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体育迷作为观众,所处地位应该是主动地“看”,但是经过媒体诠释,她们成为被男性观赏的客体.女性体育迷在媒体叙事中失去了主动性,被客体化为一个狂热又美丽的符号.呈现在媒体文本中的女性球迷美丽、性感、狂热,是被理想化了的女性范例.这种经过重塑的形象与现实中的女性体育迷整体形象是否契合,以及这种形象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孙红艳 《大观周刊》2011,(17):90-91
在“三言”一百二十篇的作品中,冯梦龙为我们集中呈现了一批姿态各异、真实鲜活的女性形象,其女性形象地塑造可谓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在明中叶以后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冯梦龙笔下的优秀女性如秀秀、爱爱、杜十娘等均具有反净睫封建传统的特点,体现了明显的时代进步性,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三言”也以极大的热情描写了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女性,作者以歌颂她们的“忠夫守节”品德为主,这就与那些进步形象形成对比,体现了女性形象的局限性,同时也折射出冯梦龙女性观的矛盾复合型。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罕见的。在这一人物画廊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他们引发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 这些女性形象,她们“虽为花妖狐魅,但多具人情”。在作者的笔下,她们几乎个个美得令人目眩。除了外表美,最可贵的是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她们或温柔聪慧,或天真无  相似文献   

4.
杨凯 《今传媒》2017,25(11)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办的我国唯一向全世界发行的国家级英文女性月刊,自1952年创办以来一直承担着向海外传播中国妇女真实形象的任务.其封面呈现的中国妇女形象作为海外受众首先接触到的杂志内容,对他们形成中国妇女印象有较大影响.本文选取2012至2016年《中国妇女》英文月刊封面女性人物肖像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具有的社会特征和视觉形象特征,并指出当前《中国妇女》英文月刊在构建中国妇女形象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提升传播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精英女性总是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她们的形象与社会赋予的身份预期不符,本文试图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形象转变,探讨精英女性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6.
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构建了一个"城市平民世界",在这一系列经典的城市平民形象中处处留下了女性的身影.本文以为老舍小说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个系列:忍辱负重而难逃厄运的女性;强悍粗暴无法主宰命运的女性;在传统意识和个性解放之间挣扎的女性;冲破传统枷锁却找不到出路的新女性.老舍把这些形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思潮的碰撞中,歌颂她们勤劳、善良、坚韧的品性,批判她们虚荣、乖戾、堕落的行为,从而寄托老舍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情感剧中涌现出大量新型的女性形象。她们事业成功,经济独立,对爱情和家庭有着鲜明的要求和判断。但这些女性的坚强勇敢、独立自主往往是暂时的。在关键时刻,女性总不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事业成功或家庭幸福。而另一类事业或家庭成功的“女强人”,只是性别为女性的“男性形象”。她们展现的是男性标准。这两类女性人物实质上展现出一种“伪女性意识”。即:女性表面上拥有自我意识,实质上处处依附于男性、从属于男性、以男性为标准。  相似文献   

8.
当前情感剧中涌现出大量新型的女性形象。她们事业成功,经济独立,对爱情和家庭有着鲜明的要求和判断。但这些女性的坚强勇敢、独立自主往往是暂时的。在关键时刻,女性总不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事业成功或家庭幸福。而另一类事业或家庭成功的"女强人",只是性别为女性的"男性形象"。她们展现的是男性标准。这两类女性人物实质上展现出一种"伪女性意识"。即:女性表面上拥有自我意识,实质上处处依附于男性、从属于男性、以男性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阎连科运用“受活”这一方言词汇,对其“耙耧系列”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存状态,做了最为形象的言说。但是经过细读“耙耧系列”小说,我们发现在苦难化的生存环境中,耙耧女性不但要和男性一样承受生存的艰难,而且还要承受男性的压迫和制约,呈现了更为凄惨的生存状况。她们承受一切但并不“受活”,活着受苦、受累、受辱——“活受”才是她们最为普遍的生存状态。文章拟从“受活”这一方言词汇的丰富内涵出发,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从女性身份和女性经验两个方面,分析阎连科耙耧小说中女性“活受”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阎连科运用"受活"这一方言词汇,对其"耙耧系列"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存状态,做了最为形象的言说。但是经过细读"耙耧系列"小说,我们发现在苦难化的生存环境中,耙耧女性不但要和男性一样承受生存的艰难,而且还要承受男性的压迫和制约,呈现了更为凄惨的生存状况。她们承受一切但并不"受活",活着受苦、受累、受辱——"活受"才是她们最为普遍的生存状态。文章拟从"受活"这一方言词汇的丰富内涵出发,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从女性身份和女性经验两个方面,分析阎连科耙耧小说中女性"活受"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唐诗中有不少诗作描写了"胡姬"形象。她们多数是唐代来自西域的粟特女性,她们往往是在唐初中期粟特人大量入华时进入中原地区的,当然也有一些是经丝绸之路上进行奴隶买卖的商胡贩卖来到唐朝的。  相似文献   

12.
传媒对女性象征性的歼灭 --“女性与传媒研究”之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们对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以及在传媒中女性话语面临的双重困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大众传媒中女性的文化形象被设想为支持和延续了普遍存在的劳动中的性别划分,以及关于女性和男性的传统观念。女性及其利益被大众传媒忽略、谴责、贬低或鄙视,她们的生活和她们的兴趣没有得到大众传媒的  相似文献   

13.
毕琳 《东南传播》2016,(8):141-143
社会新闻中呈现的女性形象较为丰富,因此能较为充分地反映社会问题。本文以《申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和文本分析,总结出《申报》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研究《申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媒介呈现的女性形象,并进一步探究媒介塑造出此种女性形象的深层原因和影响,从而论证大众传媒在两性平衡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女性主义向人文社会学科不断渗透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悄然兴起。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女性主义鲜明的表现出了它的批判性。在新闻传播领域,女性的形象被异化,并未真正展示出她们真实的面貌。反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受到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影响,出现对女性形象的曲解和扭曲。本文从反腐新闻中女性形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三方面对反腐新闻中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同时,对媒体如何进行反腐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洁 《新闻传播》2012,(4):216-219
以中共中央党刊《求是》和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中央党刊《行动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两者对于党员形象的呈现,结果显示《行动报》党员形象在平民化上明显高于《求是》,而《求是》党员形象在模范化典型化上明显高于《行动报》。结论为:新媒体时代下,恢复党员身上的平民色彩,展现他们身上常人都有的追求、困惑、抱怨,也许更来得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6.
赵红 《新闻知识》2008,(4):39-40
"媒介女性形象"是指媒介对客观世界中女性群体的再现和呈现。一方面,它表现为社会对女性群体特性的主观性态度认知,这种认知即对女性"形象"建构过程与大众传媒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媒介女性形象"也是高度情景化的、与客观世界中女性群体  相似文献   

17.
相关研究表明,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女性在媒体上被展现为形象刻板的符号,充当着"被看"的客体。我国的大众传媒仍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开展,媒体中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女性形象从以往的以家庭为主转为独立的职业形象。但是,即便是这样,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仍有很大差别。本文探讨了媒体是怎样对女性形象进行刻板化塑造的,并探究了其中的原因以及促进媒介多元呈现女性形象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女性维权方式逐渐从传统线下维权、大众媒体维权报道向互联网多元维权递进,女性的话语权和自主维权意识得到了提高。对她们来说,成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策略包括:借助悲情叙事下的多元叙事框架,充分利用模因循环中的表达、传播阶段,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关证据、维权目标进行展示,发布相关内容来强化维权信息,既呈现了“弱势身份”,又建构了在维权事件中维护社会正义、替女性群体发声的“刚强形象”。  相似文献   

19.
女性时尚杂志广告通过性别的呈现方式,构建着我们关于性别的认知.虽然女性时尚杂志及广告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呈现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形象,但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性别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女性依然没有彻底摆脱男性的附属物的身份.本文在总结目前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常见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批判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定位刻板化、地位模糊化、形象商品化,希望在消费“她时代”的背景下,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能更丰富、更自主、更鲜活.  相似文献   

20.
刘萱  张静璐 《采.写.编》2021,(11):107-108
《中国青年报》在国学版块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古代女性人物,并以全新的视角和叙事模式对她们的形象进行了解读.通过分析《中国青年报》对于古代女性人物的内容报道,总结出其建构的女性形象,并以此分析《中国青年报》在建构古代女性形象时呈现出的特点,以期为其他媒体在报道相关内容时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