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毛泽东同志关于史学工作的理论和关于中国历史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伴随着伟大的革命实践,必然有正确理论的诞生。毛泽东思想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硕果。干革命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搞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同样要依靠它来作指导。这是实践证明了的、决不能动摇的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在从事和领导气势磅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总结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研究中国社会、中国革命、中国革命战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在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同时,也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其内容博大精深。本文仅从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理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特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如果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无产阶级必须实现对农民的领导权,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引导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原则,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处理农民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认识论。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伟大的认识工具”,并把哲学史简略地概括为“就是整个认识史”。毛泽东同志更明确指出,“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转引自《人民日报》1978年9月10日周培源文)他在一九六五年初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曾经讲到,《实践论》比他同时期的著作更重要。所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之际,认真学习和研究作为毛泽东思想精华的认识论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论述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联系.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中国进行现代化的必要社会前提;把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把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并选择中国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注重生产力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将这一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实践,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引导我国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回顾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农业合作化中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的新问题,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一、毛译东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无产阶级的革命需要,综合人类认识史的积极成果,概括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无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人们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他们在批判旧唯物主义无视人的实践能动性的观点和片面地夸大、抽象地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的过程中,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能动性理论.与一切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恩格斯不是把人看作自然的人,生物的人,而是把人看作劳动的人,社会的人,实践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是区别于动物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这样,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实践活动就与旧唯物主义所讲的生物的人的活动有了本质的区别,从而正确地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自由和必然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地发展的。这些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认识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事情才能办成功。如果不认识规律,违反规律,没有不失败的。哲学上所说的自由和必然是什么呢?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规律就是必然。人们通过实  相似文献   

12.
自由和必然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地发展的。这些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认识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事情才能办成功。如果不认识规律,违反规律,没有不失败的。哲学上所说的自由和必然是什么呢?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规律就是必然。人们通过实践,只是认识了事物的规律,还不是自由的,只有进一步在实践中学会正确地运用规律,使主观符合客观,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那才是真正的自由。至于那些通过书本取得理性知识的人,没有实践经验,对规律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解上,而且又不愿意到实践中去学习、去运用,这种人既不能真正认识规律,更不能掌握规律,也就根本谈不到是自由的。  相似文献   

13.
自由和必然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地发展的。这些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认识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事情才能办成功。如果不认识规律,违反规律,没有不失败的。  相似文献   

14.
自由和必然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地发展的.这些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认识规律,按照规律办事,事情才能办成功.如果不认识规律,违反规律,没有不失败的.哲学上所说的自由和必然是什么呢?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规律就是必然.人们通过实践,只是认识了事物的规律,还不是自由的,只有进一步在实践中学会正确地运用规  相似文献   

15.
自由和必然     
自由和必然是揭示人们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与客观规律盲目的自发运动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的,必然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自由是指人们对客观律的认识和运用其认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自由和必然又是统一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驾驭,是被认识的被驾驭着的“为我的必然”(参见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83页),必然是尚未被认识的自由,是“自在的必然”。(同上)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从真正维护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出发,提出了许多关于民族、民族问题和如何解决民族问题的独特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政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实事求是”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方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丰富了生产力的理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开放与独立自主”补充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多元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自由之缘——必然的探讨,论述了作为自由客观基础的必然,阐发了自由的内在根据:自然规律与自由;社会历史规律和自由,并且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重要的是要正确理解邓小平从理论主题、理论内容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每一次与时俱进,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践问题而形成的.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也非自然而然地产生,而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顺应时代的呼唤,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需要形成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时代的变化,二是实践的发展.顺应时代,应运丽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而持久生命力的原因之所在"[1]. 一、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源于实践、反映实践,为实践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不仅要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其民族化的形式,还要被各国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实现其大众化的目的.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充分发挥出强大的物质力量,更好地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