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声乐训练及表演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对立的矛盾关系,包括生理、心理和情感等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分析法,来指导声乐表演,使相互对立甚至矛盾的关系得到有序协调、均衡利用,从而确保声乐表演得到统一、稳定、和谐的身、心、声、情的整体状态.  相似文献   

2.
贺星 《教育与职业》2007,(9):181-182
声乐教学中歌唱的技能技巧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但学生对高音的恐惧、对技巧的盲目追求和对演唱的陌生感,均为心理状态不协调,缺乏心理素质的培养所致.因此,掌握声乐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心理与生理协调作用,融声乐技能技巧为一体,才能不断地提高声乐教学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一生理双向互动、协调渐进的过程。由于学生本身生理条件与心理状态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声乐教学显得较为复杂:既是生理的、物理的,更是心理的。它所要求的是一种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声乐教师应重视心理规律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心理教学法运用于声乐技巧训练之中。  相似文献   

4.
声乐训练中充满了矛盾、对立与统一,如歌唱的“呼与吸”“声与气”“声音的靠前与靠后”“打开喉咙与面罩共鸣点”等等。如果我们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对待声乐训练中的一组组对抗与矛盾,全面统一地调动歌唱发声的各个器官,就能达到歌唱时的整体协调与平衡,进行较为和谐自如地演唱。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声乐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5.
声乐训练是美声技巧教学中的重要课程,训练的是演唱者的演唱技能。声乐训练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专业技能,同时还能使学生具备教学、音乐组织能力,综合知识、技能、实践三者为一体。但我们要注意,美声技巧教学培养的是站在讲台教学的人才,而不是表演人才,因此我们更加重视的教学技能,而不是音乐技能。本文主要是针对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为了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重点去探索和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进而进行美声技巧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首先分析美声技巧教学中声乐教学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接着分析当前美声技巧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然后提出美声技巧教学中声乐教学模式的展望与改革,最后提出元认知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和声乐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歌唱心理就是声乐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部分.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不断深入、更新,现代医学家、生物学家们都把肌肉活动和神经作用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分不开的.而高级的神经系列活动是人们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我们的歌唱心理,就是与歌唱有关的神经系列活动的有关肌肉活动的作用联系.声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训练呼吸肌肉、喉部、口腔、语言等各肌肉和大脑神经的密切配合,统一协调的细微活动.这一活动的统一调节主要是靠人的高级神经系统中枢神经效应过程来完成的,神经是在人的意识中控制,也即心理的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出更好的歌唱技能、技巧,我们的声乐教学应该研究、掌握心理学原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在教学模式、目标、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单一化发展的缺陷,这与现代教育改革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不相符。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各专业教学过程中被普遍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研究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有现实意义。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方法、评价机制几个方面,其实施目的是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相应的方法,不断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同时这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21,(4):109-113
中国民族声乐最早源于中国戏曲、民歌等传统音乐形式,而后借鉴西方声乐艺术的科学唱法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符合中国人民审美、独具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本文分析了当前普通高校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层面存在的不足,针对此,提出了"整体性"声乐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包含科学规范的演唱方法、循序渐进的作品选取思路、综合艺术修养的培育、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声乐训练的"整体性"声乐教学范式。同时,对"整体性"背景下的"差异化"教育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独立存在。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往往体现出多方面的协调美———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体美,演唱的情感美。可见,在声乐的学习中,气流、呼吸、位置、口形、吐字、神态、情感等多方面的配合协调是非常重要的。我结合多年的声乐学习及声乐教学,深深感悟到:协调性是声乐教学的关键。所谓“协调性”就是把生理、心理与音乐形象协调统一。歌唱是整体的活动,正确的歌唱是呼吸、发声、共鸣、语言、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对音乐形象的准确表达等共同协…  相似文献   

10.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把莫扎特的"音乐会咏叹调"应用于教学中的整体协调性、声区统一、节奏感乐感训练都是立竿见影,本文通过对几首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中片段的分析,举例说明"音乐会咏叹调"对于教学中整体协调性训练、声区统一训练、节奏感乐感训练的影响,使演唱者更好的演绎莫扎特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1.
声乐学习训练的心理——生理双向互动协调过程与其他认知学习过程相比较其心理因素更为突出,内觉意象是声乐学习演唱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内觉意象与声乐学习和演唱、内觉意象对声情并茂实现的作用、内觉意象对歌曲的完整表达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采用多维教学元素,打破了声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兴趣,提升声乐学习水平。本文根据高校声乐教学的实情,浅谈了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现状及教学中的问题,怎样充分利用多维教学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教学效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对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方式,它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以无抵制的接受为基础,通过语言、行动、表情等符号,含蓄而间接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声乐教学活动中的心理暗示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使用积极有效的心理暗示实施歌唱训练是声乐教学经常采用的手法。  相似文献   

14.
歌唱活动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活动,还是人的大脑皮层高级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综合处理的复杂心理活动,所以声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研究.在声乐教学中侧重学生演唱技能的培养,必须通过准确、协调的动作训练来达到训练声音的目的.声乐演唱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必须让学生达到下意识的状态,才能在实际演唱中游刃有余.声乐教学的"乐器"是声带和与其相关的发声器官.基于这些特点,声乐教学中可采取心理调节法、直观对比法、启发想象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法等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成果的巩固,重视信息的反馈.  相似文献   

15.
声乐教学是一项集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科学训练获得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歌唱器官的整体、有机协调能力。加强发声基础训练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声乐教学实践中遇到较为集中的发声误区,笔者进行了梳理,并提出纠正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学习声乐,一直是我们声乐教学工作者所探讨与追求的话题。在声乐教学中,声乐的训练与教学模式是直接影响学生声乐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声乐训练的要点与其教学模式进行阐述,旨在加强声乐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声乐教学中涌现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中,不同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在教学实践中,应把握好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根据实际情况组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将分类教学、情感教学、文化修养教学等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以实现各教学模式的互补,从而不断提升声乐教学的效果,促进声乐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歌唱是一个系统的肌理配合完成的运动,发声器官多方配合,协调运动,并通过高级神经系统控制运作来完成的,歌唱情绪更是如此。在高师声乐拓展训练中,情绪诱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高师声乐拓展训练中的情绪诱发为研究对象,旨在阐述情绪诱发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并介绍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歌唱活动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活动,还是人的大脑皮层高级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综合处理的复杂心理活动,所以声乐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研究。在声乐教学中侧重学生演唱技能的培养,必须通过准确、协调的动作训练来达到训练声音的目的。声乐演唱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必须让学生达到下意识的状态,才能在实际演唱中游刃有余。声乐教学的“乐器”是声带和与其相关的发声器官。基于这些特点,声乐教学中可采取心理调节法、直观对比法、启发想象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法等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成果的巩固,重视信息的反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教育需求越来越大。而声乐在中职教育中慢慢突出了自身的重要性。旋律、节奏以及音符等全是声乐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中节奏对相关声乐创作的好坏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说节奏就是声乐教学中的灵魂,因此教师在节奏训练过程中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把学到的东西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