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进一步强健自考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身体素质,增强集体凝聚力,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展现自考工作者的良好风貌。福建省自考办于6月22日至6月23日在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自考学历受到越来越多国外国家的认可。不久前,又有好消息传来:承认我国自考文凭的国家已经达到了23个,而且这种认可包括两方面:学历互认和学分互认。这些国家的许多高等院校,承认自考委员会颁发的学历证书,允许持有学历证书或单科合格证书的自考生,在进入本校学习时可直接攻读学位或者免修、减修部分课程。也就是说,自考考生不仅可以凭自考证书申请国外高一级院校,而且,当他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考")是别于"学校教育"的另一种教育形式.他们同属于中国高等教育制度。自考继承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优秀传统,是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自考是穷国办大教育的伟大创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形式。应遵循邓小平关于"办学校"与"自学"两种办法的思想,使自考进一步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4.
《辽宁招生考试》2004,(12):F002-F002
2004年12月22-23日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考籍管理质量评审总结会暨考务工作会议在沈阳绿洲宾馆召开。全省十四个市的招考办主任、主管自学考试的分管主任、自考负责人、考务、考籍及计算机管理人员80余人参加了会议。自考处处长张德君主持会议,省教育厅副厅长何晓淳、省招考办副主任王新民及自考处全体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教育过程为研究高校自考助学价值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教育是对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高校自考助学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注重的是助学教育的过程。高校自考助学具有教育的过程价值,其主要表现为自考助学过程中实现的制度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交往价值。研究和探索自考助学的价值,对于在新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自考助学的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从2000年参加自考到今年,已经八个年头了,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也是我自考取得胜利的时间。作为一个老资格的自考“专业户”,凭我八年的“考龄”,在自考中有一点经验,很想告诉大家,那就是:将考试进行到底。这是自考出奇制胜的法宝,有时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7.
阿方 《职业技术教育》2003,(26):U014-U015
国外大学不太了解中国的自考制度,许多学校不承认自考学历。因此,如果想出国留学,最好以自己的高中毕业文凭申请,以自考成绩作为辅助证明,这样获得签证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8.
温州市在巩固发展乡镇自考联络站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在大型民营企业中建立自考联络站的新举措。民营企业是发展农村自考的一个很大的群体,最近,浙江省乐清市教育局存中国德力西集团公司建立了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9.
自学考试如何实现新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周济部长2003年批示:自考是中国教育的创新,多年来工作成效卓著,将是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加重视自考工作,努力在新时期有新的突破并开创新的局面。周济部长的批示充分肯定了自考的作用。明确了自学考试的地位,同时也对自学考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自考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学为 《中国考试》2006,(B12):34-36
这次会议论坛的内容,几乎涉及了自考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从大的方面来看,比如:创新型国家需要什么样的自考,自学考试是真正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分析我们国家未来发展自考仍然是大有作为的等,这都是从宏观上、从社会总需求上讲的自考的问题。还有一些讲的是自考的具体问题,比如:自考的特点、自考的灵活性、适应性,自考的标准,如何从事远程教育等,很难一一总结到。总之,这次论坛几乎涉及到自考的方方面面,该涉及的都涉及到了,深度也比原来好,很多问题比原来谈得深入、全面。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后兴起,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并对高等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改革都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实践证明,电大和自考都是适应中国国情高等教育的成功之举。电大和自考都是以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的开放性远程教育形式,具有远距离教育的特征。近二十年来的发展,电大和自考已分别形成自己的系统和一定的规  相似文献   

12.
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关于自考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业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探讨并改进和完善自考管理模式,分析当前自考管理模式现状,提出在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完善自考管理模式的措施,对于进一步促进自学考试的良性发展,着力创建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学习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充实自我     
“自考难,自考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位参加自考的同学颇有感触的话。在我身边报了自考的同学每天早出晚归,埋头苦学,真可谓:“花开花落无日了,春去春来不相干”。问感受,大家的回答都是一个字:“难!”并劝我千万可别报。一个“难”字还真把跃跃欲试的我吓住了。一年的时间我晃晃悠悠的过去了,整日陪伴我的是空虚,无聊。而参加自考的同学却是急急忙忙,脚步匆匆,生活的紧张而充实。我惊异地发现自考变成了对人生的品味,对时间的享受,对自我的完善,对青春的回报。于是,我想尝试自考的滋味。就借了一本自考《中国革命史》教…  相似文献   

14.
2011年6月16日至18日,我国美丽的东南明珠——厦门迎来了中国高教学会自考分会2011年年会暨纪念自考30周年发展论坛的隆重举行,全国教育考试系统和自学考试战线共300多位代表与会,嘉宾云集。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剑津在会上致欢迎辞,中国高教学会自考分会理事长杨学为做重要讲话,全国考办主任、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作了《  相似文献   

15.
提起自考,很多人必然会想到艰辛——通过自考确实不易。那么是否自考就无快乐可言了呢?当然不是。在这里我把自己的自考快乐事讲与大家分享:在自考路上我们品尝辛酸滋味的同时,还拥有其快乐的一面。自考,赋予我自信选专业时,我非常果断地选择了法律专业——因为那是我的最爱。从1998年10月到2003年6月,四年多的时光我在一次次考场上的冥思苦想和一次次考场下的刻苦备战中度过。2000年12月,我拿到了自考法律大专文凭,并被评为浙江省嘉兴市优秀毕业生。2002年6月,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被誉为“中国第一考”的首次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成为全国36.…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高校自考助学管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考试在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研究高校自考助学模式,发现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新形式下的自学考试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建设具有高校自考特色的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现阶段高校自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自考助学管理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各类教育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自学考试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我国教育制度之一。据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教自考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承认我国自考文凭国家已经达到23个,其中澳大利亚、英国的高等学府都承认中国的自学考试。但是,过去我国的自学考试主要定位于大、中城市的在职员工的学历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余善云 《天津电大学报》2011,15(3):13-16,20
电大和自考共同担当着全民继续教育的历史使命。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铸就了自考的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形成了电大的系统优势、资源优势和开放办学经验等优势。但自考与电大各有劣势与不足,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社会教育总资源。以电大为基础,发挥自考优势,整合我国继续教育两大系统资源,办好开放大学,有利于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23日下午3点30分,当我从北京外国语大学逸夫楼走出来时,无限感慨。我和众多考生一起参加了历时六个半小时的自考英语本科论文答辩。回想起漫长的五年自考路,虽然有辛酸有痛苦,但与大多数的自考生相比,我觉得自己学得还算轻松。我认为参加自考努力是必须的,但仅凭努力未必能通过,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在此,我把多年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已经报考或将要报考自学考试英语专业的考生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两种教育形式的发展,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并对高等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改革都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实践证明,电大和自考都是适应中国国情发展高等教育的成功之举。电大和自考都是以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的开放性教育形式,具有远距离教育的特征,近二十年来的发展,电大和自考已分别形成自己的系统和一定的规模,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优势及局限c两相比较,自考最突出的优势是办学上的完全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但自考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和较少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缺乏有力的系统教学和教学管理;电大最突出的特点是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并拥有从中央到基层电大的完善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系统。正是基于电大和自考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两者功能互补、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国家教委将试行招收“注册视听生”的这一重要举措交与电大和自考两家协调完成,以求探索穷国办大教育、建设中国式开放大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