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它指的是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古诗词具有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特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故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内涵定义为“核心素养是……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将文化自信置于核心素养的重要位置,可见其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作为教学载体,篇幅短小,具有语言学习价值和教育意义。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育人功能,依托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融合创新,积淀传统文化底蕴,感知、认同并传承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古诗词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推动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促进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一、将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一)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诗词歌曲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精髓,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将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跨学科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旨在通过跨学科学习,实现学科之间的关联、交互和融合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以跨学科学习理念为指引,把古诗词教学与音乐、戏曲、舞蹈等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的学习入情、入境、入心,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自觉理解、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作为典型语文课程资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增进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目标,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结,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融合,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综合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旧版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核心素养之一。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发挥育人功能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经典的文言作品,在“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之外,语文课堂应指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教学应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与本学科相关的课内外活动向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文化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要依托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追根溯源,从汉字词根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沃土,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兴旺发达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是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和内在需求。翻译专业学生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应从认知、情感态度以及行为层面提升翻译专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达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文章就初中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丽 《天津教育》2023,(22):24-25
<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师可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一、深入挖掘教材,在文本再构时融入传统文化精髓在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学好古诗词,就能很好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忽视诵读品味、忽视思维发展、忽视审美鉴赏、忽视文化传承等问题,通过强化品读、展开联想、比较鉴赏、深入解读等策略可以提高古诗词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3.
<正>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是要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传统文化之根,播下传统文化之魂,让学生从小树立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立足课堂,紧扣语文要素,带领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呢?本文将以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为例,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对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马丽琴 《家长》2023,(23):123-125
<正>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学和人文因素。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坚持遵循实用、高效、发展的教育原则,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推进古诗词活动教学,指导研究学习古诗词,能帮助小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在活动课堂中尽情享受古典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和提升学科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接受人文和审美教育,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语言、思维和审美创造等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活动式教学是利用活动任务来驱动、  相似文献   

15.
王志强  祁金刚 《家长》2023,(26):176-179
<正>中国古诗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深奥妙,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统编教材丰富了古诗词教学的内容,并将这些诗词以组诗的形式编排在单元中,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古诗词组诗教学存在知识碎片化、方法固定化、过程模式化、评价狭义化等教学问题,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整体理解和感悟。如何通过适切的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语文教师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古诗词教学可以通过吟诵炼意、设置情境、探寻意境、品味内涵等,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语文核心素养近些年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的古诗词教学,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立德树人以及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中,需要使得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进而自觉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对古诗词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中教师应当结合部编版教材的实际内容,对教材内的古诗词进行综合考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及熏陶,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传承与弘扬中华古诗词文化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感知诗词艺术的思想情感,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力量,故而作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学生也应不断增强自身在文化认同方面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意识。这便要求广大高职院校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高职学生对璀璨绚烂、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建立强烈的家国情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并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大高职院校可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不断强化氛围营造这四种途径来加强高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意识,以使高职学生能够成为心怀爱国情和强国志,并拥有报国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要树立文化自信,保持对中华文化坚定的信心;同时应该科学理性的看待传统文化,提炼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