会认知,沿用传统方式向大学供给信任,造成信任的结构性错位问题,滋生了大众对大学的信任迟疑和合作意愿的减弱.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包含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相互借鉴、课程设置和课程资源开发的交流与合作、合作办学、高职教育相关人员往来、合作研发等。中印作为亚洲近邻、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正在重新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双方经济持续强劲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衍生出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大规模需求,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推进,也急需了解对方国情的高技能人才。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和高职教育各具特色和优势,因而建立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极大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信息技术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开放多元,思想意识也日益活跃,致使思想政治显性教育的优势逐渐丧失,隐性教育的作用则逐渐凸显。针对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教育者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挖掘隐性教育资源,推动显性与隐性教育深度融合;建设隐性教育平台,努力营造隐性教育氛围。通过分析研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尝试探索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改革不能脱离社会支持只在教育系统内进行孤立的自我改革。教育改革嵌套于社会改革,两者是相互包含、互为媒介、互动同构的有机整体。社会信任、社会合作、社会参与是影响教育改革的社会三要素,三者以社会合作为中心,共同为教育改革提供从心理到行动、从行动到制度化的社会基础。社会信任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本与责任共担,信任程度缺失制约教育改革,造成教育改革制度设计的“公平悖论”与参与改革的多元主体之间的内耗;社会合作促进教育改革的技术、人力、经费等诸要素融合,并为教育改革提供自生自发的基层创新动力机制,跨界合作为解决教育“短板”与“盲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社会参与为教育问题解决从个体感受经由社会行动并上升为国家政策开辟了渠道,通过协商机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制度创新。重建社会信任、鼓励社会合作、扩大社会参与可夯实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高等教育问责制与大学信任两者关系的看法并不一致。本文试图通过信任连续体和问责制连续体的建构,分析高等教育问责制与大学信任的关系,并对其中的信任与不信任、信任与透明两种矛盾进行探讨,从而为现代大学走出发展困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可以代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发展阶段。在传统教育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讲求思政理论的传输,以思想政治课堂为主要培养形式。教育体制改革后,高校思政教育将关注点转移至隐性教育,希望以引导、熏陶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但两阶段均忽视了一个问题,即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本文基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的角度,分析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意在解决当前思政教育显性与隐性教育相脱节、教育成效提升不明显的问题,促使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以适应目前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教学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显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守的基本原则,隐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方法。目前,思政课教学存在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不协调、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不同步等问题。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必须推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向同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育人合力,实现课程育人与文化育人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认为信任与人们的一些特定人格特点相关;信任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表明它可以促进风险情景下的合作;低信任者和高信任者在合作倾向以及乐观性等方面都存在可观察的差异;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倾向于人际信任;性别与文化因素对人们的信任有显著影响。而信任的决策过程、神经生理机制等关键问题目前却还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中印关系发展前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中印两国在国内国际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安全领域和边界纠纷、西藏问题等传统领域都有了新的合作契机和共同的利益需求。中印关系发展面临着良好势头。在此情况下,中国必须理性看待印度崛起,突出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强双方往来,增进理解和信任,从而推动中印关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服务的基本特征及其对高教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服务是教育消费者利用教育教学资料,所获得的显性和隐性收益的组合。高等教育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同时性和双重性,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服务的基本特征,对于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升高教服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讨论和探究中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新知的体验与感悟,从而培养探究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信任源于社会对大学进行学术传播、创造和应用的持续性期望,大学组织对社会需要和期望逐步满足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逐步获得社会信任的过程。信任能够简化大学组织学术活动和交往合作的复杂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大学组织的运作效率。大学发展过程中,学术传承需要信任来维系,学术创造需要信任来激发,学术团队需要信任来凝聚,大学组织的良性运转需要信任来推动。信任是大学组织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大学组织发展的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信任源于社会对大学进行学术传播、创造和应用的持续性期望,大学组织对社会需要和期望逐步满足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逐步获得社会信任的过程。信任能够简化大学组织学术活动和交往合作的复杂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大学组织的运作效率。大学发展过程中,学术传承需要信任来维系,学术创造需要信任来激发,学术团队需要信任来凝聚,大学组织的良性运转需要信任来推动。信任是大学组织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是推动大学组织发展的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视角的高职校企合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很具研究价值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校企合作的内涵进行阐述,然后从现实诉求、教育公平以及认知兴趣三个方面对校企合作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究了校企合作的隐性正向功能、隐性反向功能、显性正向功能及显性反向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