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策略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和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针对中职学生实际,应从改变评价模式入手.  相似文献   

2.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策略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和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针对中职学生实际,应从改变评价模式入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自由发展、自我成长。把自主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本质体现。那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来让学生在新型的、和谐的数学课堂上实现自我成长呢?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态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学生要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积极地投身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得到对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  相似文献   

5.
二、;、。,137=-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更多关注的仍是知识技能目标,教学内容难以让学生领略数学动态的发展过程,获得丰富的、深刻的学习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现行教材,创造性地教,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学习数学。拓展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数学现行数学教材采取的“一例一法”的编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数学问题的潜在探索空间,影响了学生主体潜能的发挥和认知…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院校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自我发现、自我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成功的学习动机;精心选择数学题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合理的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在数学上"尝试成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远程教育技术,积极为学生创造在数学上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自主学习过渡到数学上的"自主成功".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院校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自我发现、自我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在数学上获得成功的学习动机;精心选择数学题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合理的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在数学上“尝试成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远程教育技术,积极为学生创造在数学上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自主学习过渡到数学上的“自主成功”.  相似文献   

8.
调控主导作用强化主体地位山西省朔州市神头电厂中学(038505)张义仁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要通过导,、让学生学.即让学生自我探求知识,自我得出结论,自我获得成功.一、诱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发...  相似文献   

9.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达到学习目的主观的感觉,是学生主观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对自己是否具有胜任某项学习任务的感知。影响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及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外在因素。培养儿童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让儿童正确看待失败,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多给儿童鼓励,让儿童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顺学而导、顺学而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展开"隐性导学".通过引领儿童经历"融化-感应-碰撞-发掘"等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与数学知识展开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奇、喜欢探索、乐于游戏、富有想象,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再构建、再创造的过程,是需要实验、探索和想象才能实现的。因此,儿童天性和数学本质是可以统一起来,达到融合的。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儿童天性与数学本质的融合呢?让儿童在游戏中触摸数学本质数学游戏对儿童来说更具有独特的魅力,教学中应该有效地运用数学游戏,展现数学的本质,彰显数学的价值。例如,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设计了智慧宝盒的数学游  相似文献   

12.
自主探索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教师要为儿童自我探索学习提供活动的空间,为培养儿童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开辟广阔的天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培养素质。 一、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进取的内在的动力。正是这种动力推动着不少人多年乃至终生对某  相似文献   

13.
调查表明,新课程高中学生数学领域学习动机表现出认识动机>自我提高动机>附属动机>受迫动机的特征。而具有理科倾向的学生认识动机高于文科倾向学生;男生的认识动机高于女生;学生的认识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按成绩由高向低逐渐减弱,考试成绩居于后十名学生的附属动机和受迫动机最低;普通学校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高于示范学校学生。为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应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激发学习好奇心;教师应把握数学学习任务难度,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重视家校联合。  相似文献   

14.
林素平 《新教师》2020,(3):54-55
经验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是建构生长课堂的有效途径。但长久以来,数学课堂偏重于理论教学,造成了“课本搬家”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缺乏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了课堂沉闷现象。生长课堂是为儿童生长而教的课堂,学生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在探索和应用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去感悟数学思想,在感悟中去建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参与实践活动,做学习的主人,并建构一个不断生长的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些理解。  相似文献   

15.
谢美华 《学周刊C版》2011,(4):120-120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设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表现自己,在参与中获得成功,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6.
王玲 《快乐阅读》2012,(30):66-67
新课改的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在选材和内容的编排上注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呈现儿童喜欢的数学,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在教学中,怎样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仅限在"教教材"上。只有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数学教材,才能使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现自主、快乐的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7.
调查表明,新课程高中学生教学领域学习动机表现出"认识动机>自我提高动机>附属动机>受迫动机的特征.而具有理科倾向的学生认识动机高于文科倾向学生;男生的认识动机高于女生;学生的认识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按成绩由高向低逐渐减弱,考试成绩居于后十名学生的附属动机和受迫动机最低;普通学校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高于示范学校学生.为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应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激发学习好奇心;教师应把握数学学习任务难度,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重视家校联合.  相似文献   

18.
能简单教数学,能让学生简单地学习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本色中追求有效,在简约中绽放精彩。  相似文献   

19.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必须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能成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 动。自主探索主要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探索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联系生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体 验学习,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发展自我,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芦胜海 《南昌教育》2006,(10):10-10
在数学中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