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在多年临摹敦煌壁画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地观察、分析和临摹体味,逐渐对敦煌壁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总体把握了敦煌艺术的精髓,出于笔者手下的临摹品,皆不失其历史精神和艺术风格,并且总结出了多年临摹实践的方法和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时间为跨度,梳理分析了段文杰先生敦煌壁画临摹作品的进展和成就,并密切结合先生对不同时期敦煌艺术线描、赋彩、传神技法的论述,阐述了先生临摹敦煌壁画的观察法、敦煌壁画临摹的艺术成果以及临摹敦煌壁画艺术的特征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作者以亲身经历,回顾了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探索敦煌壁画临摹与研究的历程,并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临摹与研究的关系、临摹与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创新临摹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简要回顾、疏理敦煌壁画临摹体系的实践经验、技法理论及系统规律,探讨敦煌壁画临摹研究的系统化、规范化、学术化.  相似文献   

6.
段文杰先生一生致力于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临摹研究工作,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壁画临摹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本文就先生的临摹理论、临摹作品、传承人才培养作了汇集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张大千到敦煌临摹壁画的经过,并从张大千艺术风格形成的历程,分析了临摹敦煌壁画在张大千艺术创作中产生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在段老离开的这些日子里,每当我走进书房,首先看到的是摆在书架上的我与段老在2000年的一张合影,他微笑着,还是那样慈祥,仿佛还在对我说:"你要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保护需要科技保护人才。""为了敦煌壁画的保护你要给咱们四处去挖人才","敦煌的壁画保护需要高科技人才,你们要出国深造,你们要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的文物保护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得知段文杰老师病逝的消息后,我心中十分难过。段老师生前对舞蹈研究工作热心支持与帮助的许多往事,不断浮现在我脑海中……1981年1月24日,我翻看敦煌临摹画,第一次看到段老师临摹的初唐第205窟壁画中的双人舞图:一对舞者一面、一背,帛带低垂,相对而舞。从他们的手姿可以清晰地看出,舞者是在做"弹指"的舞姿,这种手姿到今天还是新疆及中亚一带许多民族民间舞的常见动作。  相似文献   

11.
段文杰先生有关佛教石窟壁画研究,结合传世典籍图文互证的研究观念与方法,对我在敦煌文献的研究多所启发。敦煌文献与文物的发现,开阔了研究视野,而出土文献、文物与图像,结合传世文献典籍的综合考察,开创了近代学术研究的新局面。敦煌研究中图文互证研究法的开展便是重要的例子,也显示了敦煌佛教叙事图文整合研究的意义。段文杰先生可说是结合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艺术力图反映文物、文献、图像等多重证据研究风潮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2.
段文杰先生逝世后,《敦煌研究》编辑部主任赵声良研究员来电约稿,希望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撰写纪念文章。我结识段先生较晚,对他的学术专长所知甚少,本来没有资格写这篇文章,既蒙编辑部同仁不弃,只能勉力为之。  相似文献   

13.
段文杰先生在长期临摹壁画的基础上,从事敦煌石窟艺术的研究,从美学和美术史的角度剖析了敦煌艺术的主要成就,给人们揭示出了相对完整的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史,同时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背景下,分析了敦煌石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巨大成就。段文杰先生对敦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为我们今天的敦煌艺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月,著名敦煌学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因病逝世。段文杰先生于1917年出生于四川锦阳,1946年到敦煌开始敦煌石窟艺术的临摹和研究工作,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段文杰先生是《敦煌研究》期刊的创办者并长期担任《敦煌研究》主编,为提高期刊水平,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敦煌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缅怀段文杰先生,本刊开辟专栏,邀请段文杰先生当年的同事、故友及相关学者发表笔谈,以纪念这位敦煌学专家。其中部分学者因年事已高或身体不适,我们采取了谈话记录的方式。孙儒们、李其琼、关友惠、贺世哲、施萍婷先生的谈话,均由赵声良根据采访记录整理成文。其中贺世哲先生在与编者谈话后不久,也于3月初不幸逝世,在此,亦谨向贺世哲先生表示深切的悼念。  相似文献   

15.
对古代岩彩壁画进行研究并从中汲取营养已成为当代画家寻求中国画发展与变革的重要途径。对古代岩彩壁画进行现状临摹的过程既是对传统岩彩的工具材料特性和绘画技法的熟悉过程,也是对当代工笔画表现形式的探索过程。将临摹的材料和步骤与传统工笔画的材料和步骤进行对比,将临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是工笔画学习者继承传统并改革创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汪正一 《家教指南》2017,(4):106-106
敦煌研究院编《2014敦煌论坛:敦煌石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年12月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我心目中的段文杰先生大致分两个时段:初识段先生是在1984年,我第一次去敦煌朝圣,路费花完,无法回新疆,便去找段文杰先生借钱,此前我不认识他,但居然借到路费,受他的影响,回到克孜尔以后,做研究就以他为楷模;第二个时段是近几年我研究西域美术时,有两个基本概念都必须借鉴段先生的成果,一是西域佛教美术中的典型技法——屈铁盘丝,二是晕染(凹凸)法。于后生而言,在学习前辈的科研成果时,不仅要感悟并学到他们的理论观点,更重要的是体悟他们的治学态度甚至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为例,结合中国唐代古典建筑特点,提出了一种从二维壁画图像到三维信息模型的数字化技术方法。首先对壁画全景与建筑特征进行分析与解读,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技术,依照古建筑建造规律和模数尺寸关系,经原境信息解读、构建方案设计、三维构建实践,将壁画二维建筑信息转换为三维建筑信息,实现壁画中建筑的数字化呈现。本方法为历史绘画作品中古典建筑的三维构建与呈现提供了思路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凌 《学子》2009,(10):46-47
妈妈对我而言,是一个爱恨交织的人物。小的时候,她训我,我心里想:长大了,远离你;她管我,我心里想:长大了,我不养你;她督促我学习,我忿忿道:学习,学习,以后躺在棺材里还学习。如今,我远离了妈妈,可我的心却靠她更近;我没赡养她,可我每天都在学习中惦念她,回味着她的话。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传承。在学校教育中突出文化传承理念,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笔者选取敦煌壁画这一历史性中华文化符号作为主题,并全过程引入STEAM教育理念和项目化学习方式,创新开发设计教学课程并操作实施,取得较好实践效果,从而得出面向“文化传承”进行STEAM课程设计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