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止一稿两投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止一稿两投的几点做法张燕燕1.给作者以明确的时间约束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  相似文献   

2.
梁前刚 《传媒》2000,(6):9-9,8
新近,新闻出版署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刊摘转稿件管理的通知》,我以为这是很及时的,很有指导意义的。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报刊摘转稿件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报刊出版秩序的规范,而且对提高报刊质量,将起到重大作用。 笔者感到一些报刊在摘转稿件时出毛病、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们给一杂志社寄了一篇消息《一个体诊所状告工商局被驳回》和一篇调研文章《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应进行工商登记》。两稿发出不久,7月27日我们收到该杂志社的一封《交纳稿件版面费通知》。通知中写道:“您的稿件经编辑部审阅后同意刊登,见通知后请将稿件版面费300元、400元于3个月内寄至编辑部”,并注了稿件编号,还称拟于2006年第3季度发表。我们既不是做广告,也不是搞形象展示。但万万没想到,在中央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允许搞有偿新闻的情况下,该杂志社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公然向作者索要“稿件版面费”。对此种行为,理当从严查处。…  相似文献   

4.
1月5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在《编者的话》中把改进处理稿件的时限公布于众,说在新的一年里,“拟编用稿件,于收到后一周内通知作者,未收到通知的可自行处理”。  相似文献   

5.
孝感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0%.《孝感日报》发行量农村占70%.农业、农村、农民,无疑构成《孝感日报》时事报道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时事报道首要的任务是报道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在不影响报道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同时,怎样对时事稿件进行再筛选,使时事报道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这就成为《孝感日报》时事报道中稿件编辑处理的新课题.为了在时事报道中唱响“农”字歌,《孝感日报》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强化农村政策报道.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党和国家的政策和重大决策、举措,对农业生产经营产生直接的影响,广大农民最为关心.针对这种情况,地市党报的时事报道要迅速及时准确地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各个时期对农业方面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做到随发随登,注重时效性.根据稿件的重要程度,还要作好相应的编辑组版处理.今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决定》,《孝感日报》将此稿放在一版头条,极受读者欢迎.4月24日,《孝感日报》还在报眼刊登了中共中央转发农业部《关于我国乡镇企业情况和今后改革与发展意见的报告》一文,也收到同样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国家颁发的专项法规,如《国务院通知严禁在农副产品收购中代扣代缴各种款项向农民  相似文献   

6.
失衡的天平-关于“一稿多投”现象的合理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著作权法》颁布前的《图书期刊管理版权保护试行条例》中规定:“向国内期刊投稿,可以不签定合同,但作者不得一稿多投;期刊应在收到稿件后30天内通知作者是否采用,如过期不通知作者,作者可另行处理。”对于“一稿多投”持鲜明的反对态度。此后颁布的《著作权法》虽没有“不得一稿多投”的字样,但仍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这一规定对报刊社和作者都提出了义…  相似文献   

7.
无锡是乡镇企业发展较早的地方。乡镇企业给无锡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辉煌历史。为加强乡镇企业档案资料管理和利用,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无锡市档案局和无锡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在全市联合开展了档案资料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8.
笔者采写的两篇稿件催生了市政府两份文件的出台:一篇是2008年10月13日《小区物业收费该不该上调?》(以下简称《调》文)。文章说,由于我市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偏低,导致众多物业公司难以正常运营,建议调高物业服务收费标准。10月30日,市政府出台《关于调整镇江市普通住宅物业管理公共服务费指导价标准的通知》,调高了物业服务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9.
时值《杂志》芳龄18出刊百期之际谨表祝贺。她是图书馆界公认的优秀期刊,受到读者与作者的普遍关爱。我在《杂志》的第一篇稿件是在发文4年21篇后,且第4次投稿才得以发表,她对稿件要求之严由此可见一斑。近5年我在《杂志》的7篇发文,从收稿日到发待审通知,最短仅5天,平均18天,待审通知到发稿通知平均42天,不用稿通知仅1个月左右。如此处理时限在同类期刊中已属校校,使作者对她信任倍加。正是她的及时答复,使不能刊发稿件得以尽快转投他刊。相比之下,某些刊物发稿不按约定期限答复,甚至不答复,造成的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10.
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初审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把握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早在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新出报刊[2001]142号)文件,其中明确规定:"期刊出版单位应建立健全编辑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稿件的编发审核制度,严格执行稿件‘三审制度',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报动态     
为切实贯彻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新闻队伍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的精神,巨化报社制订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规范规定,该报人员必须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两为”方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职业道德,采访新闻、编发稿件必须做到真实、  相似文献   

12.
笔者作为老通讯员在二重集团公司新闻写作培训班上讲课时 ,不少年轻的通讯员反映 ,所投稿件如石沉大海 ,以后的稿件应向何处投?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稿件应向能做到“三必”的报刊社投送。一是“必寄刊用通知”。本来寄“刊用通知”是一种惯例 ,然而今天却很难见其尊容了。其原因是发刊用通知 ,新闻单位必增加人手、增加开支、增加邮寄费。其实发刊用通知虽给报刊增添了麻烦和负担 ,但却密切了同作者的关系 ,双方沟通了感情 ,且做到了信息的交流 ,这岂不是于人于己都有利?再则发刊用通知 ,也有助于防止和克服“一稿多投”、“一稿多登”之…  相似文献   

13.
1月5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在《编者的话》中把改进处理稿件的时限公布于众,说在新的一年里,“拟编用稿件,于收到后一周内通知作者,未收到通知的可自行处理”。这个“一周内”规定得好。它表现了编辑对待来稿的责任感。编辑忌一稿两投,多数作  相似文献   

14.
一稿多投辨     
石炜 《传媒》2003,(4):12-12
时下,随着传媒的发达,一稿多投、多发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著作权法》第32条前款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杂志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15.
去年底,从报上看到《森林与人类》杂志的广告,这时自己刚写了篇有关森林题材的杂文《“当年起祖发根时”》,便给该刊投寄了去。很快就收到该刊的稿件拟用通知,并附注说明:如因该刊的原因而稿件终未刊出,该刊将向作者适当付给赔偿费用;此外,该刊还保证对可用稿“不超过30天”发出采用通知,要求退稿者则请附足邮票,该刊负责退稿。我对该刊的这两项“自我约法”颇表赞  相似文献   

16.
《何以“一稿三用”?》一文发表后,许多同志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究竟一稿是否可以多投?综观各种观点,似乎都言之有理。其实,如果对著作权法的规定稍加留意,就不难分清是非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年9月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30日内未收到杂志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  相似文献   

17.
接到参加“贯彻一号件回望”系列报道通知后,记连日奔走在曾都区和广水市的乡村和山岗,采写了《钟情“市场水”》、《村支书的农情日记》、《“舞庄稼汉”的苦恼》等稿件,并拍摄了部分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3 2条规定 :“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 ,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 ,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 ,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1] 国家科委也明确要求学术期刊“努力减少稿件在编辑部的滞留时间 ,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减少信息贬值” ,此外还对报道时差作了具体规定。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对于推动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尽管《著作权法》颁布至今已逾十年 ,但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太长的问题仍未真正得到解决。论文…  相似文献   

19.
1月9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栏刊有几句“编者的话”,明告作者:“拟编用稿件,于收到后一周内通知作者,未收到通知的可自行处理。”本人是个常“爬格子”的人,因而对于《今日谈》编者的话,格外多一层感想。现在办报办刊物,编者一定十分忙碌。因而有许多报刊宣布:由于来稿多,人手少,一般来稿一律不退,望见谅。那么,“来稿一律不退”,作者何时能知道稿件能用或者不能用呢?许多报刊似乎不谋而合,规定:3个月(或2个月)内不见录用通知,可另行处理。这是要命的二三个月!常常有许多稿件,因为有二三个月的折腾,“少年”变“老头”,新意成旧话,最终不能面世。不少作者恪守不“一稿多投”的写稿道德,但又有收到退稿后改投他处、“周  相似文献   

20.
滑县慈周寨乡高庄村青年农民王国体,酷爱新闻写作,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采写稿件,成为远近闻名的“土记者”。10余年来,他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笔耕不辍,陆续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新闻出版报》、《新闻爱好者》等100多家新闻单位发稿1000余篇,其中《成材之路在农家小院里延伸》等30余篇作品获得省、市级新闻奖。他先后被《中国乡镇企业报》、《安阳日报》、滑县电台、滑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聘为特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